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年6月5日,我完成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告别了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索南达杰保护站是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为保护长江源头的环境设立的,从今年起开始在全国招募志愿者,于是,我就在互联网上报了名。当被告知入选为5月份志愿者时,我却犯难了:毕竟要服务一个月啊,而且5月的志愿者因为担负“六五环保日”的策划和前期联络工作,还要多干5天。但当我把想法告诉部牛任以及总编时,得到是莫大的鼓励与支持!4月25日,在我29岁的生日这一天早晨,我登上了西去列车。  相似文献   

2.
你当兵第一年就见报60余篇,荣立了三等功。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毕业后,你奉献给读者一份份精品。当我初次采访你时,全然想象不出一篇篇或老辣或精巧或极富情感的文章,出自你这位略带腼腆的年轻中尉军官之手。1986年底,已有中师文凭的你,放弃中学教师的固定职业,毅然报名参军,当上了一名义务兵,你说你的身材就是打炮架的料。一天,你在营部看到营里“见报剪贴本”上一片空白,你问教导员这是为什么?他说已“光头”两年了。于是,从那时开始,你便利用余暇时间潜心钻研新闻业务知识,深入到班排和兄弟连队的火热练兵场挖掘素材,加班…  相似文献   

3.
贵刊82年3期登了一则资料《美国报纸的诞生地》,文中说,有一个叫本杰明·赫恩的英国出版商,“创办了一份报纸《公共事务》。这张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份报纸,只出了4天就被禁止了。”但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甘惜分同志著的《新闻理论基础》一书说,“本杰明·哈里斯出版的《国外与国内公众事件报》,报纸只出了  相似文献   

4.
无意第一     
无意中,今年我竟在新闻界创下了两个“第一”:第一位登上帕米尔高原祖国西疆最西哨的女记者,这是站在边境线上才得知的;第一位直书当代正红正“火”名人之弱点的记者,这是新闻理论界一位前辈问我那篇《再看陈章良》“创意”时才得知的。 虽说记者当有“第一”意识,新闻就重是否“首创”,但我确是无意自己创第一。盛夏,选拔京城10名中小学生组成“帕米尔高原探险营”,同行大都说我“疯了”:千万里行程,你能保证无空难、无车祸、无天灾、无人被偷被抢被袭击被……你搞这项活动挣不到“回扣”,出不了大名,也不可能滞洒浪漫走一回,更甭想由此而升迁……何苦来哉?  相似文献   

5.
宿舍里住进一个男军官 走进军事记行列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报社调我时只见其,没见其人,直到调档案时才知我的性别。经过一波三折,我成为《火箭兵报》的一名军事记。到报社上班的第一天,有个男记就对我说:“女人当军事记,麻烦!”第一次下部队采访,就不幸言中。  相似文献   

6.
“当你看见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没有看见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每天当东方泛白,晨曦微露,一份份散发着墨香的报纸,准时呈送到市民面前的时候,这,便是我收获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我初写报道时,常为自己的稿件石沉大海而苦恼。一次与主任闲侃中得知,我团今年喜结良缘的25对青年军官中竟有19对是团领导利用外出开会、出差等机会帮他们牵线搭桥的,主任本人就为9名青年军官当了“红娘”。我部驻守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偏僻山沟里,青年军官找对象难。团领导甘当“红娘”,体现了他们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和爱护。于是我立即写了篇《领导当“红娘”》的稿子,很快上了《中国人口报》二版头条,并加了“编后”。第一篇的发表让我尝到了“甜头”,以后我经常找领导和战友们“神侃”,这样做,竟让我“逮”住了不少“活鱼”。与领…  相似文献   

