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短篇小说《姚内奇》是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创作高峰长期的作品。在契诃夫描写知识分子和揭露庸俗习气为题材的作品中,它完全可以与《套中人》、《醋栗》相媲美,是颇有代表性的一篇。这篇作品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显示出作家成熟时期的光辉。 (一)  相似文献   

2.
<正>标签:坚定的追梦者作品:《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樱桃园》成就: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契诃夫常常把身边的人写进小说,曾经因为一篇《跳来跳去的女人》同时得罪了三个人——画家朋友列维坦、女画家库弗申里科娃和初恋情人丽卡·米奇诺娃。·契诃夫是医生,最后却因为肺结核去世,他去世的时候青霉素还没发明出来。契诃夫闻不得烟味,  相似文献   

3.
别里科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表现了俄国专制制度下令人窒息的政治空气。  相似文献   

4.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课文编者在注①中说:“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有删节。”删节后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有两个优点: (一) 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显得更集中、鲜明、突出,有利于了解俄国的旧制度是造成套中人的根源。 (二) 有利于了解契诃夫塑造套中人所使用的讽刺手法。近来,笔者将删节后的课文,同原文对照并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家的创作意图后,认为删节后  相似文献   

5.
王赛丽 《甘肃教育》2010,(11):28-28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主要特点是: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增加冥想效应。鲁迅在《野草》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以下笔者将从应和表现、复调叙事艺术和音乐性这三个象征主义艺术手法入手解读《野草》的真与美。  相似文献   

6.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 ,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别里科夫守旧与嫉新、胆怯与挑衅、怕人与害人的双重性格的形成是其心理变态的结果。这可以从精神分析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套中人》(亦译作《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的名篇名作,汝龙翻译的这篇小说有不同版本,早期他据英译本转译,后期他直接从俄文翻译,对原译文的句式有一些校改。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不同时期出版的契诃夫小说集,这篇小说的文字也有一些不同,本文不对此展开讨论。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8.
<正>《装在套子里的人》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小说。通过“套子”这一生动形象而又充满寓意的比喻,作者契诃夫塑造了经典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形象,并以此为基点对沙俄封建统治以及封建压抑下扭曲的人性进行了辛辣的批判。此篇小说作为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经典作品,具有极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契诃夫与鲁迅两位大师的创作原则相同,在“小人物”的题材开掘上也是一致的,并且都具有朴素、简炼、含蓄的艺术风格,《套中人》与《孔乙己》两篇作品具有异曲同工之美。  相似文献   

10.
《呐喊》、《彷徨》和《野草》一样,采取了象征手法,但二者在运用上并不相同。鲁迅的散文诗,主要为抒写个人的“小感想”,故往往通篇基本上贯彻象征主义的艺术方法;而在他的现实主义小说中,时而采用象征手法,主要为了更深刻、更生动地揭示人生,是与写实方法的运用紧密结合的。 那么,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具体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呢? 先来看《狂人日记》和《长明灯》。这两个作品都进行了严格的现实主义描写。然而,  相似文献   

11.
白先勇是台湾文坛的翘楚,夏志清先生评价他为当代短篇小说家少见的奇才,他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以其含蓄、隽永的风格留给读者以无限遐想和深思。文章试图从零度叙事策略和象征手法两个方面论证其含蓄美。在叙事手法上,白先勇惯常使用旁观式的叙述角度和沉静理智的叙述语言;在艺术手法上,白先勇偏爱象征手法,他的作品暗藏着一个象征谱系,这些共同构成了其作品含蓄的艺术特征,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2.
吴组缃的小说以忠实严肃的创作态度,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动乱和农民的贫困作出了深刻的剖析,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现实主义特征;吴组缃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罪人”形象,但作者以现实主义精神通过对这些“罪人”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的罪恶与黑暗;吴组缃的小说创作在艺术上遵循现实主义原则:“美丑必露”而“心存泾渭”,同时也大胆灵活地运用了象征主义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3.
《微神》是最符合老舍象征主义理论界定的范本,体现了老舍借鉴象征主义技巧的艺术独创性。作品通过“幻象”的营造融化了现实与梦境,创造了一个不同于现实人生的艺术世界,实现了对现实人生的否定。作品继承的传统小说写法,使作品的意蕴含蓄朦胧而不晦涩;而“心与物神秘的联合”的象征主义手法又创造出小说的诗意美,模糊了小说与散文诗歌的界限,实现了对既定小说形式的否定。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小说《年青的时候》是现代文学史上一篇被忽略了的短篇佳作,其独具的特点显示出鲜明的不可替代性。小说通过一段年青人的情感经历,揭示了人的二重性,展示了人生固有的、普遍的、深层的"底子",以深刻的哲学内涵表现出对特定时代的超越,可谓寓哲理于凡俗,寓大悲于平静。创造性的对比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是其艺术形式上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5.
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伊坦·弗洛美》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小说中人物身心的畸形象征着人物的异化;故事发生的地点--麻萨诸塞州象征着束缚、压抑人的清教传统;矿野和森林既象征个人与自由,又象征危险与邪恶;主人公的居所、季节等要素也各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丰富的象征意蕴加强了小说的深刻性和批判意识,也使华顿超越了自己.  相似文献   

16.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卷帙浩繁,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其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发现:这篇小说融汇了福克纳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多角度"叙述以及哥特式小说等不同写法,综合了多种语言手段和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7.
契诃夫的独幕剧是契诃夫戏剧创作的先声,它从各方面为多幕剧的诞生作了准备。独幕剧里的独白剧是"独白"功力的一种实习和锻炼,表现了契诃夫驾驭语言的技巧和能力。契诃夫的独幕剧大多具有通俗喜剧的特点,但又不是低俗的搞笑,而是在喜剧的外壳下揭示社会和人生的深层问题。他的独幕剧和短篇小说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联系,从小说原作和改编后的剧作比较中,我们看到了小说家契诃夫与戏剧家契诃夫溶为一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解读《老人与海》的悲剧美与崇高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个英勇奋战的失败者。他在大海上与厄运顽强搏斗,最后的战利品却是一副残剩的鱼骨,这种以失败而告终的结局将悲剧色彩推向高潮。悲剧艺术,实际上就是拿被毁灭的美给人看,美的规律就此产生,因而其感染力是强烈的、长久的。然而,圣地亚哥的自信、勇气、力量和尊严震撼人心、催人奋进,崇高美由此产生。悲剧通过丑对美的暂时的压倒,强烈地展示了美的最终的必然的胜利。《老人与海》特殊审美魅力就在于由悲剧美超越到了崇高美。  相似文献   

19.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一篇很有特色很具阅读性的短篇小说,评论界对其痴迷程度远远超出作者的想象。其中所运用的象征主义一向为人称道。本文从小说中最有典型意义的三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谈起,从艾米丽其人、其家庭环境和其文化出身三个方面层层跌进阐述了艾米丽这一大家闺秀悲剧一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莫言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将现实与梦幻相融合,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幻觉现实主义世界——高密东北乡。这个世界亦真亦幻,似幻似实,孕育着象征、变形、怪并及意识流。作品把奇特的主观感觉融进客观描写中,将读者自然而然地带入奇妙的境界里,各臻其妙,尽得风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