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丹婷 《学周刊C版》2019,(17):136-136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需要利用多样化的学习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深入探索中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在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教师要深入钻研新课标要求和音乐教学,结合丰富的多媒体资源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跃的音乐课堂,让他们在学习中发展创新思维,打造高效的小学音乐教学。  相似文献   

2.
李璐 《甘肃教育》2020,(3):187-187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其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想象驰骋的空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而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独具魅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能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这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它克服了语言的障碍,在感受美妙音乐的同时,需要不同感受者的审美创造,在不同的审美创造中形成了五彩缤纷的主观世界,从而形成音乐唯心,达到音乐随心而生,精神愉悦放松的美妙境界。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的感受能力比较差,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感受音乐才是音乐教学的关键。本文对怎样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智障学生一般是指在心理或者是生理上有困难的儿童,信息的反馈上比普通人更慢,在语文课的学习上,缺乏创新性,过度的依赖教师。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指出需要利用音乐的方式,帮助智障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对智障学生的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文化课上。通过音乐教学的方法可以帮助智障学生发展他们自身的语言能力,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获得知识与情感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5.
绿太阳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草长莺飞的春日。,我在一年级上一堂绘画课,课题是《我的太阳》。我先给学生们讲了“后羿射日”的故事,然后和他们讨论了太阳和自然界的关系。在他们对太阳有了足够的兴趣和认识后,开始讲解太阳的画法:它的形状、色彩,如果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可以画出不同的效果。比如它的光芒可以画成折射、交叉线、波浪线等,它的圆圆的基本形可以想象成太阳公公、太阳叔叔、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陶冶情操的一门艺术课程,它是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稳定人心智的平台。传统音乐是带有民族色彩的,它可以让很多复杂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融入民族的色彩,表达对民族不同的感情。优雅音乐可以释放人的心情,让人放松,不同的音乐可以改善不同的心境。因此,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音乐教师,要善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让他们感受音乐的美,提高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不仅仅满足于学会唱歌曲,还会对歌曲从多方面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这种学习的需要以及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恰恰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给音乐课带来了勃勃生机,提高了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能力,也进一步扩大了他们创造音乐美的空间。在此,就教学中如何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来落实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在音乐课中 ,生动活泼和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欣赏、表演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 ,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得以充分发挥。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在唱歌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活动 ,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作热情。传统的唱歌教学方式 ,往往使学生误认为学习的目的仅仅…  相似文献   

9.
色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我们表现情感的一种方式。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一直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生活、游戏和音乐中感受色彩、理解色彩,这样不仅能够加强他们对色彩的认识,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0.
乐感,一般是指人们对音乐的一种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达力。由于各人对音乐感受的程度不同,对歌曲的感情表达也会有所差异。根据几十年音乐教学的实践,我以为对学生的乐感培养需要通过长期的音乐欣赏和演唱,通过对各类不同风格的歌曲品味,引导学生根据音乐塑造出不同音乐形象,创编出各种富有表现力的动作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正一直以来,学生最怕上音乐欣赏课。他们普遍感觉,课上欣赏的音乐太过深奥难懂。如果教师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让音乐欣赏课单调、枯燥的现状持续下去,则根本谈不上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教师应该怎样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把单调、令学生感到"云里雾里"的音乐激活呢?培养想象  相似文献   

12.
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学对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具有更大作用。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为他们创设想象的情境和空间,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多实践、多动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音乐教育的重要。音乐课不单纯是教学生唱歌,学生还要看、要听、要动。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音乐课上的一些小窍门可以为你的课增加不少色彩。  相似文献   

14.
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其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自由驰骋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学科的性质特点,紧紧围绕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树立以人为本,以学术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在经历音乐想象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5.
李锋 《教学研究》2000,(4):314-315
阐述了音乐的功用不只是用来娱乐、消遣,它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尤其是对二十一世纪的高校学生,更需要用音乐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丰富想象力,增强创造性能力,因此,高校学生的音乐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艺术教育科目之一,想象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部分,学习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的提高又有助于音乐学习的进步。小学阶段是提高身体素质,学习语言和艺术,增长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而小学音乐课程则能够在逐步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既然如此,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呢?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音乐的功用不只是用来娱乐、消遣,它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尤其是对二十一世纪的高校学生,更需要用音乐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丰富想象力,增强创造性能力,因此,高校学生的音乐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音乐教育传承和发展了这一历史任务.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一、在实践中培养音乐表现能力 掌握知识技能的最好方法就是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对于激发他们的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根据教材设计音乐游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师生共同参与的音乐表演,使音乐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9.
如何提高普通高校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奇阳 《莆田学院学报》2005,12(6):75-77,91
音乐教育属于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不但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而且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而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实践能力是提高普通高校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简世德 《江苏高教》2001,(4):126-126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理工科学生实施音乐教育 ,对于他们学习、掌握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 ,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和创造 ,陶冶情性、培养科学气质 ,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意义。一、可以开发右脑 ,活跃思维 ,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据调查 ,许多理工科学生缺少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单一。“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通过音乐教育 ,学生可以受到有效的形象思维训练 ,在声音、色彩、线条、形体、语言等因素构成的活生生的立体世界中 ,唤起多种形象思维能力。科学家也从音乐中获得了不少启示与感想。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