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科技风》2017,(4)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在5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陆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其中古代北方民族更是经历了多民族的变迁与融合,成就了如今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那么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是怎样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呢?本文将就此为中心,通过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沿袭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短讯     
《科协论坛》2005,20(7):48-48
今年“五一”黄金周7天中国科技馆共计接待观众15万人次,接待纪录再次被刷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在原有紫砂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花泥的制作,每天都能吸引众多观众驻足玩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有着发达的科学技术,其上发展起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但是,今天发掘、研究中国古代科学遗产,决非只局限于发掘具体的成果。这是因为古代科技成果,在当时虽很先进,但在今日,其原理也只能放在中小学教科书中介绍。今天,我们发掘、研究古代科学遗产更多应着眼于发掘有民族特性的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价  相似文献   

4.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那么,当代中国有叫得响的新四大发明吗?日前有专家本着世界第一和具有原创性的原则,以一家之言的方式探寻中国“新四大发明”,以此祝福中国真正的新四大发明早日出炉。一、数学机械化方法发明人:吴文俊当选理由:给中国传统数学注入活力。吴文俊开创了被称之为数学机械化的研究工作。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转而研究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彻底改变了这个领域的面貌,被称为“吴方法”。吴文俊的数学机械化方法“把中国传统的数学思想方法化腐朽为神奇”。牛顿发明了微积…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盘古、伏羲、女娲、盘瓠、葫芦以及洪水、射日、化身、开辟等类型了。而这些神话,几乎都与南方少数民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几乎都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以活形态流传。这反映了南方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以及中华各民族历史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况。同时,这些流传的活形态比汉文典籍的  相似文献   

6.
<正> 翻开世界文明史,古代的中国曾经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科技成就;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内忧外患和闭关自守,科学技术发展缓慢,与西方发达国家拉大了差距。新中国成立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机:1956年,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还亲自主持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但好景不长,随着反右的开始以及随之而来的十年动乱,中国科学技术开始进入漫长的寒冬。  相似文献   

7.
吴淼 《科协论坛》2014,(10):10-11
<正>全民参与科普日,科技助力中国梦。2014年全国科普日以"创新发展全民行动"为主题,9月20—26日在全国各地展开。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内容不断创新,充分反映了国家科技成就大发展、民间创新创造大比拼、公众创造才智大展现、民族科学精神大传播;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充分运用视频网站、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形式和手段,采取现场展示、演  相似文献   

8.
崇尚自然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是人类社会文明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艺术的奇观。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浸透着中国文化的底蕴,是中国悠久文化历史的沉淀,是中国民族精神的写照,这种艺术要被传承和发扬。中国现代园林建筑要汲取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精髓,发现潜在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设计要素,使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现代园林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9.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回首2017年,我国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途上大步前进,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极大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这些科技成果,就像是一个又一个强国利器,强硬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为此,本刊策划推出2017年中国科技成就盘点栏目,对一年来中国科技领域取得的亮点成就进行系统的回顾。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农业是人们赖以生存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得以传承的基础。农业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生产能力的提升,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文明成果的积累。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技术成果体现在思想上和技术水平上的变化,农业科技成果广泛的应用与多个生产领域,而这些成果的产生也有其特定的历史发展环境,本文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业科技成就为研究对象,对该时期的农业文化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中国的古代经历过三个主要的历史阶段,分别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中国古典建筑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但到了近代,由于闭关锁国等政策的影响,中国的科技水平停滞在了古代自然哲学的形态。随着太平天国运动和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清政府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存危机。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抵御外侮,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场内部改革,即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使封闭已久的中国迎来了现代科技文明的新鲜气息。洋务运动不仅在技术层面对中国产生了影响,也在思想意识层面对中国的有识之士产生了深刻影响:洋务派由翻译西方科技书籍到自编科技期刊,由依赖传教士被动接受西学到主动培养精通西学的人才,由自办新式学堂到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虽然洋务运动未能挽救清王朝灭亡的命运,但却打开了中国近代科技意识乃至社会价值观的启蒙之门。  相似文献   

13.
任何民族的设计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脱离不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中滋生的民族精神.设计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辅相成的.设计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并不矛盾,"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民族性"不等于"局限性".因此,融汇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中国文化艺术中的宝贵财富,对中国古代以及民间的艺术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和创新,才能使中国的文化更好的借助设计这一媒介传播于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等等艺术种类繁多。这其中以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为创作素材的平面设计作品,大都“形中带意,意必吉祥”,体现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时代变迁与发展,现代平面设计则更加趋向于中国文化元素的应用,把其图形语言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会使设计更具本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高校艺术教育的民族特色建设、古代与西方艺术教育理念的启示等方面入手,针对当今高校艺术教育创新进行了一番探究与思考,提出以下可行性建议:引民间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入高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艺术教育体系;从古代与西方艺术教育理念中汲取精华。以上举措有助于高校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有益于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而这也正是对高校艺术教育进行创新性探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间舞蹈是我国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突出了民族独有的特点,展现了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可以自娱自乐,也具有表演性,达到娱乐大众的效果。同时也凝聚了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存在着属于自己民族的独特的民间舞蹈,而各个民族的民间舞蹈都有独特的舞蹈技巧。各种类型的舞蹈无不包含着各自特有的文化因素和古代文化遗存,无不包含着各民族的表演技巧与审美艺术。  相似文献   

17.
夏曾佑所著《中国古代史》援引进化论观点研究中国历史,被誉为"20世纪新式中国通史的第一部成名作"。面对国势日衰、士气不振的晚清社会现实,夏曾佑以民族的前途命运为念,编撰历史教科书激励爱国心、提振民族精神,同时还突破传统史学藩篱,以进化史观来考察和分析中国历史,开创以新的章节体载撰写通史的先例。这些编撰思想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18.
创新——民族进步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迟早要消亡,“地球村”总要注销他们的“户口”。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善于创新的民族。打开五千年选卷浩繁的古籍,先民们创造发明粲如群星,数不胜数。这是我们的家珍。古代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纸、印刷术,早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面积有多大?它的地域之外还有什么民族和国家?这些问题,今天看来,都是极普通的常识。可是在古代,由于交通、通讯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此很不了解,甚至感觉神秘。 千百年来,为探索这些秘密,不少中外探险家、旅行家,甘冒生命危险,花费一生心血,去架设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友谊之桥。正是  相似文献   

20.
一、要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激励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精辟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对人类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江泽民主席在最近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又强调指出: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机制,并且再次强调指出:“所有成员都要保护知识产权”。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伟大民族。中国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主的创新发明,曾使中国出现过持续千年的繁荣,并使中国在300年间一直雄居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