8.
“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2006年12月9日揭晓,发布中国第一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的绿色GDP课题研究小组获得了特别奖。课题组代表透露,绿色GDP的核算并没有获得所有省份的支持,“绿色GDP至今还没有在地方政府层面取得共识。就在这两天,已经有一些省市要求退出试点。”(2006年12月10日《新京报》)一些省市要求退出绿色GDP核算试点,或许与绿色GDP核算当前尚处试点阶段有关,即进行该种核算尚未上升为一项强制性要求。但是勿庸置疑的是,当绿色GDP的统计调查经试点日趋完备,技术方法成熟、相关制度健全之后,各地就不应享有参加绿色GDP核算与否的选择权,即绿色GDP核算应该成为一项针对所有地方政府的强制性标准与要求。  相似文献   

9.
丹麦一位哲学家基尔克戈德说过:“只有向后看才能理解生活,但是要生活好必须向前看”。这话很富有哲理。生活像流水,日夜不息地奔流着。当我们向前流的时候,似乎什么也感觉不到,当我们向后看时,才能看清它的缓慢、湍急、平淡、斑斓,才能更好地理解它。有感于此,写下这几段文字,为了“向前看”。吹沙见金剔璞透玉1964年8月,河南日报第一次试行编辑与记者相互交流的制度。我从记者站回到编辑部后,便被交流到副刊去当编辑。这一年,是国庆十五周年。河南日报决定以《我与祖国》和《风展红旗》为题,在副刊开展征文活动.要求作者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来反映我省建国以来的深刻变化;通过自述的方式写自己十五年来感受最深、最难忘怀的一些事情。袁漪和我共同分编《我与祖国》的稿子。  相似文献   

10.
记者,是许多人都羡慕的职业。可是,要做一名合格的记者,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次,我到新闻学院去讲课。一位学生问我:你认为记者应当具备哪些最重要的素质?我说:第一,要有社会责任感,有一股革命激情。第二,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第三,要勤奋,勤于学习,勤于采访,勤于思考,勤于写作。这当然不是新闻教科书上写的,而是我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责任感、激情从哪里来? 我选择记者这一行,开始并不了解记者职业的真正意义在哪里,或许还受了当记者能成名成家、记者是“无冕之王”的影响。可是,当我到了工作岗位上以后,我很快就明白,记者也和其他行业一样,第一位的是责任。如果说,我选择记者这一行,当初带有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开鲁县麦新镇吴家堡小学吴永文:1985年年底,我订了一份《新闻与写作》。当接到第一期,我就被刊中栏目吸引住了,特别是“新闻来稿评析”、“新闻小言论的写作”、“小说创作谈片”等栏目更是引人看。但美中不足的是当月不能见到贵刊。第1期我在二月二十六日才收到,现在已是三月八号了,可第2期仍是杳无音信。我多次跑到十多里外的镇邮局打听,都说还没到。为  相似文献   

12.
我当被告     
<正>在我的书房里,我一直收藏着一份特殊的民事判决书。判决书的日期是2002年8 月。之所以一直收藏着,除了因为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当被告外,更是因为它在时刻警醒着我:在进行日常的新闻报道时,切勿忘了“法”字。  相似文献   

13.
平常心、责任心、事业心这“三心”,是我从做人、做事到干事业这个顺序排列的。我觉得,人活在世上,第一位的是要学会做人,然后才能干事,干出大的事业来。 记者这种职业,有时被人称为“无冕之王”。在我看来,这种“无冕之王”是没有的,无论是国内或是国外,记者的工作有很大的自主性倒是真的,可以想做自己认为可做的事,当然这必须有利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行。所以,我认为要当好记者,首先要学好做人。  相似文献   

