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不公正将鼓励人们不进行“生产性努力”而进行“分配性努力”。由此妨碍经济效率。著名制度经济学家诺斯曾区别了到底哪种制度能促进经济增长,哪种制度会妨碍经济增长。在此他使用了“生产性努力”与“分配性努力”两个概念。他认为,人们认为社会不公平,其实是觉得他们每增加一分投入到生产中去(即“生产性努力”),并没有多得到一点相应的回报;相反,有些人只把精力放在企图从社会已有的生产成果中分得更多的份额(即“分配性努力”)却真的能得逞。这个时候,更多的人将不愿再将自己的努力放在生产性上,转而也放在分配上,经济增长就将陷入停滞。所以,让人们感觉不公正的制度,就会妨碍经济增长。用一个比方:如果努力做蛋糕的人,不能多得到一份蛋糕:而那些只想用各种手段从已经做好的蛋糕中多划拉一块的人,却多得到了蛋糕,这时人们就会感觉不公平。感觉不公平之后,原来努力做蛋糕的人也不愿再努力做蛋糕了,转而也用各种手段想多分一块蛋糕。此时,蛋糕当然做不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与教育不平等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联立方程模型和分布滞后模型,研究2000—2008年我国的收入差距、经济增长和教育不平等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1)收入不均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经济增长则又反过来对缩小收入差距有利,因此,控制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并反过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实现平等与增长相协调的目标。(2)收入分配差距导致教育不平等,教育不平等的改进却没能促进收入分配差距的改善,教育平等←→收入平等的良性循环还没有形成。因此,要想使我国的教育、经济增长、收入分配进入到一个内生化的良好发展轨道,还需要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和措施加以引导,以逐渐解决劳动力市场结构不合理、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大、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在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却在日益扩大。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人们收入差距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用经济增长或发展来解释收入差距扩大,特别是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过程中的收入差距问题。本文结合中国具体实践,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尝试性的实证研究,以期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与产教融合同为国家战略,二者的推进皆离不开共同体理论的指导,具有理论基础的一致性。产教融合与共同富裕还具有逻辑理路的同源性:就内容构成而言,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从逻辑层面而言,二者具有逻辑关联性;从运行机理而言,二者具有路径的耦合性。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稳步推进,既要在“做大蛋糕”上做文章,也要在“分好蛋糕”上做文章,更要实现“共享蛋糕”,具体涉及财富创造的提高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优化。在“做大蛋糕”也就是财富创造提高的逻辑上,产教融合通过对生产要素层面的赋能和劳动者层面的赋能推进共同富裕财富创造的价值性。在“分好蛋糕”与“共享蛋糕”也就是分配制度改革优化的逻辑上,产教融合需要提升初次分配的效率性、产教融合赋能二次分配的公平性、产教融合增强三次分配的共享性。  相似文献   

5.
教育发展,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为社会收入公平分配奠定物质基础,而且通过影响人的能力、观念和道德,促进收入增加,贫困减少,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然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不足,却成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制约因素,因此,促进教育发展,特别是树立教育先行观念、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教育发展,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为社会收入公平分配奠定物质基础,而且通过影响人的能力、观念和道德,促进收入增加,贫困减少,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然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不足,却成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制约因素。因此,促进教育发展,特别是树立教育先行观念、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就是坚持所有人受教育与培训机会的平等,使每个人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艺的机会不受家庭出身、家庭境况、个人所处的阶层、地位的影响,消除社会偶然因素对人所受教育的影响。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公平是每个人获得平等的自由全面发展机会的基础,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化保障机制,教育公平的主旨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二是,教育公平是收入和财富分配正义的基础。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存在着内在的因果关系,教育公平是个人形成资质才能才干方面机会公平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主要是由资质才能决定的,因此,教育公平是收入和财富分配正义的基础。没有教育公平就不存在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分配正义的一种程序正义原则与设计。人们通过享受平等的受教育与培训的机会,消除社会的偶然因素对人生的任意影响,让自然的偶然因素即个人通过遗传获得的自然资质与潜能在个人勤奋的条件下来决定人生前景,实现职务地位向资质才能开放,保证实现社会价值分配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深化我国收入分配改革需要着重抓好三个转变:发展定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变到“使多数人都富起来”;发展策略由“低工资低物价”转变到“更多地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差别化地提高劳动者报酬、部分农副产品和资源类产品的价格;分配改革的重点由收入再分配转变到收入初次分配和财富再分配.当前的改革要特别关注和解决财富占有不公问题.  相似文献   

9.
《河南教育》2011,(11):2-2
近一段时期以来,关于“分好蛋糕”与“做大蛋糕”孰轻孰重的争鸣成为焦点。这场讨论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的现实图景:贫富差距扩大.两极分化加剧,一部分人先富、暴富与大部分人不富、还有一小部分人贫穷的矛盾更加凸显,使公众对于收入分配、共同富裕话题更加关切、敏感。  相似文献   

10.
兰明娟 《考试》2010,(5):124-126
1.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