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梳理我国电视传播娱乐化现象历史演进与现状、分析电视传播娱乐化现象的深层原因的基础上,批判现有的过度娱乐化征候并揭示其所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进而从提升传播文化内涵、受众细分、内容创新以及加强监管与媒体自律等路径探讨我国电视传播过度电视娱乐化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蔡凯 《新闻前哨》2005,(10):67-68
电视传播和体育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一经结合在一起,便焕发出巨大的魅力。两种社会现象呈现出日益结合的趋势。体育是传播的重要内容,传播是体育宣传的有力手段。电视体育节目已成为电视传播中的主力,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需求。今天,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在集团化改革中纷纷推出体育频道,可以说中国电视体育节目已经具备规模,形成特色。  相似文献   

3.
利益驱动下,当前收视率造假现象层出不穷,给电视传播生态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电视传播生态样貌呈现出新的特点与态势,这给电视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笔者通过对收视率乱象影响下的电视传播生态样貌特征进行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收视率乱象的应对之策,以促进电视传播生态系统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4.
张江南 《新闻界》2008,(2):90-92
娱乐化已在奥运电视节目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文通过分析奥运电视传播的娱乐化现象,解析奥运电视传播娱乐化走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方言借助于现代大众传媒,形成了新的传播形态。在方言电视传播的背后是强势地域经济和文化的支撑,也是地方电视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寻找突破口的一种探索。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方言电视传播现象,使之走向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6.
方言借助于现代大众传媒,形成了新的传播形态。在方言电视传播的背后是强势地域经济和文化的支撑,也是地方电视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寻找突破口的一种探索。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方言电视传播现象,使之走向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阶层变迁与电视传播价值取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聚焦中国当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对电视传播的价值取向影响的研究。通过探求电视媒介人在当代社会阶层变迁背景下的实践与理论变化的轨迹、展示阶层变迁对电视传播影响的现象、揭示受众接收心理的变化 ,分析研究电视媒介传播价值取向所具有的互动价值意义 ,从而期待在我们的电视传播中能够增加更多理性的、自觉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电视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作用物。把电视节目作为文化现象研究,可以提出一个新概念,即电视文化。电视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定文化和精神文化,成为人类文化的综合体。一方面,它是分析文化变迁的丰富素材;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又制约电视传播行为,把这种制约转移到广大受众,塑造受众的文化人格。电视传播是特殊的文化现象电视媒体在文化传播中起到家庭和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文化驯化的效果远比家庭、学校更为卓著。在各类栏目和节目中,电视文化跨越时空障碍,克服区域和文化传习的限制,使文化辐射力抵达每个人。当人们在不…  相似文献   

9.
崔鹏娟 《今传媒》2010,(11):72-73
电视媒介与奥运会的结合是奥运跨文化传播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电视媒介利用自身优势,在奥运传播的过程中逐步取得了话语权,而奥运电视转播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电视媒介话语权的执行过程。本文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例,结合"议程设置"等传播学理论来对电视媒介的话语权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电视媒介事件是电视媒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传播形式,最早出现在欧美电视界,近年来,我国电视媒体大量采用,且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但目前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电视媒介事件——传播的新形式与新效果》一文对媒介事件产生的历史,电视媒介事件的形式、内容和效果进行了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电视媒介事件”这一传播现象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11.
钟小族 《出版视野》2009,(2):31-31,33
传播是古老的.是自人类社会肇始即存在的社会现象:影视则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影视的进步.并且.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影视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1998年,叶家铮在《电视传播的艺术》中已指出:“在研究电视的各种视点中.从传播学角度研究电视传播的特点及其活动规律.是很重要的一门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分众化传播及受众接受理论角度,从传播学意义上分析了我国电视专业频道实践中存在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摆脱电视专业频道定位不清、节目不专、收视率不高等困境的三种理论模式,论证了分众化传播在我国电视专业频道现阶段实践中的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13.
电视媒体在公益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娱乐化和商业化现象。如何体现媒体责任,避免媒体价值失范,是媒体公益传播自律管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电视作为一种现代传媒技术手段,完全可以作为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传播载体,而二者的结合,是大众文化时代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现象。电视将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向更广阔的范围有效传播,并悄然地改变着电视传播实践的现有格局和文化价值观,其社会传播价值也被赋予了微妙而多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广告传播动机的表现显隐程度上分,广告可分为显性广告和隐性广告,这两种广告在当下电视媒体传播中都存在着严重的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16.
舒纾 《新闻世界》2009,(6):96-97
本文就近年来美国电视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呈现出冷遇电视而热播网络的这一现象,尝试从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成功原因、美剧转向网络传播之原因这两个方面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地方台电视新闻节目中的系列报道程式化、模式化、概念化现象严重,给观众的感觉是枯燥和呆板。本文认为,在新的传播格局中,电视系列报道也要不断创新。除了在题材挖掘上注重地域元素、在内容选择时突出新闻特性外,还要在传播形态中充分发挥电视媒介的声画优势,以进一步提高电视系列报道的可看性,增强其指导性,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很长一个时期,我国电视中的新闻评论一直是在宣读报纸评论,以致此现象被戏称为报纸评论的“电视版”,真正体现电视传播特点的评论没有脱颖而出成为独立的电视新闻评论。电视研究者或以为电视受声像传播特点的制约,难以表现以抽象说理为特征的新闻评论,但近年来电视新闻评论的探索证明了上述论断乃是一个偏见。1994年4月份中央电视台新闻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电视机的数量迅速增加。广播听众的数量有急遽下降的趋势。随着录象机、有线电视、闭路电视、卫星传播电视等新传播手段的推广和普及,广播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视冲击广播这种现象在许多发达国家,诸如德国、日本、  相似文献   

20.
沈小乐 《新闻界》2013,(13):35-38
体育电视直播作为电视与体育结合的重要方式,在体育传播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但是,对于某些有很高新闻传播价值的赛事,电视机构却主动放弃直播,形成特殊的"缺席"现象。体育电视直播中的"缺席"兼有"不闻"和"失语"两种存在本质差异的传播意义,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阐释了体育电视直播中的"缺席"现象对于体育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