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农村视野下我国农民健康生活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奠基工程。不改变当前我国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不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农民的整体素质就无法得到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就无法实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要加强重视,农民要提高素质、转变观念,社会则要积极引导,创建以政府为核心、以农民为主体、以社会为辅助的三方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2004-2007年连续四年发布的一号文件都针对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包括许多方面,应该说农民的健康问题是重中之重。通过文献资料法研究,认为农民的健康状况与其生活方式关系密切,也与其所接受的教育和各种媒体的宣传密切相关,建议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对在农村开展秧歌舞健身的背景,农村群体参加秧歌舞锻炼的动机特征,以及农村开展秧歌舞的优势方面进行剖析,认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全民健身工程推广的背景下,农村开展秧歌舞是广大农民群体的一种娱乐、休闲的生活方式需要,是建设新农村社区体育的重要部分,而且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湖北省挖沟村为个案,探讨了培养农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必要性等问题.研究认为:农民体育生活方式是农村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农民体育生活方式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需;提出广辟农民收入渠道、培育农民体育消费意识,建立农村体育创新机制,借"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东风、定期举办农村体育文化周和体育节系列活动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健康传播学为理论支撑点,从体育生活方式的机理,对高校教师体育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职工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一体化体育生活方式是建立在健康传播学理论基础上的,无论开展何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都要加强对体育活动的主体的体育价值观的培养,正确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为科学、健康、文明体育生活方式的建立、奠定意识基础,而创造浓郁的健身氛围、构建并完善体育健身服务网络,完善制度建设与设施建设,则是促使高校教师体育生活方式朝着科学、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论农村体育的新发展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发展农村体育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工作,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农村体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的闲暇时间增多,对体育活动的需求急剧增长。在认真总结农村体育工作经验基础上,确立农村体育发展的新机制,在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和运作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7.
论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生活方式。造成消极颓废生活方式的原因有:市场经济对生活方式的消极影响;外源性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难题;社会转型带来的紊乱和阵痛等。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与消极颓废生活方式区别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否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建设  相似文献   

8.
乡村治理经历了村民自治到乡村治理的发展过程,从注重"民主"话语、大词到关注实际治理状态,从注重自治的法律文本分析到关注治理的基础的发展过程。但在以往的研究实践中,乡村治理和农民福利似乎是互不相关的话题或实践,仅仅把乡村治理当作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手段,把增进农民的物质福利当作了唯一的发展诉求,而忽视了乡村生活方式和主观福利感受的建立和发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乡村治理的目的不仅要切实推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也要着眼于农民主观福利感受的提升,注重乡村生活方式的倡导、建立,以及农民生活意义世界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梳理了新中国自建国以来农村体育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农村体育高潮与低谷交替出现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原因,探讨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村体育的发展趋势。文章指出每一次农村体育的高潮都不是突如其来的,是在继承与发展历史的经验教训之后孕育生成的。提出要借鉴农村体育发展的宝贵经验,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新农村体育建设及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该文论述了农民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农民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新农村,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对策:一是要大力开展培训教育和宣传活动;二是要构建良好服务平台;三是要抓好典型示范引导;四是要尽快制定农民合作组织法;五是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体育建设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农民的体育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农村中年人生存状态、健康状况及影响生命历程的诸因素分析,发现农村中年人群对体育法规政策有明显的疏离感;体育健康保障在农村中年人群中存在着严重的文本层面与实践层面之间的裂隙;中年人被打乱的生命历程影响着他们对体育健康保障制度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地区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村级文化资源,要为农村文化的发展制定目标,增强村民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要积极引导返乡民工加入农村文化建设,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要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与新农村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民族农村地区的特点,建设特色农村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风建设。中国共产党学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理论和思想上的成熟程度,也从中折射出了党的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并给予我们重要启示:学风正,则事业兴;学风不正,则事业受挫;我们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有个别同志认为,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社会生活的主要矛盾,再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已经过时了。而事实上,根据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只要有阶级斗争就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只要是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就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并没有过时。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保证"过渡时期"的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5.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凝聚了门德尔松多年的心血,该作品是门德尔松音乐创作风格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门德尔松的生平简介以及作品《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赏析,全面分析了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创作风格,系统探讨了门德尔松协奏曲的演奏技巧,表明了他在音乐中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为深层次的理解门德尔松的作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花间集》收录了唐文宗开成元年到后蜀高祖天福五年间18位作家的词作,共500首。虽然其中咏史怀古题材的词数量不多,但却有2/3的作家涉足这一题材,他们借古代的历史事实或传说故事,表达身世之感、家国之痛,或暗讽当朝统治者的荒淫无耻。首开了咏史怀古词的先河,影响着后世咏史怀古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角度出发,对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意义和要求进行系统梳理,并对怎样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群血肉般的联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也是幼儿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新入园的幼儿由于家长的不重视、溺爱等没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或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对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减轻家长负担、教师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从教导新入园幼儿区分正确与错误的行为、利用榜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使之持之以恒、教师与家长在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态度上达成一致性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党的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党的纯洁性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作。无产阶级政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自身的纯洁性建设,提出了一系列保持自身纯洁性的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之前,众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对党的纯洁性建设有过精辟论述,成为推进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重大理论支撑。党的十八大则对党的纯洁性提出了新认识、新定位、新意义,这成为在党情、国情、世情发生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推进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建设新的理论指导,同时也为新形势下建设纯洁性政党的原则路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如何引导高职院校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关键在于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心思"的症结所在,巧用"攻心术",发挥引导、点拨、启发、激励功能,推动学生心理"知、情、意、行"各环节协调发展,层层递进,不断解决好"学什么?为什么学?","我要学好!我能学好!","怎样学?如何学?","我的大学生活我做主!"这四个连为一体的系列问题,坚持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和领航者",才能促使学生自觉而积极地面对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