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自主学习投影显示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完成例1的学习。自学提示(投影显示)1、表中有哪两种量?是否有关联?2、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3、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表中有哪两种量?生:时间和路程这两种量。师: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什么变化?生1:时间变了,路程也跟着变。生2:我发现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时间由1小时成2小时、3小时…  相似文献   

2.
王琳  姜媛 《辽宁教育》2001,(1):122-123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师:清同学们按照出示的自学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例1的学习.   (投影出示)观察例1,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2 )路程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3)说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出这个比值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4)这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琳  姜媛 《辽宁教育》2001,(2):122-123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师:清同学们按照出示的自学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例1的学习.   (投影出示)观察例1,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2 )路程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3)说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出这个比值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4)这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提供材料,观察、自学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例4,发现了不管每小时加工数和工作时间怎样变化,零件的总数是不变的并用式子表示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现在请你观察填表并说出根据。 (教师出示例5,学生读题、观察,在书上填表,同座讨论说根据) 师:谁能把自己填写的数据读给大家听? 生:…… 师:(反馈后)大家填得都正确。现在请同学们自学讨论以下问题。 (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学生读题后,小组讨论)。 1.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是不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为什么? 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页数变化的? 3.每两个相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对于正、反比例的教学,从整体入手,重组教材,采取正、反比例混合编排,同时并进教学的方法,效果很好。1.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精心设计第一课时。(1)准备题。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各写出三个数量关系式。这部分内容是新的教学的出发点。(2)自学正比例例1(六年制教材63页)和例2两道例题同时并进,出示自学思考题。63页例1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时间(小时)12345678……路程(千米)60120180240300360420480……例2一种花布,米数…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为什么要实施开放教学?如何由“封闭”走向“开放”?笔者试图根据时下同时并存的具有鲜明“封闭性”和“开放性”特征的两种不同教学现象加以剖析,以期探得个中缘由,不妥之处,恳请指教。请先来看下面这个教学案例:相遇求路程(时间)应用题(新授部分)1.出示课题:相遇求路程(时间)问题应用题。2.出示例题:小明和小红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小明每分走60米,小红每分走55米,经过4分相遇。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米?3.师:这道题与我们前面所学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学生说出几个不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一、设疑开讲,激发兴趣(大屏幕出示蝙蝠静态图)这是什么?(蝙蝠,正音)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种动物?(大屏幕出示雷达静态图)这是什么?谁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呢?师: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7课《蝙蝠和雷达》。(出示课题,齐读)二、直奔重点段,组织学习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3—6自然段)2.指名读第3自然段,问:蝙蝠夜间飞行有什么特点?(借助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安全,引起学生思考。)3…  相似文献   

8.
一、明确数量关系,复习基本解法。 1教师出示下题,先要求学生把题补充完整,再思考下面的问题。 修一条长30干米的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 (1)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这类题研究哪些量之间的关系?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工程问题应用题的复习。 (3)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你准备怎样列式?并说出列式的理由。 在学生列出算式“30÷(30÷10+30÷15)”和“1÷(   )”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以上…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请同学们帮着分一分。(教师出示月饼模型。) (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师: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分的?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3)如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生:半个。 师:分得的结果是2和1时,都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半个”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采撷实例,在分的过程中,使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一、复习 师:(出示整数数位顺序表)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表,第一行表示什么?第二行表示什么?  相似文献   

11.
教法一自读自悟做中理解一、看图揭题1.(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雷达可以搜索敌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贴蝙蝠图片)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贴雷达图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二、初…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人教版)“圆的周长”的教学中,多媒体正播放“森林晚会”的动画。当播放到两只小兔表演走钢丝的镜头时,师按暂停键,并通过光标闪烁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小白兔所走的长方形路线、小灰兔所走圆形路线:师:小白兔走的路程怎么求呢?生1:要求小白兔所走的路程,就是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即用字母表示是C=(a+b)×2。师:说得好。那么小灰兔所走的路程该怎么求呢?(这时学生感到束手无策,欲言又止。)我们能不能从求小白兔所走路程的方法中得到什么启发?看看二者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下面请大…  相似文献   

13.
教师:(播放《马赛曲》)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这首歌曲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学生:回答问题。 法国大革命 (一)背景 1.等级压迫 教师:(出示《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和《法国等级制度》两幅图)图中被骑的是什么人?(引导学生观察农民手中的锄头、鸽子和兔子)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还记得什么是正比例吗?生:两个量相除,如果除的结果是一个定值,这两个量就成正比例关系。生: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它们的比值是一定的。生: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相似文献   

15.
一、复习引入1 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45 3 67 5 381112 11122 说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3 口算 :23×34× 2514 × 1545 ÷4 12÷7 56÷104 列式计算(口答) :李师傅1小时做8个零件 ,3小时做几个零件?34 小时做几个零件?二、探究新知1 教学例1。(1)出示例1 :李师傅 34 小时做6个零件 ,1小时做几个零件?(2)审题、分析、列式并回答以下问题。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根据什么得到的?(学生的理由可能有两种 …  相似文献   

16.
下面是两位教师设计的两节“工程问题”新授课片段 ,对比两种教学设计 ,颇有感触。设计一〕出示 :1 一项工程5天完成 ,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2 一项工程每天完成 14,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师 :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各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 :这里是把工作总量看作什么?生 :看作单位“1”。出示例10 :一条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要10天 ,乙队单独修要15天。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教师把题中的“30千米”改成“45千米”后让学生解答。师 :你发现了什么?生 :两次完成的天数都是6天…  相似文献   

17.
案例一、教师开门见山直接出示课题:工程问题师: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想到什么?生:修路、架桥、盖房子等。师:在这些工程问题中涉及了哪几种数量?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出示:一条路长300米,每天修20米,多少天可以修完)师:这道问题中涉及的数量关系是什么?二、从已有知识出发,引出新知,引发学生的思考1.出示:一条公路长300米,甲队单独修要15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要10天完成。两队合修要几天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总结公式:工作总量÷效率和=合作时间。  相似文献   

18.
李鹏 《福建教育》2007,(3):41-42
[设计片段一]感受面积转化迁移1.出示课本情境图,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要知道这个草坪铺多少草,就是要求什么?(揭示课题。)2.动态出示从小到大的三个圆,引导学生思考:从这组圆的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猜猜圆面积大小跟什么有关?  相似文献   

19.
3.倍数关系应用题1.教师出示线段图,提问:“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两种数量?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谁能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编一道应用题?”2.教师出不例10(l):学校有6个足球,18个排球,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多少倍?引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进行讨论:“求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多少倍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这仅题是谁跟谁比,谁为一份数?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在18+6=3中,18、6、3各表示什么?”3.将线段目中第二个条件改成问题,将问题改成条件(如下图),引导学生看图编应用题。4.教师出示例10(2):学校有6个足球,排球的…  相似文献   

20.
据卡自学,整体感知教师首先出示“导学卡”。卡上除对本篇课文有学法提示外,还精心设计了如下自学思考题:1.请先观察文中插图并细读描写“老战士”坐姿、表情、手势、衣着等内容的语段,想一想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老战士”会被冻死。然后,在书上画出关键性句子。工将军听说有人冻死后,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课文填空:愣了一下→()→()→()。3.为什么说“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晶莹”的含义是什么?4.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接下来,学生根据“导学卡”的提示自学课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