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被列入烈士名单40年的人竟然又活了,这恐怕是谁都不会想到的。然而,他确实真真切切地话着,并且成了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人们自然关心:他是怎样“死”而复活的?送子参军“烈士”归队今年二月的一天,一位农民打扮,满腮白胡茬的老人由他的外甥陪同,风尘仆仆地来到保定驻军某部政治部接待室,他两手紧紧握住秘书处谢干事的手,激动地说:“可见到你们了!”谢干事惊诧地问:“你是……?”“我叫  相似文献   

2.
今年8月14日晚22时25分,新华社发来了一条公鉴,“今发颜海霞将点燃亚运圣火一稿,请撤销。”新华社为什么要撤销这一稿件呢?据笔者所知,这是和本报对这一新闻事实的反复核实有关的。这里将经过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曙明 《青年记者》2010,(13):57-57
重庆“打黑”战果斐然,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无疑是条“大鱼”。他将被处以什么样的刑罚,令人关注。4月14日,该案一审宣判,新华社就此发了报道。第二天,全国多家报纸采用了这篇通稿:  相似文献   

4.
止嗝损招儿     
下午,我从单位出来时,不知怎么的忽然打起嗝来,一个接着一个地打了一路,到了家还没止住。打开门,老公正在客厅看电视,他扭头望了我一会儿说:“咋回来这么晚?是不是又去跟他见面了?”“谁呀?胡说八道!”我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5.
“我做新闻工作几十年,过去哪见过这样的情况!”。不久前,一位老通讯员这样对我说。他举了几个例子,一个是某单位想宣传一位新闻人物,派人专程从千里之外的豫南赶到首都一家报社,花掉近600元,在报上发了一条不过千字的消息;再一个是,有些单位通讯员,为了坚持自己那套“不跟编辑‘拉近点’,就别想中‘彩’”的理论,竟为让公家掏钱买“贡品”而与领导争吵不休,甚至嚷嚷要甩手不干通讯员这行当了. 送稿真有学问?这不得不提醒人们注意.据了解,光首都几家大报每天就有不少送稿者从外地而来。少者几人,多到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有  相似文献   

6.
3月29日凌晨,河南焦作天堂录像厅发生特大火灾的消息随着次日新华社的电波传遍大江南北。各地新闻记者从四面八方涌向焦作。最早赶到现场的是四川《商务早报》的记者吕剑,他是恰好在当地采访而撞上“这条大鱼”的。另一家最快做出反映的便是《羊城晚报》,他们的记者李育航乘飞机包出租于次日凌晨赶抵焦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31日,包括中央级媒体在内的各地近30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已云集焦作。我几乎是最晚抵达现场的一个记者,时间  相似文献   

7.
3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条新闻:解放军报摄影记者江志顺拍摄的《中华健儿勇闯虎跳峡》,获1986年全国新闻摄影评选最佳新闻照片奖。同时推出了画面:巍峨的虎跳石矗立江心,狂吼的惊涛拍击礁石,击起冲天巨浪,小轮胎似的密封船载着二名漂流队员,悠悠荡荡,回旋而下,岸边的摄影记者们举着照相机,追盯那眼看要被惊涛吞没的小黑点……,这一惊险壮观的历史画面,把观众带回到了半年多前漂越虎跳峡的脱场。人们或许会问:最佳新闻照片奖的获得者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兴冲冲地闯进了江志顺的家。他中等个儿,油黑的脸膛,略显消瘦的身体。“请客哟,请客哟!”他微微一笑:“不过年不过节,请什么客啊!”  相似文献   

8.
常听基层通讯员抱怨:“我们这块屁股大的地方,划根火柴都能照亮全街,有啥写头?若是在大城市,那就好喽!”我觉得这种认识和想法未免偏颇了些,其实“塘小”也有“大鱼”可逮。关键在于你怎样去发现和发掘,古人云:“百  相似文献   

9.
3月12日,翟向东同志走了,噩耗传来,令我震惊。就在前一天,在院里见到他的女儿,我打听老翟的身体状况。他的女儿说:“我爸挺好的。”岂料只隔一天,就传来噩耗。我毫无心理准备,只觉得鼻子酸楚,心被深深  相似文献   

10.
第六届(1886年度)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增设了“新闻人物现场肖像”一类,以倡导拍好新闻人物照片。可是,在这几年参加评选的这类照片中,有的虽是新闻人物照片,但不是新闻人物现场肖像照片,这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新闻人物现场肖像?为什么要强调新闻人物现场肖像?怎样拍摄新闻人物现场肖像?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2002,(4)
“只要符合事实,为什么不能发?”这里的“发”,指发表批评报道。你道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上任3天就下达了“新闻监督令”的山西省长治市的一位领导。这话是他对当地媒体诸多批评中的一条。他的其他类似批评也都尖锐直率,但在我看来与这条一样,均不无天真  相似文献   

