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翻开报纸,这类新闻大约有三种:一是写国有企业领导的所谓先进事迹。常用的词可以开出一大串,诸如:“励精图治”、“呕心沥血”、“运筹帷幄”等等。这类报道实际上是为个别人树碑立传。二是报道一些行业、企业的所谓先进经验。这些报道大都有个模式.如写企业,一是重视管理,二是重视产品质量,三是重视信誉。这类报道既无新闻价位又无宣传价位,有的纯粹是企业形象宣传。三是写名人,多是影视演员及民营企业家。从报道对象方面讲。表现为有的国企领导.不下功夫抓生产经营,而慈爱搞花架子,来应的,给自己脸上贴金,以少匕增加“业绩…  相似文献   

2.
你我之间,自从采用通信方式,讨论如何做一个优秀记者以来,将近三个年头了。三年来已经给你写了五十九封信,对于做一个优秀记者的方方面面,除了一些具体的技巧性问题以外,差不多都谈到了。这些信写得比较随便,不拘一个格式,有的写得长些,有的写得短些;有的写得比较深,有的写得比较浅;有的写得比较紧凑,有的写得比较松散;有的偏重于讲道理,有的偏重于摆事实;其中有我自己的体会,也有别人的经验;有中国记  相似文献   

3.
同样是新闻工作者,有的记者整天都有写不完的报道题目,出手快、写稿多;有的记者却为找不到报道题目,无稿可写而苦恼。同样采访一个新闻事件,有的记者写出的报道内容深刻,思想性强,信息量大,反响强烈;有的记者写出的却是平平淡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想把新闻写得生动一些,我也这样想。作为羊城晚报的记者,偶然翻了翻近两年自己写的一些报道,无论消息、通讯特写,距离生动的要求很远。为什么不生动呢?我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探索。我想,生动的新闻源出于生动的事实,而生动的事实是随时随地,任何一条战线都有的。能不能遇到这些生动的事实,从中发现主题,那要靠记者  相似文献   

5.
常听一些报道员反映:训练报道难写。然而第14期新闻函授一开学,就收到不少新学员写的军事训练新闻。这些稿件虽谈不上多么优秀,却大都一事一报,叙事完整,有的还不乏新意。由此证明,采写稿件也要解放思想,不要因为某种题材的稿件难写而不敢碰它,而要时时提醒自己:试一把!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国内不少报纸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新闻作品,但是公式化、概念化、程式化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人甚至认为,写维吾尔族的报道加上“亚克西”、写藏族的报道加上“亚古都”,就是民族特色了。其实,这是简单片面的认识,是对民族报道的一种误解。回顾我写的《三千苗胞出山,招财进宝百万》一稿  相似文献   

7.
羊城晚报一部分记者于四月三日举行了一次《怎样把新闻写得短些》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同志们谈到,对于写短新闻,目前存在一些思想障碍。例如,有的记者觉得头条新闻较难写得短,好像头条新闻必须具有一定的“架子”,短了就不够份量,拿不出手。有的记者觉得,事件性的新闻容易写得短,而典型报道就不容易写得短。大家认为,为了把新闻写得短些,这些思想认识问题,必须通过实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笔者最近查访了一些部队和地方单位有关新闻报道方面的情况,其中最突出,令人费解的是:大多数单位,对新闻报道工作实行‘承包责任制’,层层下达了见报指标。为此,有的同志‘见报心切’,找熟人,拉关系,‘广开门路’。也有的同志因没有‘门路’,怕完不成‘任务’,急得抓耳挠腮。继而,抄袭、改头换面变相抄袭的稿件和一些假报道应运而生了。笔者之见,写新闻报道应是为指导工作服务的,不能只为见报而不择手段。找熟人、拉关系是不正之风,抄袭、写假报道是违反新闻纪律的。而这些弊病都是由于搞‘承包’引起的,因此,对新闻报道搞‘承包’的办法应迅速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的经济报道实践中,我采写了大量的经济人物通讯。在此,我想谈谈我写经济人物通讯的一点心得体会。经济人物通讯主要写经济活动中的先进人物。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的年代,各条战线,各个地区和单位,每天都不断涌现出大量的先进人物,有的开拓创新,发明创造,有的舍小家为大家。有的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有的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作为一个战斗在经济报道领域的新闻工作者,就是要不断地把大量涌现的先进  相似文献   

10.
1985年,我从基层粮管所调到市粮食局工作,条件比较优越,素材也较丰富,觉得有了用武之地,下决心针对粮食工作情况,结合本职工作抓好通讯报道。这一年我有189篇稿件先后被全国各级新闻单位采用,其中被中央级新闻单位采用的有17篇。这些稿件中有70%都是结合本职工作搞的。立足本单位,横向联系写报道。我大量写的,还  相似文献   

