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日本和美国道德教育管理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中、日、美三国道德教育管理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负有教育学生的职责,他们决定了学校的教育质量,教育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教师的问题。为了解决新世纪教育面临的困境,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教师,希望通过提高教师的水平来改善学校教育。日本和美国学校的教师具有各自的特点,对中、日、美三国教师形象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什么样的教育,就会相应诞生什么样的人才。 法国教育家麦考莱曾以画鸭梨为例对中日美三国的教育方式做了生动形象的对比说明:中国的教师首先在黑板上认真地画一只逼真的鸭梨,然后教学生先画左边,接着画右边,最后涂颜色,按部就班,不允许有半点马虎;  相似文献   

4.
英语教学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充分体现教学中的美感,使教学更富有艺术魅力和实际效应,似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索。一、教师的形象美常言道:教师者,为人师表也。这种表率不仅体现于内在的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表现了外表的形象美。教师美丽大方的衣着会引起  相似文献   

5.
论教师形象     
教师是学生理想人格的化身,教师形象的内在美体现在其真理的品格、道德的品格。教师形象的外在美则体现在教师的仪表、举止、语言三个方面。教师必须从内在和外在塑造好自身的形象以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其能按照人生正确的轨道发展,对社会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6.
韩风辰 《中国德育》2007,2(11):46-46
跟其他行业一样,教师的道德形象对本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其道德形象本身就是职业内容。教师道德形象的教育性是客观存在的,在中小学道德教育中,教师的道德形象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松标 《中学理科》2007,(11):55-56
中日美三国的研究机构(上海青少年研究所、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美国芝加哥大学)曾经对中学生“理想的教师形象”作过一次联合调查,尽管三个国家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形态、风俗习惯差异极大,但答案却惊人相似:中学生都不喜欢“专制型”、“放任型”的教师,甚至不喜欢“事业型”、“专家型”的教师,而无一例外地喜欢“交流型”的教师.这一点给予我们许多启发,令人深思.具体指标各占比例如下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教师媒体道德形象的影响及原因、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教师在媒体中主要呈现出神圣化与妖魔化这两种对立的道德形象。神圣化的教师媒体道德形象,使教师背负了沉重的道德重担,既不利于推广和学习,也不利于师德楷模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而妖魔化的教师媒体道德形象,则进一步恶化教师道德发展的社会舆论空间,动摇师德榜样的正当性,降低教师的道德自律,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教师身份认同的焦虑。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我国当前媒体权力的重新分配、媒体价值取向的商品化、媒体影像的"超真实"呈现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改善教师媒体道德形象的基本思路在于,一方面赋予教师专业组织监督媒体的权力,增强教育媒体人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增强教师的媒介素养,提高他们对教师媒介文化的批判和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师形象是教师德、识、才、学、体等各种素质在教育实践中的综合表现。教师是学生理想人格的化身,是青少年的榜样。教师必须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塑造自己美好的形象。教师美好的形象不仅体现在教师外在的风度,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的内在道德。 一、教师的内在美主要体现在追求真理和规范道德两方面的品格。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思想的传播者和灵魂的塑造者。教师要把学生引入真理的殿堂,自己必须首先具备追求真理的品德。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人活着,就要敢于为真理而抛开个人得失,敢于为求真知而坚持不懈地奋斗。 教…  相似文献   

10.
1.以美激情,开拓形象美.   “形象“是美的载体.在各类作品中,作家用语言文字创造形象,使“美和形象“成为有机的统一体,离开了形象就无从谈美和美感.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带领学生,寻找作品中优美的崇高的以及自然美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