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理性的思维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理性是道德理性的进一步扩充,是一种人类从生态伦理学意义上选择行为模式的理性。文章试图通过对生态理性的分析与研究,以显示人类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的重大转向以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进步、文明。生态理性的思维模式主要表现为:1、“大自然观”———人类与自然同生共进中的整体论思维;2、“大生产观”———人类与自然物质变换中的最优论思维;3、“大社会观”———人类与自然相互关系中的双赢论思维。从构建生态理性的思维模式入手,必然导出与之相适应的基本规范和价值取向,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进入二十一世纪,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情况相当严重,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对于已经存在的生态危机,人类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在全球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使人们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同时树立起理性生态人的信念,增强生态道德责任感,自觉履行生态保护的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本文运用复合生态系统整体观和复杂性思维的方法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生态哲学的有关原理剖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重点解决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统一所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某矿区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2005年该矿区生态足迹为3.2654hm^2/人,生态承载力为0.3584hm^2/人,生态赤字为2.907hm^2/人,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周明 《科技创业月刊》2014,27(5):137-139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主要从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当前,我国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基本国策.为了缓解这一矛盾,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学术生态以及学术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学术生态危机是针对目前学术系统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新概念.学术界存在的生态危机的实质是学术成果原创性缺乏和学术可持续发展力的软弱.本文建议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尽快进行学术系统的生态建设,提高学术主体的创新能力,以促进学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曹春艳 《科教文汇》2008,(32):46-46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贯彻,生态道德教育成为当前教育尤其是新世纪德育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8.
学术生态与学术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学术生态以及学术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学术生态危机是针对目前学术系统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新概念。学术界存在的生态危机的实质是学术成果原创性缺乏和学术可持续发展力的软弱。本文建议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尽快进行学术系统的生态建设,提高学术主体的创新能力,以促进学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学理解生态自觉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自觉是指人们科学理性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使其自觉地外化到立法、制度制定、日常生产生活等活动中,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基础之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自觉的前提是生态理论的自觉创新和生态意识的自觉建立;生态自觉的基础是生态法律、法规、制度的自觉制定及执行;生态自觉的核心是日常生产生活中自觉的生态实践;生态自觉的终极价值指向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基础之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理性的认识和齐心的行动。理性的认识是不仅指从客观的经济发展方式来理解造成我国严峻生态形势的根本原因,从而诉诸于转型发展的解决路径;而且指从全面的视角看待我国生态形势,从而使我们在充满信心的同时保持高度的生态忧患意识。齐心的行动,是指我们在应对各种生态问题时,不能各私其利、各自为政,而必须以公共利益为重,同心协力采取行动。惟其如此,才能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