14.
《静静的顿河》究竟是谁写的?是不是出自肖洛霍夫之手?当1923年这本书的前两卷发表的时候,人们就开始众说纷纭。有人说,肖洛霍夫是从一名军官的公文包里窃走了手稿,然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也有人说,肖洛霍夫是从一名被打死的白军军官身上搜到这份手稿的。1929年3月,苏联《真理报》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盟”的名义发表了由绥拉菲莫维奇、法捷耶夫等人签署的公开信,声称《静静的顿河》一书确系肖洛霍夫所作,关于肖洛霍夫剽窃的传闻,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敌人”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2005年新春伊始,国内第一本手机短信诗集《我只在我眼睛里》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出,并且首印3万册,开创了近几年来诗集出版首版印数的最高记录。其实在这本书出版之前,就由于其“中国第一部手机短信诗歌”的巨大新闻含量,引发了媒体的极大兴趣。2005年1月,江西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王东林教授在提交的一份提案中指出,时下甚为流行的手机短信,以低廉的价格和便捷的传递方式,深受手机用户喜爱。但各种淫秽不堪的“黄段子”也“借机”流传,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更毒害了青少年心灵。在这种背景下,江西诗人谢轮创作的“绿色环保”手…  相似文献   

16.
我与企业报     
我第一次结识企业报是1986年7月。我结识的第一份企业报是《华北制药报》。我与企业报结缘是因为它把我的数百字稿第一次变成铅字让我欣喜若狂,并且一直激励我至今。我与《华北制药报》结缘的过程最先是自发地投以“秋波”,后来做了业余通讯员、特邀通讯员,再后来便被聘为特邀评论员,这一“结亲”便12年有余。12年的亲亲疏疏,其中的酸甜苦辣我都品味过。一个由理科院校毕业  相似文献   

17.
“我不去想自己可能丧失生命,因为最重要是采访新闻。”“这是一种信念。我认为战地记者重要,因为可令人明白战争的问题。……我们就象一个信差,在当事人之间奔走,去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对事情如何反应及局势发展。”歌利特·碧嘉文(Ms Colette Braeckman)1991年2月正身处于战火边缘的耶路撒冷,她接受香港《明报》长途电话访问,讲述当战地记者的感受。她是比利时一份报纸《Le Soir》(意思是晚间)的记者,自1973年起,曾到黎巴嫩,阿富汗、尼加拉  相似文献   

18.
“大报稿难上!”这是通讯员们的普遍反映。但是,1989年7月份,我却在《陕西日报》头版重要位置发了一篇并不算小的稿子。许多通讯员问我有什么窍?我总结了一下,认为“花红还靠绿叶扶”。首先,我的那篇稿子好就好在找到了新闻的“绿叶”,即新闻背景,这是重要的。早在那天收麦时,我的堂兄就告诉我,他今年准备缴售万斤粮。听了这话,我心里暗暗攒劲,决心一定要抓住这条“活鱼”。7月1日清晨,当绚丽的朝霞点燃东方天  相似文献   

19.
12年前当我被作为采访对象面对他时,此君未必能料到时隔数载,他也成为我的采访对象。他是《中国武警》杂志主编、著名作家、大校军官郝敬堂,其人1952年出生于江苏沛县一个教师家庭,少小学文习艺,18岁应征入伍。橄榄色绿了身心,新领章红了容颜,军旅年华凝聚成金五星缀满双肩,从士兵到大校,沉甸甸的八颗金五星该是何等使命!一语三生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请同学们跟我读…”。教室里的琅琅读书声,已成了郝敬堂久远回忆。早年在家乡的学校里,他父亲作为饮誉一方的教师,曾向儿子讲授过这句名言并以其毕生从事的…  相似文献   

20.
说说《中国消费者》的特色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消费者》杂志的编辑,我有幸经历了刊物从 1997年发行 2万份、 1998年 4万份到 1999年 10万份,再到 2000年发行 30万份的发展过程。我以为,刊物的迅速发展是与“特色”经营分不开的。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第一,开掘品牌效应,用品牌优势确定自己独有的特色   《中国消费者》杂志是由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的刊物,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惟一的一份媒体。这一隶属关系决定了《中国消费者》自一诞生就有着与众不同的品牌优势和影响力。在全国 8000多种刊物中,《中国消费者》无疑是一个“黄金品牌”。如果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