12.
本轮值班,3月24日-30日,好几件事令我惊喜感动。 第一件:3月26日,晚上组稿时,看到新华社要闻目录——胡锦涛在中南海会见出席全国党校校长会议全体代表,600字。我一怔,不会这么短吧,会不会“6”前漏录了“1”?稍顷,电视稿到,一点字,连标点648字,真不长(见《新华日报》27日头版头条)。我纳闷,报道总书记、国家主席重要活动的新闻,竟可以写得这么短?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中国电视开始从一贯的"自产自销"走向市场,其中,"光线电视"依靠制播分离这一市场化的运作手段,敲开了内地娱乐资讯类节目市场一个缺口.电广传媒2001年出品的日播财经栏目<财富中国>(周一至周五每天4档共120分钟),刚推出两个月就发行到全国100家电视台,令业界瞩目.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24日中国商报,头版头条醒目的大字标题映入我的眼帘:《秘书赵广耀不在其位也谋其政,三年为国家献计30余条》,还配有《位卑岂能忘忧国》的短评呢!我一口气读完这条消息。不错,正是他——河南省安阳市糖业烟酒公司秘书、连续8年被评为安阳市优秀新闻通讯员的赵广耀。写新闻的竟成了新闻人物。今年42岁的赵广耀。从“酒”里酿出一篇篇在全国引起不小震动的新闻,他是如何在小天地里写出大文章的呢?  相似文献   

15.
“只要符合事实,为什么不能发?”这里的“发”,指发表批评报道。你道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上任3天就下达了“新闻监督令”的山西省长治市的一位领导。这话是他对当地媒体诸多批评中的一条。他的其他类似批评也都尖锐直率,但在我看来与这条一样,均不无天真成分。  相似文献   

16.
“唉!要是在北京、上海、杭州工作就好了,新闻题材多,新闻人物多,经常能捕到‘大鱼’。不像我们这里‘塘小’,拼死累活捉到的尽是不起眼的‘小鱼虾’。”这是笔者经常听到身边通讯员讲的话,其实最初我也是持这种观点的。我们江山市是地处浙西边陲的县级市,全市只有20多个乡镇,400多个单位,而记者、通讯员却多达200余人。往往一个稍大点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编辑叔叔,阿姨,您们好! 我是高台县第三中学学生白菊萍,贵刊决定采用我的习作的通知,县图书馆的王馆长和范叔叔在春节期间就来我家“报喜”了。后来,又陆续收到了你们寄来的稿费和《图书馆杂志》,我衷心地感谢你们对我的鼓舞! 我是一个农村女孩,西边到过新疆,东边还没有跨出县境,更没有想到过往上海投寄稿件了。县图书馆的同志把那本获  相似文献   

18.
我是凤凰卫视的一名忠实观众,每晚总要看完“时事开讲”后才入睡。5月27日,借赴港参加“中文新闻标识语言国际研讨会”的机会,走访了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想探究一下凤凰卫视是怎样造就并凝聚一大批“名嘴”,打造出“凤凰”这个令全球华人瞩目的品牌的。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识胡士华已有十多年了。那时他在五楼的文联上班,我在二楼的图书馆工作,他常到图书馆里来看书看报。当我得知他就是在全国第一个报道“白条新闻”的作者时,立刻对他刮目相看。我想,一个对农民对土地没有刻骨铭心的爱,一个没有非凡勇气的人,是不会冒这种风险的。我钦佩这样的人。这以后我和他有了来往,我的小屋子里也就常常响起他声若洪钟的声音。特别是说话说到激动的时候,他的声音大得我家的四壁和门窗都跟着共鸣震颤。粗壮的身材,朴素的衣着,再加上这特别宏亮的嗓门,不由得我一再在心里想:还是个庄稼汉!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特别是军校这样全封闭式的教学环境中,能发现新闻、发表稿件吗?能逮住“活鱼”“大鱼”吗?这个问题曾经令我很困惑。刚入学时,我常常抱怨不能有更多的时间外出采访,因而不愿动笔。一位教员这样鼓励我:“小河里也能达大鱼,就看你怎么个逮法。”果然,我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亦从成败之中摸索出一点“逮鱼”的道道: 首先,密切关注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传媒。通过收看、阅读、收听,不仅获取了信息,而且往往能从已知信息中有感而发,做一做文章。我曾经根据报纸上的一幅漫画,写了一篇名为《“声”入采访不可取》的小言论,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