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郭新传     
想当初!南郭先生临阵脱逃!被法制观念极强的韩非子记录在案!并广为流传!备受世人指责讥笑!心理压力挺大!时不时长嘘短叹道"#可把我给坑苦了!$不知是指韩非子还是齐泯王!抑或是当年的自己%从前在乐队倒是积攒了一些银两!但因为开销太大!即使省吃俭用也已花费得所剩无几!因此!南郭先生愈来愈有了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眼见得那些他根本不屑一顾的无名小卒纷纷被捧  相似文献   

2.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因没有真才实学、善于装模作样到最后露出破绽而流传千古,生活中我们常将他作为笑谈。可最近县教研室搞的一次调研活动却让我惊讶地发现,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竟也大量存在着"南郭先生",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3.
<正>余文森教授在谈论有效教学时,常提到他听初中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一课的教学经历。当课堂教学结束,临近下课时,教师问学生如何看待南郭先生。学生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南郭先生是个虚伪的人,不学无术、装腔作势、弄虚作假,可恶!有的说南郭先生是个高明的人,察言观色、善于伪装,在齐宣王的眼皮底下竟然隐藏了很长时间……最后,一位小男生怯生生地站起来,冒出一句话让所有听课老师大为吃惊,他说:"老师,要是大家都肯帮南郭先生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3,(A0):37-38
<正>〔咀嚼文字〕:可笑的南郭先生。苏教版第九册教材中有一则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滥竽充数》,读来使人回味。特别是读到文章结尾处"南郭先生只好逃走"时,学生窃笑不已。是啊,插图中那个满面羞红,掖竽暗蹿的南郭先生真可笑。〔放飞想象〕:南郭先生逃走后……开怀大笑的孩子让我也忍俊不禁,心中不由闪过《娜拉走后怎样》。对,我们也来一篇《南郭先生逃走后怎样》——"同学们,齐泯王喜欢听人单独吹竽,南郭先生只能灰溜溜地逃走  相似文献   

5.
余文森教授在谈论有效教学时,常提到他听初中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一课的教学经历。当课堂教学结束,临近下课时,教师问学生如何看待南郭先生。学生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南郭先生是个虚伪的人,不学无术、装腔作势、弄虚作假,可恶!有的说南郭先生是个高明的人,察言观色、善于伪装,在齐宣王的眼皮底下竟然隐藏了很长时间……最后.一位小男生怯生生地站起来,冒出一句话让所有听课老师大为吃惊,他说:“老师,要是大家都肯帮南郭先生一把,他就不会滥竽充数了。”当时,这个班的班主任也在场,告诉大家,这个学生就是班上的“南郭先生”,考试成绩总是最差,不能为班级荣誉出力,还拉班级的平均分。  相似文献   

6.
南郭先生在乐队里混不下去了,便乔装打扮逃到楚国。他买了一份《楚国报》,看到报纸上没有关于他的通缉,便安心地在楚国生活。由于网络四通八达,南郭先生还是被齐国发现后抓住了。  相似文献   

7.
南郭后传     
南郭先生听说齐王要逐个听乐队吹手吹竽,惊慌得不知所措,于是,他收拾收拾行李,慌忙逃离了王宫。田野里小道弯弯,秋风习习,南郭先生顺着一条小道来到了一个小镇。镇上人来人往,大家忙得热火朝天,突然,南郭先生的目光落在了镇西头的一面墙上,墙上贴着一张招生广告:“吹竽培训班招生,皇宫乐队名师传授技艺。联系地址……”南郭先生眼睛一亮,心想:以前是因为自己没有好好的跟师父学手艺,而闹了这么个滥竽充数的笑话,让天下人耻笑。如今,机会失而复得,我该好好珍惜才是呀!于是,南郭先生便顺着广告上的地址,来到吹竽培训班,他先到招生办办理了报名…  相似文献   

8.
话说南郭先生逃走后,官兵一直在追查他的下落。南郭先生怕极了,便隐居深山。南郭先生整日里惶惶不安,茶饭不思,难以入眠。他躺在床上想: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如今可怎么办啊!南郭先生叹了一口气,可除了拍脑袋还是拍脑袋。想来想去,他最后想通了,只有一个办法:我一定要学会吹竽,没  相似文献   

9.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因没有真才实学、善于装模作样到最后露出破绽而流传千古,生活中我们常将他作为笑谈。而今我们的音乐课堂中也不难发现"南郭先生"的踪影,几乎每校都有,每班都有。这是每个教师关注的问题,也是令我们头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从南郭先生逃跑以后,他整天东躲西藏,一会儿躲在别人家的柴垛里,一会儿躲在烟囱顶上,一会儿躲在树上……反正就是整天都没有好日子过,他想:"我终日东躲西藏,也不是办法。"他恨死这支竽了,都是它害自己犯了欺君之罪,真恨不得砸了它!可当他拿起竽,要砸下去的时候,又犹豫了:"我能干吗呢?去卖猪肉?不行,太累了;去种田?风吹日晒的太苦了;去当渔夫?太危险了……还是用我的竽过日子吧,这里吹  相似文献   

