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碧茵 《成才之路》2011,(15):82-83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作者用喜剧因素写悲剧,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穷酸、迂腐而又淳朴、善良的封建社会旧知识分子的悲剧形象;而孔乙己人物本身的形象丑与艺术美的成功结合,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文中对背景环境的描写使用了多角度描写的艺术手法,这些高超的艺术手法使《孔乙己》当之无愧的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杰作。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在三千字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朽的“苦人儿”形象。我们说孔乙己的悲剧是他性格的悲剧(他热衷功名、迂腐清高、好喝懒做、鄙视劳动),但更是封建社会的悲剧——他是科举制度的殉葬品,是冷酷“吃人”社会的牺牲品。“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这也正是作者写作的动机之一。那么小说中又是如何剖示出社会冷酷性这一时代病瘤的呢?  相似文献   

3.
孔乙已的长衫描写,作为塑造形象揭示性格的点睛之笔,可谓力透纸背、_入木三分。确实,如果鲁迅先生只写孔乙己站着喝酒而不写其穿着长衫,就很难简明地揭示出主人公思想意识和其所处的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奇峰般地凸现出他迂腐寒酸的性格。这长衫是人物灵魂的标签,是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广告。但作者在对孔乙已断腿后的描写中,这件举足重轻的长衫却不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教材保留篇目《孔乙己》,主人公孔乙己集各种矛盾于一身,是特殊环境造就的特殊人物,成为文学的典型形象。鲁迅用喜剧化的审美手法,剖析孔乙己思想性格、精神状态,让读者在笑声中认清科举制度的罪恶本质。孔乙己形象塑造手法,体现为三个美点:对立矛盾的统一美;神色变化的动态美;以喜写悲的反衬美。  相似文献   

5.
小说的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它往往决定和影响着主人公的思想言行。《孔乙己》和《一碗阳春面》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就十分典型,它们都以主人公活动的场所为窗口,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深化了小说意蕴。不同的是,两文展现的世态风情完全相反。“嘲笑”与‘流泪”:冷酷自私的精神摧残与同情悲悯的精神关照。咸亨酒店掌柜对迂腐穷酸的孔乙己,极尽嘲笑挖苦之能事,常常“引人发笑”,还破例允许伙计“附和着笑”,即便后来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时,也“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竭力摧残…  相似文献   

6.
<正>鲁迅的经典短篇《孔乙己》是中学语文的传统篇目之一,小说通过对孔乙己人生际遇的叙写,塑造了一个寒碜破败、潦倒穷困的旧知识分子形象,给接受者呈现出深刻而又多元的主题意义。就整篇小说的艺术手法而言,作者白描手法的娴熟运用,对于全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和价值。白描原属中国古代绘画手法之一,亦称"白画",后用来指称写作技法,是"用朴素、洗练的笔法,勾勒对象的特征"(《现代文章写作教程》)。鲁迅先生在《作文秘  相似文献   

7.
朱强  郑园林 《考试周刊》2014,(16):25-26
<正>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从微观的角度写了一个下层知识分子遭受践踏、凌辱,完全失掉人的尊严,最后被社会吃掉的悲剧。小说的主人公孔乙己善良、儒雅,却善良得迂腐、儒雅得可怜。许多人认为孔乙己的死是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笔者认为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固然有弊端,但是把孔乙己的死因完全归咎于封建科举制度有些不妥,笔者认为对孔乙己的死负最大责任的应是他自己。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固然对一个  相似文献   

8.
初读《孔乙己》,觉得鲁迅先生让孔乙己扮演了一个“小丑”的角色:孔乙己死要面子,是咸亨酒店中“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迂腐又以设问句做标题,引起思考,激发读者兴趣。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开头:孔乙己是“小丑”,他的悲剧看似自食其果———初读感受。喜卖弄学问,竟然不合时宜地想要告诉小伙计“回”字有四种写法……总之,初读时我感觉正是孔乙己自身的“小丑”行为导致了他的悲剧。细读《孔乙己》,便发现事情并非这么简单,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很发人深省。孔乙己善良:将为数不多的茴香豆分给小孩子们享用。我想那些慢慢踱进…  相似文献   

