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美国40多年前,有一个自小生活在贫民窟里的穷小子,在10多岁的时候立志要做美国总统,这个穷小子还拟定了这样一系列连锁目标:做名人,娶一位豪门千金做妻子,融入财团,竞选美国州长。按照这样的宏伟计划,他22岁时,第一目标有了眉目,因为他进入了美国好菜坞,之后花了10年的时间打造自己,终成明星。他的女友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总统的侄女,这个名门望族在他们相恋了9年之后,才接纳了他这个"庄稼人"。2003年,他告别了影坛,转而从政,并且成功地竞选为加州州长。这个人就是阿诺德·施瓦辛格。在这个故事的最后,作者是这样写的,施瓦辛格的经历让人们记住了这样一句话: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够走多远。这句话震撼着我,也让我沉思。施瓦辛格有当总统的抱负,美国人就欣赏这  相似文献   

2.
拉她干什么     
"活着那么苦,拉她干什么?"说这话的是一位叫刘辉的小男孩,今年才七岁。4月19日傍晚,刘辉与比他小两岁的妹妹在自家的渔船上玩耍时,妹妹不慎失足跌进河里。面对妹妹的呼救,近在咫尺的刘辉既没有伸出自己的手去拉妹妹一把,也没有及时呼叫大人来施救,而是若无其事地继续玩耍,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看着自己的妹妹被河水吞噬。事后,当人们问他为什么不及时呼救时,刘辉镇静地说出了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3.
前年春节在回国飞机上,我的邻座是位黑人--西非某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一路上我们聊了许多中国问题.他给我两点深刻印象:一是他的素质大概不算高,当然这不是因为他一身落魄商人的打扮,而是他不停地找空姐要酒却不喝,最后把六七瓶酒都装进旅行包里带下了飞机.另一个印象是他对我说,中国发展太快了,但是中国人还没有大国国民应有的素质.这是他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由于我已经私下认定这位来自非洲战乱国家的外交官"素质不算高",所以连他这样的人都说中国人还不配做大国公民就给了我一些刺激.  相似文献   

4.
疲于奔命     
我的一个朋友一人身兼了三份工,星期一到星期五在单位上班,晚上七点到十点兼一份家教,每到双休日他还得辅导他带的学生学画。我对他说,你这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他一边叹息,一边摇头地说,不是我自己跟自己过意不去,而是我不跟自己过意不去,我就活不下去。  相似文献   

5.
兔子 《文化博览》2006,(8):56-57
爸爸是个挖煤的,绝大多数傍晚,他都是全身黑不溜秋地回来,然后把手上的衣服、皮带重重地摔在椅子上,这表示他不高兴。我一直不知道他为什么愤怒,后来终于找到了答案:我长得太白。因为有一次,妈妈给他盛饭的时候,他斜眼瞅了我一会儿,嘟嚷道;"这么白?"我也觉得自己太白,不像挖煤工的儿子,我以为自己是捡来的。我12岁那年,妹妹降临人间。妹妹属兔,爸爸就叫她"兔崽子"。临出门的时候,他总是把妹妹抱过去啃半天,"兔怠子""兔崽子"地叫上几十遍才肯走;傍晚从矿上回来,把东西一揉,就叫道"兔患子呢"。其实我比妹妹大整整一圈,也属兔,可他从来没叫过我兔崽子。只是在合称我们兄妹的时候,才说一句"这两个兔息子"。这明显是搭配。我没什么怨气,因为妹妹实在太可爱了。她哭声响亮,笑容甜美,总是在大家感到乏味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子正跪在地板上擦水渍,并且每擦完一块地板,就虔诚地叩一下头。贝里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贝里奇很为自己的下属公司拥有这样的员工感到欣慰,问他为何要感谢那位圣人?黑人说,是圣人帮着找了这份工作,让他终于有了饭吃。贝里奇笑了,说:我曾遇到一位圣人,他使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0月18日,一个普通的周六早晨,沙博理在还有两个月就将迎来99岁生日的时候,在自己的家里安静地走了。然而,就在此之前,我和几个朋友还在筹划着为老沙庆祝百岁生日,眼下,却只能用追忆往事为他送行了。待人诚恳呵护晚辈我和老沙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是1977年,当时"四人帮"已经粉碎,但是"五七干校"还在办,我和老沙就这样在河北固安不期而遇了。那时的干校集中了一批外文局从事外宣工作的专家学者,其中不乏早年的归国华侨,唯一的一位外裔专家,就是沙博理。出于工作需要和学习习  相似文献   

8.
靠什么     
郑板桥快要死了。他52岁时才生的儿子立在床头,悲痛欲绝。"孩子,我想吃你亲手做的馒头。"郑板桥已是气息奄奄。父命难违,笨拙的儿子请教厨师,好不容易学着做好了馒头,而郑板桥已经咽气了。他给儿子留下一份遗书,上写"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好汉。"郑板桥的这份遗书,真不知是救了儿子,还是害了他。靠真本事吃饭真是太难了。郑板桥的儿子肯定很孝顺,所以这样籍籍无名。他老爸身怀书画绝艺,名  相似文献   