11.
话说南郭先生逃走之后,就与妻儿背井离乡,狼狈地逃到了国外。 南郭先生没有工作,只能靠积蓄来维持生计。可是,这样坐吃山空,也不是办法呀!因此,他决定学个看家本领——吹竽。  相似文献   

12.
居宇博  顾丹娜 《山东教育》2020,(12):F0004-F0004
"报告!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收到!新型冠状病毒捉迷藏游戏开始了,请大家都躲在家里不出门,千万不能被它找到……""发热、咳嗽,要戴好口罩到医院发热门诊去,可以拨打120……"在孩子们的眼中,这一场全民参与的新型冠状病毒阻击战,就是一场跟病毒捉迷藏的大型游戏。居宇博小朋友说:"妈妈,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正在到处找朋友,谁被它找到,谁就会生病。  相似文献   

13.
早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个《滥竽充数》的故事.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人,根本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装模作样.因为原来的皇帝喜欢合奏,他混得不错.可是,新皇帝要求乐师独奏,南郭先生当然不能胜任,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相似文献   

14.
南郭先生逃走之后,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痛骂齐湣王那个坏脾气。他走在街上,东倒西歪,“回头率”很高。突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老人,胡子拖到了几十米外的树林里,头上辫了上万个辫子,也有十来米长。南郭先生大叫道:“你是何方妖怪?”白发老人哈哈大笑,用震耳欲聋的声音说:“我是时光老人,看你这么烦恼失意,特来为你解忧的,跟我来!”一会儿,南郭先生又回到了皇宫,只听时光老人说:“我让你看看你继续留下去会有什么结果。”于是。南郭先生看见另一个南郭先生走到齐湣王面前,吹了一首非常难听的曲子,可他自己却说:“大王,这是现  相似文献   

15.
南郭先生赞     
南郭先生为齐宣王吹竽,滥竿充数。可后来,遇到齐 王的嗜好与齐宣王不同,先生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南郭先生最大的缺点是不学无术,不求进取,他为此出了洋相,丢了饭碗,被后人当作笑料而不齿。 而我倒觉得,南郭先生有不少值得赞许的地方。首先,南郭先生能正确对待自己,有“自知之明”,他听说齐 王“好一一听之”,深知自己业务素质差,工作不称职,无需上司做深入细致地思想工作,便非常明智地悄悄离开了。既没有把资格一摆,要求照顾,而是主动告退。也没有因“铁饭碗”被砸,牢骚满腹,这不是难能可贵吗? 其次,南郭先生还比较讲原则,对“关系学”可谓  相似文献   

16.
范氏被智伯灭亡,有个贪心的人趁机悄悄地到范家偷东西。他发现院子里吊了一口大钟,暗暗叫好:"天啊!我发大财了!呵呵,青铜的,造型太美了!这可是价值连城的好宝贝!发了!我发财了……"他要把这精美的钟带回家。他左挪右挪,就是搬不动。他汗流浃背,急得直抓耳挠腮:"哎!有办法了!我何不将这钟敲碎搬回家呢?"  相似文献   

17.
南郭先生出逃的消息在社会上传开了,齐湣王知道后龙颜大怒,正要下令缉捕他,大总管连忙劝阻:“南郭先生欺君犯上,罪该万死,但是皇上您想想,如果他不会吹竽的真相传出去,百姓岂不笑话先王?”齐湣王转念一想,对呀!曝光南  相似文献   

18.
师:(对照板书)了解了南郭先生吹竽的遭遇,你们想知道他后来的情况吗?……  相似文献   

19.
想当初,南郭先生临阵脱逃,被法制观念极强的韩非子记录在案,并流传开来,备受世人指责讥笑,心理压力挺大,时不时长吁短叹:“可把我给坑苦了!”不知是指韩非子,还是齐湣王,抑或是当年的自己。再加上从前在乐队时积攒的  相似文献   

20.
战国时期,齐国的君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好吃懒做的南郭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副行家的样子。不久老齐王死去,新齐王只喜欢听吹竽独奏,南郭先生这下心虚了,害怕会露馅,于是连夜逃出了皇宫。南郭先生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了伪装。看看我们的身边,如南郭先生般的现象还少吗?认识上——捧着铁饭碗。很多进入教育行业的人一心想获得稳定的铁饭碗,自身并不具备一个教育工作者当有的信仰和热情,仅仅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