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安石推崇《孟子》,在他早年所作的《易解》中也多有表露。其中他对“权”、“时”、“才”、“心”等的有关论述直接继承孟子思想而有所发展。王安石这种思想又与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相一致,是他后来进行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易学上,王安石以孟子思想解《易》是学术新发展,对程颐以注《易》来阐述理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孟子的雄辩有其技巧,如抬高倾听者的心理预期、在漂亮的语言中蕴含逻辑思辨以及用常识来纠正时代、个人的偏见等。同时,孟子辩之“雄”更体现在他的辩论并不是“为辩而辩”,而是“为用而辩”,并在“为用而辩”中始终凸显“仁政”“王道”的价值观。学习孟子,不仅要理解他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更要去发掘他沟通、传递这些价值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孟子的接受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论述了孟子的接受美学思想,它立足于孟子以“善”和“美”为核心的哲学美学体系,作为人格本体的“善”有理性内涵和感性形式,是审美期待世界的主体,孟子强调自觉自律的人格完善实质上是重视审美接受的能动性创造性,理想人格的建构以“浩然之气”的充实的前提,“学”“求”、“思”“养”则是基本途径与手段。孟子的诗论具体表现他的接受美学思想,“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观点则是孟子对审美接受的系统规定。  相似文献   

4.
孟子的仁政思想与表达艺术关耳孟子是战国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司马迁《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系孔子嫡孙。孟子一生推崇孔子,继承宣扬孔子仁政思想,某些思想且有发展。他孜孜以求,致力发展儒学,被后人称为儒家的“正统”...  相似文献   

5.
一、亚圣孟轲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这里的“孟子”指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县)人孟轲,他是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  相似文献   

6.
鲁学与齐学的异同及其影响,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王葆玹先生在近著中论证的“鲁学系统始于荀子”、“齐学系统始于孟子”的新说,似乎不能成为定论。因为从开放与创新精神所体现的学风来看,荀子就近于齐而远于鲁;荀子“隆礼”也不能作为他专属于鲁学而不属于齐学的判断标准。不宜于轻言孟子“杂博”,并由此推论孟子为汉初齐学之源;孟子对齐人齐风的贬斥态度,证明他有明显的宗鲁抑齐情结,不宜将其列入齐学范畴;他只能是鲁学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7.
讲授《在暴见孟子》时,随机设置了一道写作练习题,从中得到启发,给自己的感觉是“小练习”锻炼了“大能力”。《庄暴见孟子》是孟子宣传‘与民同乐”思想的著名篇章。孟子这位说理大师,总能把他所劝说的对象说到口服心服。当他由“好乐”()说到“与民同乐”()的时候,他构想了两幅生动的生活景象作对比,来打动齐王:不“与民同乐”,王游乐时百姓“举疾首巨额而相告:‘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与民同乐”,王游乐,百姓“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回:‘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相似文献   

8.
杨占斌 《中学文科》2007,(8):107-107
孟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又一代表人物,其思想深邃。 最初听到孟子这个名字时,源于大家都知道的那个理由,全国上下都在批孔孟,当时我并不明白他们的思想如何反动,而孟子在我心中其实就是一个“坏人”,后来,不批了,课本中也开始有了孟子的文章,可是对孟子的思想并没有多了解一些,因为他的思想太博大精深了。一般人是很难走进他的思想深处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孟子的生平活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孟子为人处世之道,他的现实态度、社会主张、他的抱负和智慧,更主要的是他的人格。孟子典型的心理是以道统自居,为时代之“一人”。  相似文献   

10.
为师之乐     
孟子有“君子三乐”说,第三乐为“集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他认为教育工作也是享受人生快乐之事。教育之乐之所以由孟子提出,与孟子乐于读书并善于读书有很大关系。先秦诸子中,孟子是最讲究读书方法的人。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民国初年,女子还基本上被排除在正规教育体制之外,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女子教育的先驱,他自始至终都关心、支持女性的教育,为争取女性教育权不懈努力,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女性教育理论。本文探讨了陶行知的女性教育观产生的历史背景,指出了其创造性、发展性的思想特征,分析了陶行知女性教育观的民主精神,希望对当代的教育改革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朱自清作为"散文圣手"而被后来者广为赞誉。他的散文感情真、语言美、结构巧、道理深,被誉为现代"白话美文的模范"。探究其成因,源于"厚爱",正是朱自清对家人、对人民、对祖国、对大自然、对艺术创作的厚爱铸就了他散文创作的艺术丰碑。  相似文献   

13.
茅盾的许多散文较多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描述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思想。这些象征散文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完美的艺术形式。而其所选取的意象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27年到1930年为第一阶段,其特征为“苦闷沉郁、迷蒙恐惧及淡淡的希望”;30年代为第二阶段,其特征为“充满生机、活力与战斗性”;40年代为第三阶段,其特征为“赞美、歌颂、美好与向上”。茅盾正是以这些意境隽永的散文小品象征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激荡着时代风云、包含着精湛社会内容而又具有强烈艺术魅力的画卷。  相似文献   

14.
冯伟林的散文内部激荡着一股鲜明的政治情怀,它以英雄题材为依托,由主体精神灌注而成为文体的内核.而以情为经,以事为纬,以论为魂是其文体的结撰艺术."有温度的政治话语"显示了其独特的语体风格.  相似文献   

15.
平淡与深切--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纯散文是一种温情的流露,而鲁迅纯散文是一种热情的倾吐。周作人只求淡淡表示,喜欢折情就理、折情就“知”、折情就事,从情致意味的层面来看,他的纯散文呈现出平淡的风格。而鲁迅崇深入挖掘,重情尚理、移情入“境”、以情驭事,其纯散文呈现出深切的风格。两者均领导了一代文风。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纯散文破除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辞意的比例、藻饰的程度和笔力的强弱等角度来考察,周作人纯散文语言简洁凝练、质朴本色、淡而有味、圆润有力.因此,从语言表征的层面看,周作人纯散文呈现出简单、坚韧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仫佬族作家潘琦长期以来笔耕不辍,在散文创作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潘琦的散文充满着浓厚的人情味儿,不论是他的游记散文、怀人散文还是随感类的短文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流露着强烈深挚的情感。潘琦的散文对世事人情有着较好的体悟,这一方面是潘琦生活睿智和品格豁达的表现,同时也是其厚积薄发文学素养的展露。从这个意义上看,潘琦的散文富于知识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学界历来认为张九龄散文大多是文学性不强的公文,所以占《曲江集》四分之三的张九龄散文研究非常薄弱。但笔者认为,张九龄的各类散文都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就体制方面考察,其文章顺应时代文风,把散文引入骈文,使其文章含有散文的精神气势,具有骈散相间、典雅自然的审美特征,大大加速了了唐代开元年间文章骈散结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周涛的散文在当代散文界自成一家,其"重建精神家园"、"自由是散文的生命"和"没有大地就没有大文章"等有关散文创作的言论,道出了他对当代散文生态环境、散文家的责任、散文的文体改革等方面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这对当代散文的发展变革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也丰富了当代散文理论。  相似文献   

20.
问答形式在曹植的诗文中均有出现,但散文中的问答形式更多地受赋体主客问答模式的影响,而诗歌中的问答则与汉乐府中的叙事手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