9.
学校放假,儿子把过去的旧课本翻出来准备卖掉,翻检到初三的语文时,便坐在旧书堆上看了起来。看完后,跑过来跟我说,他发现了诸葛亮一阴招。原来,他看的是两篇古文《隆中对》《出师表》。他说,诸葛亮在南阳当农民的时候就很自恋,说自己是精英,可惜没人承认,只有他的哥们儿徐庶相信。那时刘备在新野,混得也挺惨的,很想招贤纳士,徐庶就对刘备吹嘘说:"我的朋友诸葛亮,真乃卧龙,将军见见他吧。"刘备说:"那你和他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我们只是为了逃命,爬呀,抓呀,尽量使自己离那堵墙近一点。我们像动物一样……我们躺在一个铅皮屋顶上急促地喘着气,就像涸辙之鱼。接着我便摔倒在地面上。”当时已年逾60岁的老战地记者凯斯·比奇这样描述了自己沙场生涯丧魂落魄的一幕。他  相似文献   

11.
牛棚杂记     
在牛棚里已经呆了一段时间.自己脑筋越来越糊涂,心情越来越麻木.这个地方,不是地狱,胜似地狱;自己不是饿鬼,胜似饿鬼.如果还有感觉的话,我的自我感觉是:非人非鬼,亦人亦鬼.别人看自己是这样,自己看自己也是这样.不伦不类地而又亦伦亦类地套用一个现成的哲学名词:自己已经"异化"了.  相似文献   

12.
8岁的帕科放学以后气冲冲地回到家里,进门以后使劲地跺脚.他的父亲正在院子里干活,看到帕科生气的样子,就把他叫了过来,想和他聊聊. 帕科不情愿地走到父亲身边,气呼呼地说:"爸爸,我现在非常生气.华金以后甭想再得意了."  相似文献   

13.
接班问题     
我的忘年交关先生是某局局长,即将退休。他来征求我的意见:"上面想让我从局里推荐一个接班人,你说,我的三个副局长,哪个合适呢"我虽不喜欢官场,但官场的游戏还是略知一二。我反问道:"你是想退休以后,让人拿你当人待呢,还是拿你当狗屁"他把眼一瞪:"当然希望当人待了!"我说:"我明确地告诉你,你的三个副局长,一个也不行!""为什么"我说:"如果你选择副局长,第一,你就是给他出了力,让他坐在你的位置上,他也会认为这是自己熬出来的,不会感谢你;第二,副局长们窥视这个位置已  相似文献   

14.
老爸是个报人,每次他拿回的报纸,我都漠不关心.可是那天,他推荐我读他报上的几篇关于教育问题的文章,读完之后,觉得还真有点意思,尤其是<从"教育异化"谈起>中的一段话,让我产生了共鸣--"本应是天真烂漫的儿童和学生,从小就被训成写文章说话是这样写,这样说,而不是按自己心里所想的写和说.所以等到长大了,‘违心’之论已成习惯,讲违心话已经被社会接受为‘人之常情’,以致分不清‘人言’是真是假,那将会变成怎样的社会和国家?"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日子网上有篇文章,题目一看我就乐了:今天我三十五,招谁惹谁了! 说一个三十五岁的人失业了,他再去找工作,人才市场上挂着小牌:"三十五岁以上的朋友免填表,我们不需要了!"所以他在网上发表这篇文章.他招谁惹谁了?  相似文献   

16.
"铜勋章"是纽约公民最高的荣誉。威斯利·奥利特获得之前,"铜勋章"的得主都是像拳王阿里、马丁·路德·金,甚至麦克阿瑟这样世界闻名的名人。奥利特五十岁,是个普通的建筑工人。他获得"铜勋章"的原因是他在纽约哈林区三十七街地铁站冒死救护了一个癫痫病发、掉入地铁轨轨道的病人。当时奥利特跳下去,想把他拉上来,可是那个病人却拼命挣扎。眼看着一列地铁呼啸着高速行驶过来,奥利特没有放弃,而是用力地将病人按住,紧紧地趴在了轨道中间。  相似文献   

17.
我和老公原来都在机关上班.他在进出口贸易公司工作,接触人比较多,时间一长就不再满足过那种平淡的生活.他想出来闯一闯,创一番自己的事业.当时我劝他考虑好再做决定,可他对我说"难道你想让我一辈子在这里闷死啊!"于是我们一起办了停薪留职,来到天津开始了我们的创业.  相似文献   

18.
那年我上初二的时候,读到了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外国一个小男孩,晚上从学校跑回了家,就为了给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们",结果把父母感动得一塌糊涂.当时看到这里,心里很是激动,要是自己也能这么很"壮举"地来一次,不知道爸妈心里会是多么高兴.  相似文献   

19.
思路决定出路 奥康现在拥有15000名员工,王振滔身负的责任早非当年7个人的小鞋厂.一条曲折创业的轨迹令王振滔汲取了丰富的商业术道.15岁时,王振滔已经是一家米厂的小老板,那时很多米厂的老板都为"怎样才能在100斤稻谷里打出更多的米"挖空心思,打出80斤后,就想打出85斤.而王振滔却不一样,他始终只打70多斤米.当大家觉得他这样做生意赔本时,事实上,他已经赚得盆满钵溢.神秘之处在于,大家都在追求数量时,质量就显得更为稀缺,稀缺与诚信相互套嵌就迅速成为口碑.  相似文献   

20.
《职业圈》2005,(3):26-27
从"治"小偷到开创致富新领域 钱忠诚是土生土长的孟州人,1990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被分配到孟州内燃机配件厂当了一名技术员.这是一家专门生产汽车钢套的大型国企,在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有着响当当的名声.肯干肯钻的他24岁当上了车间主任,并成为企业第一个承包车间的新闻人物.可是,体制的弊端渐渐地让他感到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才能,而每月仅几百元的工资更让他感到养家的困难.于是,创造属于自己更多的财富的想法在他脑中一天天膨胀.1996年,钱忠诚谢绝企业领导的挽留,毅然辞职开始自己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