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恩仁 《学语文(初中版)》2005,(7):62-64,121-12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闻也。  相似文献   

2.
(注:见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比较阅读(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相似文献   

3.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相似文献   

4.
<正>每每读到《马说》"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目光总是来回审视,逡巡不前:"祇""骈""称"之读音,句子的正解,究竟若何?文章开头一段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即"伯乐不常有",而写得有声有色的却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终身遭遇:"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那么,作为两个状语后置句前面的谓语动词"祇辱"和"骈死"二者是什么关系?是因为"祇辱"所以才导致"骈死"?还是先"祇辱",后"骈死"?看似并列的句式,  相似文献   

5.
韩愈(768-824)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广东也曾留下众多业绩。潮汕之韩江因他而命名。也曾被贬到当时“天下之穷处”阳山当县令。他在世时多有怀才不遇的境况。“马说”是他的一篇杂文,借千里马与伯乐来比喻与抨击当时掌权者不识人才、不尊重人才的病态。现录于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养马者)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称也。”  相似文献   

6.
韩愈所处的时代 ,实际上已是唐朝走向衰败时期。唐朝自“安史之乱”之后 ,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朋党之争更加严重。因此 ,韩愈在唐德宗贞元八年考中进士后 ,即卷入当时统治阶级内部保守派和革新派的政治斗争漩涡中 ,此后一直不得志 ,屡屡遭贬。所以 ,教材所选的他的两篇短文——《马说》和《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以下简称《马》和《送》) ,都反映了埋没人才、不重用人才的社会现实。《马》中 ,由于能够发现千里马的伯乐不常有 ,所以 ,“虽有名马 ,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  相似文献   

7.
韩愈在《马说》中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邸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里之中,不以千里称之。”马有千里之能,却不为世人所知,为何?最明显的原因在于:一般饲马者,只是按照当时固定的养马“标准”饲养,即以固定量的草料喂养它,以固定的方法驾驱它,最终使它成为“标准马”。而只有伯乐才能突破已有的养马标准,提供足够的草料满足其胃口,以  相似文献   

8.
就业中有哪些艺术?我们不妨先读一读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韩愈的《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了擅长相马的伯乐,千里马才会被慧眼识别,冠予千里马的美名。不然,“抵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枥之间”,而无人知晓。伯乐如何识得千里马呢?靠的就是听其嘶,观其形,试其行来判断。千里马如何让伯乐识得呢?也是要通过其嘶、形、行。在马群中,如果千里马不嘶鸣,不从马群中走出来,不让伯乐持缰绳而试其奔走,又怎能发现其与众不同呢?其才美又怎么能外现呢?又怎么能知道“一食或尽粟一石”,行其千里的才能呢?韩愈说…  相似文献   

9.
伯乐常在     
韩愈的《马说》一文脍炙人口,流传了一千二百多年。文中说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于伯乐难得,千里马常被埋没,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一千多年来,大家认为韩愈已经把“千里马”的问题说透了,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了伯乐,千里马就在眼前。然而,有一点至关重要的问题韩愈却没有告诉我们:千里马该如何主动寻找伯乐?  相似文献   

10.
李苗  赵正 《教书育人》2007,(3):36-38
韩愈在《马说》中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邸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里之中,不以千里称之。”马有千里之能,却不为世人所知,为何?最明显的原因在于:一般饲马者,只是按照当时固定的养马“标准”饲养,即以固定量的草料喂养它,以固定的方法驾驱它,最终使它成为“标准马”。而只有伯乐才能突破已有的养马标准,提供足够的草料满足其胃口,以灵活的驾驱方式,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所能,使马尽其才。与此可见,绝非“天下无马”,只是那种固有的养马方式,限制了马彰显其千里之能罢了。  相似文献   

11.
课内提升一、给下列字注音祗( ) 骈( ) 枥( )二、解释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不同含义策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食食不饱(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相似文献   

12.
在《马说》一文中,韩愈将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原因归属于饲马者,说千里马辱于奴隶人之手,死于槽枥之间,是因为食不饱,力不足;说千里马美不外现的原因是饲马者的浅薄愚妄。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才能被埋没是一种莫大的痛苦,满腹的才华被埋没实是天大的悲哀,但千里马的悲哀并不在此。我认为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是一匹笨马。它只懂得用“鸣”来诉说,可是人马殊途,饲马者又如何能理解呢?它不懂得把握机会,它不懂得表现自己,这才是它的可悲之处!而这种悲哀恰恰是得不到别人的同情的。拼了命将自己的才能显现,就算下一秒立即死去,那已经证明了自己不…  相似文献   