9.
小说中的无名艺术金昌铁中成永新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作者精雕细刻的艺术形象,可是有些主人公有姓无名以至无名无姓,这并非作者的疏忽,而是体现了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奇妙之处。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他的这个绰号与其满口“之乎者也”的迂腐性格搭配得天衣无...  相似文献   

10.
孔乙己和他的长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乙已是鲁迅小说《孔乙己》里的主人公。小说通过对孔乙己遭遇的描述,揭露鞭挞了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的戕害,抨击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作者既对孔乙己的迂腐麻木、懒惰、自命清高给予了批判,同时又对他性格中善良的一面寄予了同情。  相似文献   

11.
《孔乙己》是鲁迅最喜爱的作品,因为它写的如此从容,仅仅用不到三千个字就刻画了如此经典的孔乙己形象,这无疑归功于作者言简义丰的叙事艺术,塑造人物就用最符合人物性格和体现人物精神的语言,叙事结构就用几个场景来链接,以"笑"烘托"悲"的悲剧主题的手法,达到了用最节省的叙事来阐发主题。  相似文献   

12.
胡薇 《文学教育(上)》2013,(24):118-119
《永远的谢秋娘》是潘向黎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给女主人公谢秋娘冠以“永远”二字,以女性独特的意识温情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从历史沧桑与世俗尘埃中挣脱出来的冷艳华丽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留白情节的安排、悲剧氛围的营造来试探作者的写作艺术。  相似文献   

13.
鲁迅《孔乙己》是写知识分子的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孔乙己在笑中走完他悲剧的人生。笑在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鲁迅《孔乙己》是写知识分子的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孔乙己在笑中走完他悲剧的人生。笑在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孔乙己》是鲁迅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最为先生所推崇。明线与暗线的并行不悖,直笔与曲笔的纵横交错,对比手法的运用,讽刺艺术的拿捏,无一不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小说浓郁的悲凉氛围,展示了悲剧人生的艺术魅力,鞭挞了人情的冷漠,揭示了悲剧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6.
钟瑛 《语文知识》2003,(11):27-28
入选初高中教材的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里,共有六篇写到主人公之“死”。细细研读,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这样写至少有三个作用。一、描摹人生世相,烘托死寂氛围在《孔乙己》等篇里,作者描述了多个不同人物的苦难生活,刻画了多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其中有科举落第而不愿脱下长衫的迂腐先生孔乙己,善良勤劳的山村妇女祥林嫂,祈求  相似文献   

17.
《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写的一篇力作,小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主人公孔乙己一生的悲剧,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在教学中,我运用对比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是刻画人物的高手 ,他将孔乙己的迂腐寒酸巧藏于“之乎者也”的言谈之中 ,将藤野的高尚品质妙隐于关心中国学生的举止之中 ,手法可谓高妙绝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回忆作者童年生活旨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散文 ,人物并不是文章描写的主体 ,然而稍带一笔 ,简笔勾勒 ,塾师先生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文章对启蒙老师寿怀鉴先生 ,确乎只写了几件小事 ,白描画龙 ,不着渲染 ,然述事声色清朗 ,写人形神兼备 ,尤其叙中融情 ,含而不露 ,有如“犹抱琵琶半遮面” ,让白描后面隐藏的作者崇敬之情更有意蕴。这种融情不露的手法 ,主要体现在以下…  相似文献   

19.
在鲁迅的所有小说之中.《孔乙己》是他最喜欢的一篇。这篇小说以辛辣而略带悲凉的笔调.一针见血的反映在封建文化制度的奴役下,芸芸众生的麻木不仁、自私冷酷的心态,及士人对深受封建文化毒害的产品——“孔乙己”的凉薄。尽管文中的哄笑之声迭起.但在读罢此文后,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凉却涌上心头。这种以乐境写哀、以笑写悲的手法,使苦人儿孔乙己在走向穷途末路时更显得无限凄凉。  相似文献   

20.
《孔乙己》写于一九一八年冬,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一部作品.文章篇幅不到三千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的悲剧人生和当时社会的凉薄,揭示了封建末世下层读书人的病苦.教读《孔乙己》后,印在我心中的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孔乙己那件永远脱不下的长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