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启示·启事·启发“启示”和“启事”都读qǐshì,但它们的词义是不同的,应注意区别。启示,指开导、告知,揭示事物的道理,使人有所认识、提高。例如:这部电视片给观众以深刻的启示。启事,指陈述事情;又指陈述事物的公函。在现代汉语中,“启事”通常指的是一种...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们重新把知识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 )事实的知识 ,指人类对某些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基本属性、特点的认识和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的掌握 ;(二 )原理和规律性的知识 ,指对某些事物、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的认识 ;(三 )知窍的知识 ,指能够转化为人的实际行动 ,以便实施某项计划和制作某个产品的方法、技能和诀窍等的知识 ;(四 )有关知识的来源和产权归属关系知识。世界经贸组织的报告把前两项知识称为“可编撰的知识”或可编码化的知识 ,把后两项知识称为“不可编撰的知识”或难以编码化的知识。人们普遍认为 ,…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主要是对物理现象和规律进行初步的认识。要完成这一认识过程,就要对有关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在上述各过程中,“比较”一般来说则是认识过程的开端。 “比较”就是把各事物的某些属性加以对比,以明确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运用比较方法认识事物,首先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所决定的。统一性是指自然界诸  相似文献   

4.
一、数学思想方法 1.类比方法 类比方法是指在不同对象之间,或者在事物与事物之间,根据它们某些方面(如特征、属性、关系)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通过类比可以发现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利用已有知识去认识新知识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形似联想,是指由一件事物的认识引起对与其形态形似的另一件事物的联想,它在认识活动中起桥梁作用.就解题而言,由命题的条件或结论联想到与其形态形似的已有知识,可以起到以熟解生、化难为易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学生探究事物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本从命题、情感、实践生活三方面谈作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认识和作法。  相似文献   

7.
理智感     
理智本属认识活动范畴。掌握事物的规律性(理),驾驶事物的规律(智),实际上指的是两种因素,即知识与智力。不过知识与智力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或者说有着分家的现象,而理智则是知识与智力已经处于高度统合的状态了,是知识与智力的合璧。它既成为认识活动中追求的目标,也成为衡量评价认识成果的尺度。理智感,是理智蒙上了情感的色彩,纳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基本上沿袭 单一的讲授教学模式,使有些学生始终处于 被动地位,陷入消极应付之中,对所学知识 难以融会贯通,难以形成科学的认识结构和 知识体系。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 向和集中,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我们才能 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生活中的某一特定事物, 而离开其余事物。因此,良好的注意条件是 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是顺利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9.
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课程。社会课的教学,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小学的要求,使他们从小初步了解社会,懂得一些社会常识,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社会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针对社会课教材“以认识社会为主线,从社会事物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建立新的知识体系,重视实践性原则,启发式教材结构,联系学生实际,集德育、知识、趣味于一体”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讲授、观察、讨论、实践”四种基本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特定形式的活动。说它特定,是指学生的学习不可能等同于前人的发现,学生学习的是间接知识,是前人通过探究的实践活动而创建的,是现成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活动必定受到时空的限制,学生不可能真的“身临其境”,所以“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这个认识事物的过程,在学习中并不  相似文献   

11.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生物教学中,对高中学生进行思维方法指导,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思维反映的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反映的是事物的规律性。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高级阶段,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外在形式是语言。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其智力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所谓思维能力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事物和学习知  相似文献   

13.
空间概念是指人对地理事物、现象、规律的空间特性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空间思维是指人利用空间概念对思维对象作判断、推理、想象、分析、比较、综合,以获得深一层次认识的大脑活动.它是人类基本思维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对掌握地理空间知识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特定形式的活动。说它特定,是指学生的学习不可能等同于前人的发现,学生学习的是问接知识,是前人通过探究的实践活动而创建的,是现成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活动必定受到时空的限制,学生不可能真的“身临其境”,所以“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这个认识事物的过程,在学习中并不  相似文献   

15.
对很多学生来说,"课上听起来明白,课下做起来不会"成为学习生活中的常态。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必定很多,但对所学知识的不理解可能是首要原因。理解,其字面意思就是"据理了解",一般用于对抽象事物的理性认识。在日常教学中所说的"理解",是指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  相似文献   

16.
知识,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知识,是开启幼儿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发展幼儿智力的基础,是幼儿思维的前提。幼儿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强对幼儿的知识教育。向幼儿讲授的知识应考虑以下"十性":1.知识的浅显性所谓浅显性,是指传授给幼儿的知识必须是一些容易理解的、简单的知识,或者是一些浅显的科学道理。目的在于扩大幼儿的眼界,了解周围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为人小学进一步接受科学教育打下初步基础。2.知识的具体性所谓具体性,是指传授给幼儿的知识必须建立在幼儿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是具体…  相似文献   

17.
概念是客观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这种反映并非如一面镜子,巨细无遗地把事物给照上去,而是抽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讲清概念,也就讲清了人对事物的认识,讲清了有关这种事物的知识。近代的教育理论、重视“结构”的教学。所谓“结构”的教学是指不但要使学生认识该门学科的研究对象,而且要使学生掌握该门学科的逻辑结构。各种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都是以概念为砖瓦砌成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对学生讲清概念,不但教给了学生以有关对象的知识,也为他们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重新(或部分)发现他们的学习内容,对学生发展是有多方面的意义.”这里的“重演”,实际上是指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或知识的生成过程.这里“多方面的意义”,应是指在经历过程中感悟到的情感体验、思维方法及能力发展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问题的解决、知识的获取,都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与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历史教学中提出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任务。对于“历史思维能力”的理解,见仁见智,本文从“思维——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这一思路,略陈管见。一、思维说得通俗些,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实现的,以已有知识经验为中介的、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的反映。人们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首先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或某些个别事物,这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能力?是指认识事物和运用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记忆、想象、观察、思考和判断等能力.它是在掌握知识、经验和从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从这个概念出发,我们也可以说能力就是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指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