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网络对学校德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由于网络的社会管理不规范,学校网络课程基本不涉及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对中学德育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1.网络休闲引发道德行为失范。网络不但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精彩的娱乐时空。我们知道,青少年学生属于道德意志薄弱的群体,他们在网络休闲的时空  相似文献   

2.
网络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在帮助青少年开阔眼界、获取知识、促进青少年的成长和成才的同时.也必然会对他们的心理人格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本文论述了网络对青少年心理人格的负面影响及心理分析,以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国.  相似文献   

3.
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上网已成为一种生存方式。心理学家认为,长时间的上网,可以影响人们的认知、思维、行为、情感。这对于缺乏鉴别能力、自律能力和免疫力差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存在信息的垃圾。网络中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同时并存。这对青少年学生显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也给学校、社会、家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一、网络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1.网络信息的混杂性和渗透性,导致部分青少年学生“三观”发生扭曲据新浪网上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进行各项社会活动的主要工具之一.网络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尤其在青少年学生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本论文通过对初中生网络行为的调查和研究,探讨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以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伦理道德观,真正提高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5.
从根本上清除网络对青少年学生上网的负面影响,首先必须找出问题的症结,采取强化网德教育,强化社会网络管理体制的建设等系统、有效的措施,通过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信息综合素质,才能最大限度消除其负面影响,健康而正确地发挥网络的特有功能。  相似文献   

6.
网络恰如一把“双刃剑”,它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学到了更多的课外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的负面影响。例如,网上各种各样的色情污秽信息、暴力信息等对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种威胁突出表现在对青少年心灵的伤害上。因此,探讨通过对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来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7.
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的影响是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面的,呈现出积极与消极同时并存交错影响的复杂状态,教育工作者应理智认识网络的挑战和影响,采取相应对策,帮助引导学生尽早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防止和减少网络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培养出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网络是目前内容最丰富、速度最快捷的传播媒体.然而,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特别是游戏、网聊给青少年尤其是"学困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笔者针对学生上网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报道,我国网民数量增至8700万,其中青少年占80%以上。随着互联网“信息垃圾”的增加和“网络犯罪”的出现,这些网络问题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的焦虑。青少年网络伦理问题日益突出,网络的负面影响还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道德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前所未有地冲击。  相似文献   

10.
迎接网络挑战 努力营造安全健康的育人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赣萍 《班主任》2006,(10):3-5
计算机网络日益普及,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学生走进了网络构建的虚拟世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具有内容丰富、传播快捷、信息公开、交往自主等特点,另一方面它又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给正处于思想、性格成长期的青少年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给现行学校德育带来挑战和冲击.面对强大的网络,我们必须尽快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育人环境,以回应网络给学校德育带来的挑战和冲击.  相似文献   

11.
网络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但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主要表现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影响,各种消极有害信息的侵袭,思维发展和社会化程度阻滞,消极的心理影响及以人际交往能力退化等方面。如何消解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张帆  陈旭生 《培训与研究》2009,26(8):112-114
校园网络在促进高校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对青年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以校园网络文化的特点及负面影响的形成原因为主线进行研究,就如何建设高校网络文化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信息的传播和扩散方面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抱有不同目的的传播者所散布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都会成为网络“热炒”的对象,无论真假对错。而在这种“鱼龙混杂”的环境中,大学生被虚假负面信息误导的事件层出不穷。从个体的心理需要、认知模式到群体的影响以及生理基础等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成为虚假负面消息易感群体的原因,为相关监管部门和高校管理者的政策实施和日常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网络思想道德环境的净化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网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大量的良莠混杂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及价值判断造成了深刻影响,其消极方面集中表现为道德主体性的失落、道德失范和道德心理失衡。加强高校网络思想道德环境的净化和建设工作刻不容缓,这就要求净化校园的网络环境,保证网络信息健康文明的内容格调;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法律规范,做文明网民‘鼓励和支持学校主管部门及“两课”教师创建专门网站,开辟高校网络思想教育新阵地。  相似文献   

15.
王倩 《江苏高教》2020,(5):86-90
当前的大学校园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大学生提供信息与拓展知识、促进学习与便利生活的同时,不良网络文化在思想、精神、生活、学业、人际等方面对"网生代"大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校园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受到挑战。文章结合埃里克森(E.H. Erikson)"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相关研究,剖析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同一性形成具有的关联性,并指出应通过提升网络信息素养,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完善校园网络文化赖以存在的客观环境;引导并监管校园网络内容建设,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三个方面,构建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以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核心任务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教育技术已发展到信息化阶段,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了挑战。教育技术的发展可能给教育带来一些问题:教育机会的不均等,网络沉溺和数码焦虑使学生的现实交往能力下降,信息污染和网络色情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对师生关系的负面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互联网络对书目情报服务活动的影响,阐述了网络环境下书目情报服务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愈来愈强烈。本文分析了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及其原因,从两个维度对学校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作了初探。  相似文献   

19.
网络及其负面效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门问题之一。研究网络与文化安全问题,应着力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关注内外不良文化、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二是如何抵制上升到文化安全层面的各种有害文化信息的侵袭。讨论网络与文化安全,需要对有害文化信息有更深刻的认知。网络环境有待净化,并依赖技术层面的保证,但更要求网民、网络经营者具备文化安全的自觉,而如何实现这种自觉,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育及其作用不可替代。通过教育,强化网民的道德自律,进而加强文化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20.
网络生活正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温床与土壤。网络以其隐蔽性、开放性、自由性对现代青少年的文化模式、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产生强烈的负面效应。应当坚持“德法并举,技术为辅”的原则,构建“网络和谐社会”,为青少年打造“数字化乐园”与“信息化净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