13.
韩愈的《马说》中“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句,通常的解释是“千里马叫起来却不能明白它的意思”,认为“鸣”的主语是千里马(省略了),“鸣”后面的“之”是语气助词,“其”是代千里马的“鸣”(见广西民族出版社《中学古诗文对照注释》)我认为这样解释是不确切的。从上下文来看,这一句与前面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组成排比句式,主语都是省略了的“一般养马人”(即前文的“奴隶人”),从“驱赶”、“喂养”、“使唤”三个方面指责养马人用对待普通马的方法来对待千里马。且下文“执  相似文献   

14.
异同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鹤唳( ) (2)虾( )蟆 (3)土砾( ) (4)项为之强( ) (5)藐( )小2.按所给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pang( )然大物 (2)yf( )然自得 (3)凹者为h6( ) (4)16i( )虾蟆 (5)童zhl( )3.解释下列几组加点字词的含义,比较其中的A。项为之强( 以虫蚊为兽( 二虫尽为所吞(B.驱之别院( 物外之趣(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C.作青云白鹤观( 观之正浓( )D.以虫蚊为兽( 徐喷以烟( ) 以丛草为林(E.蹲其身( ) 神游其中( )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2)故时有物外之趣。( )(3)私拟作群…  相似文献   

15.
点精与精练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先生不知何许44()人,亦不详4()其姓字。(2)每有会意44(),便欣然忘食。(3)造饮辄4()尽,期4()在必醉。(4)环堵萧然44(),不蔽风日。(5)短褐穿结44(),箪瓢屡4()空,晏如44()也。(6)不戚戚44()于贫贱,不汲汲44()于富贵。2.按要求填空。(1)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2)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______,____,______。(3)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探讨与思考3.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什么说本文是…  相似文献   

16.
有一道中考题是这样的: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正确的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虽:虽然) B.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凭) C.安陵君其许寡人。(其:语气助词,表示期望或命令语气) D.两狼之并驱如故。(之:的) 在此题中,一般的学生都可以判断出B和D的解释是错误的。那么,A与C到底谁是谁非呢?  相似文献   

17.
五柳先生传     
课内检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箪瓢屡空( ) 2.黔娄之妻( ) 3.短褐穿结(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每有会意( )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 4.以此自终( ) 5.曾不吝情去留( ) 三、翻译下列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选文,完成问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  相似文献   

18.
第I尝一、《12分.每小短3分》L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俘亮(晓ng)解元(ji酌沛诈(ju‘)朝呼夕月(d“n) B.口呐(n色)溃脓(hul)琴除(化)惩一攀百(j‘ng) c.移然(n“)半序(石dng)睁身(Jt)不见经修(chudn) D·尽赞(佬i)举职(沙ng) :I=瘪(bi色)吸泣不止(eh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重迭打腊一筹莫展竭泽而渔B.粗犷展撼世外桃源额手称庆C沉涸凭添人情世故蛛丝蚂迹D.坐阵痉孪里守成规悬梁刺骨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黄发垂看的稚童,体弱无力的女子,缺…  相似文献   

19.
一文言文阅读 (一)默写1.,,风吹草低见牛羊。2.黄河远上白云间,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往来无白丁。5.予独爱莲之6.小弟闻姊来,7.问今是何世,8.,地利不如人和。9.悍吏之来吾乡,~一哗然而骇者,焉。10.夫战,勇气也。,再而衰,n.,不求闻达于诸侯。12.受任于败军之际,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3.言之,貌若甚戚者()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三)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答题 哇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  相似文献   

20.
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姬(jT) 左尹(y_『) 鲰(z6u)生 戮(I cI)力 B.樊哙(ku白i)‘ 玉戮(ju6) 嗔(ch百n)目 目眦(画) C.彘(zhl)肩 披帷(w6i) 刀俎(z0) 切而啖(t6n)之 D.杯杓(sh60) 卮(zm)酒 犒(h白o)劳 侍(s h1)坐 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备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请分别指出 1.珍宝尽有之【 】 A.应有尽有 B.无穷无尽 C.尽善尽美 D.尽力协助 2.乃夜驰之沛公军【 】 A.久而久之 B.子欲何之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3.君安与项伯有故【 】 A.安如泰山 B.安能如此 C.居安思危 D.安居乐业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