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容易把它片面地理解为“数学教学就是活动的教学”,错误地认为课堂上活动越多越好,因而,在活动时偏离了数学教学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叶伟飞 《考试周刊》2014,(47):75-75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让他们与周围的世界发生作用,亲自动手解决问题。作者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借助计算机模拟教学,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动手操作、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将数学内容以直观的数字、符号等展现出来,克服学习中的枯燥和单调,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当前强调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做数学”的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有些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上出现了过多、过滥的倾向,课堂闹闹哄哄,但预设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教学效率下降,出现学生浅尝辄止、基础不牢的现象。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有效动手操作的组织是需要我们进行反思的。  相似文献   

4.
刘凯 《广西教育》2013,(45):33-33
新课改以来,“做数学”的教学理念,已经被广泛地贯彻在教学实践之中,学生的动手活动明显增加了,课堂氛围活跃了。然而,有很多教师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使操作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动手”上,学生进行的是在接受教师指令下的一种命令式的活动,并没有建立在他们主动思考下的自主操作,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没有思维参与的教学活动,操作变成了形式化的空架子,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反而造成教学效率下降。对此,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动手时要关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76):73-74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由于对"动手操作"的误解、活动运用的失当及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目前在数学课堂上出现学生动手操作失效现象。本文研究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中的现状,探究失效原因,提出提高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需要在课堂上创设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索并进行合作交流。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教学思维以及内在情感没有被调动起来。如果说教师在教学中就活动而活动,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究的主体意识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其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操作活动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原则,能够让学生主动建构意识得到催发,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操作活动中感悟数学即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课堂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由此可见,动手操作符合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将其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新的突破,是值得每个教师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学习数学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课堂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动手操作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经常采用的方式。学生操作了,学生是“动”了起来,而学生的“动”触及学生的思维了吗?充斥在数学课堂上的操作活动有效吗?我们怎样在数学课程中组织更有效的操作活动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其形象直观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因此,许多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不少让学生参与的操作活动,力求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但也有一部分教师一  相似文献   

11.
"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新课改理念给课堂带来了一派勃勃生机。然而,在此背景下数学课堂也渐渐开始泛化:形式化的合作学习,走过场式的操作活动……这些充斥课堂的操作活动,到底具有多少思维含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操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成了我们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一、关注操作内需——"学生的手,学生的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推崇,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中,绝大部分教师都喜欢让学生"动动手"。然而,有些教师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未真正理解操作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积极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及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直观教学,要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为此,操作活动成了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面对开放式的课堂,许多教师把操作活动看作走过场,在操作活动中,没有好好研究操作活动的意义,放任自流。现就如何在数学操作活动的最佳时机引入二次操作,以促进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谈谈个人的认识与体会。一、"二次操作"能训练学生操作过程的有序性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并非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应该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目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直观教学,要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为此,操作活动成了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面对开放式的课堂,许多教师把操作活动看作走过场,在操作活动中,没有好好研究操作活动的意义,放任自流。现就如何在数学操作活动的最佳时机引入二次操作,以促进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谈谈个人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15.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动手操作成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动手操作"概念的误解和运用失当,导致课堂上出现了学生动手操作失效。  相似文献   

16.
动手操作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课堂氛围也因此变得更加活跃.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忽略指导或组织不当,课堂仍存在着操作指导缺位、操作活动无序、操作体验泛化等误区,学生的动手操作往往变得盲目,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意义,使得操作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师的有效引领,优化操作活动的组织,以提升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7.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经常运用这一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直观、形象、动态的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然而也有许多操作活动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操作过程任学生摆弄,随意性大。那么怎样使操作活动更加有效,数学课堂更加完美呢?  相似文献   

18.
徐斌 《福建教育》2007,(7):101-102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劫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数学的表达方式是形式化的,但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数学应该是作为教育形态的数学而不是学术形态的数学,应该把“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巧妙地利用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的东西,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是简单的,是美丽的,是鲜活的,是富有情趣的。  相似文献   

19.
李璐 《小学生》2023,(10):130-132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又与动作相连。数学新课标明确了教学应当促进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自主探索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新知,进而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文章就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动手操作进行了积极探索,旨在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进而建构富有生长力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20.
黄欢 《广西教育》2013,(33):78-78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渐过渡的阶段,动手操作活动恰恰为抽象的数学与学生的形象思维搭建了桥梁。"操作"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锻炼能力。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数学思想,使操作活动成为计算教学的"助推器"。一、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