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叫我“文摘专家”不敢当今年2月1日《南京日报》刊出题为《“文摘专家”徐有张》的文章。开头写道:“虽没人给荐稿者排座次,可凭他的成绩,称‘文摘专家’也不为过。”“文摘专家”这个头衔套在我头上,是不相称的。至于成绩是在爱人、孩子业余时间的共同努力下所取得的。去年一年发出荐稿信封12000个多封(1个信封里有时装有几篇荐稿),其中有886篇文摘稿被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地、市级200多家报刊电台采用。全年共获得《北京晚报》优秀社会新闻文摘优秀奖等28种奖  相似文献   

2.
王伟 《传媒》1999,(2):36
荐稿惹出了一场名誉权官司,这是新近发生在南京文摘荐稿爱好者赵某身上的事儿。 去年底,赵某将一纸诉状递到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状告该市某报记者吴某发文“侮辱诽谤”原告,侵害了其名誉权。原来,赵某近年来爱好上了文摘荐稿,他订阅了几十种报刊,每天翻阅,将其中一些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3.
稿子见诸报端,是每位通讯员的夙望.许多初学写作的通讯员见到一些老通讯员三天两头有稿见报,认为是他们与编辑有关系,于是,挖空心思托门子、钻路子,与编辑套近乎,想达到上稿目的.  相似文献   

4.
仁义 《传媒》2000,(6):1
本期梁前刚同志关于报刊摘转稿件认识误区的文章很有针对性。一家报纸发了一篇好稿,其他报刊进行摘转,无可非议。一篇稿子的摘转者众,说明此稿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或内容独特,或能引起轰动。在一些文摘类报刊,或报刊的文摘版上,我们经常可以读到短小精悍、质量上乘的摘转稿。但在稿件搞转中也有一些不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5.
我们《扬子晚报》第三版的《每日文摘》自1986年元旦创刊以来,到年底一共出了三百六十二期,选用文摘稿四千四百余篇。据调查,《每日文摘》在广大读者中的反映较好。尤其在城镇居民中,反响比较强烈。  相似文献   

6.
《读友》杂志是一本新生代的文摘刊物。在编辑过程中,杂志努力开辟“第三种文摘模式”,即淡化文摘杂志“吃现成饭”的痕迹,强化编辑在选稿后的主动性,加大编辑“整合”力度,给“旧稿”赋予一种新形式、新含量、新角度、新思想,依靠刊物的“保鲜”特色在文摘刊物中赢得自己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7.
以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初稿版的发现为契机,开展其版本之比较研究.该文凡六版,五易其稿.自初稿至终稿,时间上跨越了半个世纪,写作和修订可分三个时期.早期形成的初稿以英文写作,与其他近现代学人一起,开启诗画关系研究新阶段;中期中文版问世,受滕固激发并与其呼应,亦与《谈艺录》相互参见;后期中文版修订与《管锥编》写作并行,二者美学与哲学思想亦互通.自初稿至终稿,打通新旧中西的初衷一以贯之,融汇学科门类的意识递次增进,议论分析愈见注重事物相反相成之关系.版本的递次修改,彰显个人学术之精进,也受时代风气和思想潮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杂志办得好不好,与编辑部能否调动作者、联系作者关系很大。这就是稿外的作用。《新闻与写作》重视这个作用,他们注意在稿外下功夫,联络与作者的感情,促使作者关心刊物。他们每年举行笔会,编辑和作者坐在一起研究怎样办好刊物,也是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报刊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博采众家为己任的文摘类报刊应运而生,并且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的特色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各级报纸也陆续办起了自己的文摘版,有的报纸虽没有文摘版,但也开辟了文摘性质的版面。全国晚报类报纸彼此联络较紧密,相互织稿的网络开始形成,这使得晚报类报纸的文摘实质上是要闻集锦。如何在党报上开办一块生动活泼、特色突出的文摘版呢? 笔者在去年9月《河北日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作者文摘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之一的我国作者文摘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并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分析了我国作者文摘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同时对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作者文摘的写作,提高我国作者文摘的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文摘报刊和文摘类版面众多。为吸引读者,各报在遵循自己的编辑方针和办报宗旨的前提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在版面内容上做文章,有的在版面风格上下功夫,甚至有的办成类似“新闻观察”版面,旨在吸引读者。 笔者发现:尽管各报的文摘类版面选稿内容各有侧重、编辑风格互有异同,但成功的文摘版面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版面内容可信度高、可读性强、可用价值大。笔者在此从文摘稿的可信性、可读性和可用性三方面,谈谈文摘版编辑工作中的选稿原则及体会。  相似文献   