11.
每年新春三月的全国“两会”报道,各广播电台都作为一个重要宣传战役来安排部署,不少电台把全国“两会”报道都视为全年新闻报道的“第一号战役”,他们每年都要派出精兵强将开赴首都北京鏖战一番。在随团开往北京的飞机、火车上,他们就把话筒对准了出席会议的代表、委员们;有的把“临时直播室编辑部”前移到北京;还有的几家兄弟电台在北京携手联合,共同打造“两会”报道品牌节目……本期“特别策划”,邀请中央台时政、中国广播网、湖南、广东、浙江、吉林、山东等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的广播记者撰写文章,重点提炼今年“两会”报道的创新亮点。希望通过这些文章给各地电台今后的“两会”报道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方便工作,如今很多媒体都对记者进行分线,有的记者就被分配专门跑会议。老是听会、写会,时间一长这些记者往往形成了固定的会议报道模式:导语部分、何时何地召开何会;主体部分,某某领导出席并讲话,领导说、领导指出、领导强调等等;结尾部分,某某领导也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什么决定或者会议号召云云。这样的会议消  相似文献   

13.
办好一张报纸,首要的是要明确报纸的定位,确定办报的指导思想。法制报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是我国新闻媒体中的一枝新秀,关于法制报刊的定位和办报宗旨,其说不一,看法不同。有的认为法制报刊多是由各省(市)司法厅(局)创办的,就应为司法行政系统服务,要把宣传司法行政工作摆在首位;也有的认为现在全国的法制报都归了政法委,它的报道对象就应该定位在政法部门,具体的说就是为公、检、法、司、安服务;还有的认为,法制新闻就是社会新闻,法制报刊报道的内容包罗万象,什么都可以报道。笔者认为,这些观点都  相似文献   

14.
同样写一个人物或一个事件,出自不同人之笔。写出来后会完全不同。有的生动活泼、引人人胜,有的则单调死板、令人生厌。俗话说:“讲话要有口才,作文要有文采。”不管是口才还是文采,都离不开运用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要把文章、报道写好,固然有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新闻时效等各种因素,而运用好语言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有些文章、报道,读来有声有色,主要原因之一,是成功地运用了语言。具体说来,给报刊写稿,在语言方面有哪些要求呢?  相似文献   

15.
畅销书的市场理论和实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畅销书各位并不陌生,或者是阅读过,或者是研究过、评论过,即使是你拒绝阅读它,本身也已经与畅销书发生了一种关系。这些都是指单本畅销书,而我今天要讲的则是畅销书群体、畅销书现象、畅销书机制以及畅销书运作中的一些商业行为。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有的曾经拥有过畅销书梦想,比如余秋雨写了一部《文化苦旅》,就有人想写一部《经济苦旅》,韩寒写了一部《零下一度》,就有人要写一部《零下二度》;有的则想过要投资文化产业中畅销书这一板块;还有的则想经营畅销书,因为畅销书是印钞机,在商业社会中能带来巨大利益。这些都是在畅销书的阅读环节或…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在全国拥有30个分社和40多个支社、记者站,这些分、支社和记者站记者采写的地方经济报道,总社播发后,一般很难为报纸广泛采用,特别是当地报纸、电台更难采用。因为这样的新闻或通讯,当地新闻媒体都可以采写,有的稿件还可以走在新华社前面。那么,新华社的地方经济报道是否没有出路了呢?并非如此。如果我们的报道能高屋建瓴,抓住地方经济工作中具有全国意义的重大主题,深入采访,精心写作,同样可以在全国、包括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被评为1995年上半年新华社社级优  相似文献   

17.
间或收到一些新闻爱好者的来信,都诉苦说常为写不出稿子而犯愁。有的说,“我想好了一肚子话,可就是写不到纸上”。有的说,“一篇小报道,我足足憋了好几天,结果还是那两三行”。于是给编辑出了一个大题目:怎样写稿子?诚请“授方法,指迷津。”无可否认,这种学习新闻的精神可嘉,热情可赞。但我却要给泼点冷水:暂且放下笔  相似文献   

18.
得书随识     
正视质量也许是由于我经常写些科普方面的文稿,有些出版社的同行给我寄来了科普期刊和科普图书,我感谢他们的感情。寄来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希望我提些意见,一个是要我写些稿件。我尽了一些责任,但是有些话不大好说,只能在这里写上几句。近年来,科普期刊的印数都有下降的趋势,有的下降得相当惊人,其原因何在?有的说全国科普期刊多,各个省、市都有几种,读者购买时毕竟有  相似文献   

19.
最近,《新华日报》先后刊登了刘晓庆、毛阿敏等影坛和歌坛名星的报道,几篇通讯都写得较好。在这里,笔者不想就这些报道本身谈什么,而是想讲几句题外的话,这就是对于此类报道线索还应向纵深开掘,把这些新闻人物同社会环境很好地结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勃勃生机,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同时社会生活显得多彩而复杂。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地反映不断发展壮大的事业和丰富多采的生活。有的需要颂扬、提倡,有的需要完善、扶持,有的需要批评、抑制。一般说来,颂扬、提倡,人们乐而为之;完善、扶持,毕竟助人发展,人们也易于接受;而批评报道就难写了。说它难写,难就难在如何使报道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难在如何使被批评者接受批评,从而躬身自省,重新奋起,轻装前进;难在怎样使有关领导者感到批评报道不是在“拆墙脚”,给他们脸上抹黑,而是在帮忙,为他们擦灰尘。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些“难”是不容易的,它有赖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但从记者本身来说,除了明确报道目的,讲究批评艺术,沟通与被批评者的联系外,选好恰当的报道内容也是缓解批评报道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