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育研究专家王荣生教授曾指出,许多语文教师根本弄不清自己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正在教什么。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在一次教育教学年会上,三位青年教师同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色鹿》的第二课时。同一篇课文同一个课时,三位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却截然不同。如下表: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研究专家王荣生教授曾指出,许多语文教师根本弄不清自己语文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正在教什么。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两年前,在某市举行的省特级教师教育教学年会上,来自不同地市的三位青年教师同教苏教版第七册《九色鹿》第二课时,我们姑且不论三位教师本身素质多高,研  相似文献   

3.
备课的时候,老师们往往关注怎么教、怎么学,具有强烈的教学意识。却很少思考教什么、学什么,缺乏鲜明的课程意识。全国特级教师薛法根在《小学语文教师))2007年第3期上撰文,论述了如何在备课中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他认为,课堂教学中的精彩往往来源于课外的功夫。这其中之一就是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教学价值的功夫。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是一种内潜性很强的观念性活动,学生接受文本绝不是一个被动的印入过程。提倡“心根语文”的特级教师刘云生说:“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懂教材没得法。”特级教师薛法根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读懂什么,才能教什么”,因此,要追求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首先要紧扣文本,吃透教材。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教材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几十年.但是纵观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感觉步子并不大。虽然我们倡导教师要个性化地教.学生也要个性化地阅读.但总觉语文教学未能根本改变。一篇篇美文教得支离破碎.学生兴趣不浓厚且各种能力提升较慢.教师用课时不少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教:是我们的眼光只是面向眼前,面向考试的多.却较少思考学生如何适应时代与未来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纵观现行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听读,轻说写。就课时安排来看,三、四年级作文课时仅占语文周课时的九八之一,五、六年作文课时仅占语文周课时的八分之一。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作文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常常是遵循单元俄文要求为指导而指导,学生常常是为完成教师任务叫作文才作文。结果形成导无航向,学无目标,教师难教,学生厌作,作文质量难以提高。笔者认为,要真正提高俄文教学质量,需抓好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本文从欣赏语文教材中的形象美、品味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美、分析语文教材中的思想美这三个方面,集中论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8.
《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是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的精华辑录。全书囊括了于漪教育教学生涯中的三件大事:作为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工作,作为学校校长的学校建设工作,作为老一辈教育家的培养后辈教师工作,但其主体部分还是语文教学工作,从语文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全书有一套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潘叶荷 《贵州教育》2009,(13):34-35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高效率的要求。然而一讲到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有的语文教师就感叹:教《阿Q正传》竞用了10课时,不知如何改变这种“少差慢费”的现象。其实,对于我们每位教师而言,教材所负载的知识都是已知的。如何驾驭这些知识,把这些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从而取得高效益,这正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0.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采用“文选”式编排的。不少语文教师只知道一课一课地教课文,一学期教完几十篇课文就算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很少思考语文教材编排及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如:语文教材为什么要把课文划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课文各有什么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在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常常听到语文老师这样抱怨:识字教学任务重,课时少,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教学枯燥乏味,效果不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现状呢?纵观小学低段语文课堂,对照语文教学新理念和目标要求,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从改进教学策略上狠下工夫。  相似文献   

12.
当下数学教育,存在这样的逻辑链:共识与愿景—教育理念—课程目标—国标教材—教材单元—单一课时。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容易聚焦“教教材”,进而只关注本课时内容的重、难点。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在用好教材的同时,眼光应该更宽广一些,可以通过审视教育逻辑链,回到源头去思考和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在一次观摩课活动中,笔者与一位台湾来的老师同课异构。课后,一位观课老师问:“你们二人的教学目标分别是什么?”同课异构,两课的设计与观感虽大相径庭,但所用教材相同,理应教学目标一致,观课教师发此疑问是我始料未及的,但又合乎情理。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一直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孩子写作文也难。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我认为,其原因有二:一是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多重角色,既要应对忙碌的班级管理、教学进度、学校工作等,又要疲于备教批辅考,这在很大程度上耗费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的精力;其二,语文教学常囿于课本本身,忽视了文本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的内在关系。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者在深入地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在教材中习得写作的养料,这些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可、所支持,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对于怎样上好语文课,可谓众说纷纭。结合这些年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应该从“教学三问”人手。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思考好“为什么教”“教什么”及“怎么教”这三个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常常听到语文老师这样抱怨:识字教学任务重,课时少,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教学枯燥乏味,效果不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相似文献   

16.
有位大师说过: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最高培养。审美化语文教学是指语文教学在一定的美学理论指导下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教师教和学生学来共同创造美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7.
刘俊艳 《双语学习》2007,(12M):145-145
语文是母语教育教学。一直以来被放在重要学科的位置上,倍受关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语文创新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呢?我想,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讲台上的磨砺和新课程理念的洗礼,促使我把语文教学的追求索定在这八个字上“着眼目标,求真务实”。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语文》2005,(7):114-114
世界上所有的艺术、技术的教育与传授,都是能者、会者教不能者、不会者,这应该是一个常识。但是,在当代作文教学中,“常识”却成了一个问题。在许许多多的学校,有许许多多的语文教师自己本来就不会写作,却一本正经地教学生写作文。教师不会写作,不知写作的门径,没有什么写作的经验,怎么去评价、指导学生的作文呢?这并非偶然现象。但是,这个责任并不该由我们的语文教师来负,而应该由我们的高等、中等师范院校的中文教育来负,应该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来负。在现有的高等、中等师范院校的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和课时安排中,并没有把高中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他们毕业以后不大会写作就是情有可原的了。这一点,已经成了严重阻碍中学、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相似文献   

19.
厚书薄教:改变阅读教学低效之谋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改的深入,一线教师普遍感觉任务重、课时不够用,教学效益也不甚理想。问题的症结在于,教材变了,而教学的谋略却基本没有变。那么,语文教学固有的一些传统谋略又是什么?归结起来两句话:一是在一册教材上沿袭“单课推进”,即一篇一篇地教课文;二是“精读深讲”,即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上逐段逐句逐词地精讲、细品、深读。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一种内潜性很强的观念性活动,学生接受文本绝不是一个被动的印入过程。提倡心根语文的特级教师刘云生说: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懂教材没得法。特级教师薛法根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读懂什么,才能教什么,因此,要追求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首先要紧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