12.
人物报道是纸媒的重点稿,如何能让重点稿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好稿,本人在多年采访实践中感悟到,人物稿件的写作要用细节说话,抓住人物个性,才能成就一篇好稿。  相似文献   

13.
据笔者所知,不少读者是比较喜欢读文摘报刊或有些报纸的文摘版(栏)的。然而令人不安的是,越来越多的文摘稿常常只抓住一个“新”字,忽略了一个“实”字。因此有人说:“文摘”只能看做专载国内稿件的“参考消息”。例如湖南《文艺生活》1986年第8期刊载的“当代传奇”《陈毅与被处决的市长》,纯属胡编乱造,可是这篇稿件不仅几家专登文摘的报纸迅速  相似文献   

14.
据笔者所知,不少读者是比较喜欢读文摘报刊或有些报纸的文摘版(栏)的。然而令人不安的是,越来越多的文摘稿常常只抓住一个“新”字,忽略了一个“实”字。因此有人说:“文摘”只能看做专载国内稿件的“参考消息”。例如湖南《文艺生活》1986年第8期刊载的“当代传奇”《陈毅与被处决的市长》,纯属胡编乱造,可是这篇稿件不仅几家专登文摘的报纸迅速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新闻写作原则?——答《一条违反新闻写作原则的新闻稿》一文的作者陈封杜继昌陈封同志在1996年《新闻战线》8月号《读者论坛》专栏中,就《我国水利经济正在兴起》这篇对外稿中没有写明消息来源,写了题为《一条违反新闻写作原则的新闻稿》一文,说它“违反了...  相似文献   

16.
核心期刊现象透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核心期刊为学界基本认可的价值在于它为文摘刊物选择文献源、图书馆选购期刊和为读者导读、教师研究生查找资料和选择读物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但是核心期刊现象对学术界、期刊界、图书情报界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对于学术研究人员来说,论文在哪家刊物公开发表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只有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对评职、晋级、拿津贴才有用,而且为了文章能被刊载有时不得不开展各种公关活动:期刊特别是核心期刊面对着数量庞大的人情稿、关系稿不知如何招架.  相似文献   

17.
书讯     
《新闻采写百家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资料室编纂的《新闻采写百家谈》即将出版,它是一本文摘性的新闻业务读物。内容包括:列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论新闻采写,记者修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通讯写作,新闻评论写作,报告文学写作七个大部分。共摘录了自1913年到现在七十二年间两百多名中外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8.
诵讯员大都生活在基层,接近群众,熟悉生活,常能发现好题材和有价值的新闻。但因为采访和写作上存在某些不足,常求助于记者。但有个别记者,见到通讯员的稿,发现题材很好,常常撇下通讯员,自己悄悄下去采访,最后只署上自己的名字发表。更有甚者,有的记者拿到通讯员一篇好稿,稍作改头换面,来个“芳名独具”。因此,有的通讯员见了某些记者,不是躲开,就是话不投机,应付了事。如此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好稿埋没,记者、通讯员关系很僵。作为记者,帮助通讯员修改稿  相似文献   

19.
李佐标 《传媒》2008,(5):67
文摘报作为纸质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不仅取决于文摘这一独特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内涵和编辑人员在选稿、编稿时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20.
读者之声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高良中学语文教研组杨明伟:听文友们说《新闻与写作》这本杂志很“实惠”,读后令人受益。于是,在1995年度的报刊订阅时,我自费订阅了一份。一看,第1、2期,果然“别有洞天”,后来,全年12期我都一一地细细研读了。诸如刊中的“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写作杂谈”等专栏对我们如何写好稿,如何多刊稿,确实是雪中送炭。“新闻标题写作”、“散文赏析”、“知识与趣味”成为我语文教学的“好材料”。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因此,在这一年中,我写作、教学双丰收。这一年,我在《羊城晚报》、《南方日报》、《西江日报》等新闻单位刊稿100多篇,并被上级评为“积极通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