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中,上海一名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题目时,称"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大大的"叉"。该名学生表示,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才这样写答案,并坚信没有答错。  相似文献   

2.
"融四岁,能让梨",这件小事流传百世,小孔融被后人奉为小孩子学习的楷模.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孔融为什么不拿大梨拿小梨.其中可能另有缘由: 1.孔融是个天才--未来的文学家嘛,天才都不会在意日常小事,不要说是梨大梨小,就连是梨是苹果,还是萝卜、番茄,可能都不在意.  相似文献   

3.
标准答案     
李良旭 《下一代》2014,(6):24-24
正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办?"一个学生答道:"我不会让梨。"结果,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孩子的父亲感到很困惑,觉得孩子这个问题没有回答错,怎么打了个叉?于是,他找到了老师。老师听了家长的疑问,笑着将标准答案给他看。他看到,标准答案是:让梨。  相似文献   

4.
史俊 《山东教育》2012,(Z4):22-23
2012年4月25日《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刊文说:"‘如果你是孔融,会不会让梨?’最近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在网上引起巨大争议。有位学生答‘我不会让梨’,结果被老师打了个大大的叉号。"这让人陷入两难:"‘让’是一种美德,一种传统,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弘扬。但‘不让’是一个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他说出了‘自己心里话’,敢于表达真话又是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考试中,一个小学生在回答阅读题的时候写道:如果自己是孔融,就不会让梨。结果被老师判为错误答案。其父甚为不服,将试卷扫描后上传微博,引发热议——究竟该不该"让梨"?多数网友认为,这件事反映了中国教育的缺陷:这个流传千百年的德育教育故事不仅成了"国家标准",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其中有个网友这样写道:"这是德育题,却出现在语文考试中,如果是一个有经验有爱心的老师就可能  相似文献   

6.
有一家网站上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吁L融让梨”的故事.题目中有一道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的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这张试卷被孩子父亲发现后.拍成照片发到微博上.顿时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成为一个“微争议”。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汇》2012,(7):8-9
如果你是孔融,会不会让梨?不久前,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在网上引起巨大争议。有位学生答“我不会让梨”,结果被老师打了个大大的叉.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中,上海一名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题目时称":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大大的叉。(4月19日《新闻晚报》)儿童电视连续剧《快乐星球》中,有这样一幕场景,学校组织作文比赛,用抽签的方式决定选手,抽到了小留学生汤姆,东方老师给汤姆进行辅导,先讲"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问这位小男孩"假如是你,你会拿哪一只梨?"汤姆毫不犹豫地回答:"那还用说,当然是拿大的了!"老师"啊"了一声,明显出乎其意外,汤姆感到了老师的异样,问:"有什么不对的吗?"老师教育到道:汤姆,你想想,  相似文献   

9.
李凌云 《广西教育》2012,(24):20-20
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后面的问题中有一道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个大大的叉。孩子父亲想不通:难道这就是今天的教育吗?  相似文献   

10.
"如是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答:"我不会让梨。"上海一位一年级小朋友这样做的语文试卷,语文老师在考卷上判了个大大的红叉。"这道题也没固定答案啊,凭什么说真话就错了呢?"这位小朋友的家长"一怒之下"把考题晒上微博。这条微博被网友争相转载,引发搜狐、网易等网站,中国教育报等许多报纸关于语文教学和道德教育的剧烈争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看到这则微博以及引发的争论,我由此感到  相似文献   

11.
施乐 《宁夏教育》2013,(9):42-42
在《新闻晚报》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中有一道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结果被教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  相似文献   

12.
7月7日,在齐鲁晚报上看张亚慧的一篇题为《孔融,你不应该让梨》的文章,个中观点,不敢苟同,又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张亚慧在文中阐述了孔融不应该让梨的理由:孔融选择了小梨是一种不诚实,不可爱的表现,是一种“小聪明”“小把戏”,而吃了大梨子的几个哥哥,势必会受到舆论的压力,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兄弟间的团结。文章还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孔融长大后,一定是个不会审时度势,精于管理的人。作古一千多年的孔融,长大后到底成为了一个怎么样的人,已经不需要我们预言了。据史料记载,孔融系孔子二十世孙,自幼接受正规、严格的儒家思想教育,不…  相似文献   

13.
<正>不知从何时起,小学作文被人们冠以"假大空"的"美名",有不少人宣称"人生第一次撒谎从写作文开始"。"假大空"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作文,提升他们的习作素养?一、久治不愈的三大顽疾(一)假——难以忽略的道德判定前段时间,上海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位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的题目时,答"我不会让梨"。老师给了一个大大的红叉。不少人批判老师思路僵化,应注重学生自由选择和独立人格的培养,"避免语文课成为假话、假文培训课"。也有不少人支持老师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孔融(153—208),小时候非常有礼貌,而且聪颖(yǐnɡ)过人。他六岁让梨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被后人传为美谈,但孔融巧分梨的故事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一天吃完午饭,孔融便自觉到书房去读书写字了。这时老管家进房传话说:"小主人,在外地的伯伯、叔叔、婶婶和六个堂兄妹都来了,夫人叫你到前庭去见见他们。"孔融高兴极了,说实在的,伯伯、叔叔长年在外地做官,孔融长到六岁还没见过他们,特别是六个堂  相似文献   

15.
“孔融让梨”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孔融4岁时,全家人吃梨,父亲让孔融先拿,孔融拿了个最小的梨,他上让哥哥,下让弟弟,父亲夸孔融  相似文献   

16.
有一则小幽默,说的是台湾某幼稚园老师给孩子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要大家回答孔融为什么让梨。孩子们的答案可以分为四类:1.梨烂了。2.孔融牙疼。3.这样好叫拿大梨的帮他做事。  相似文献   

17.
<正>每个小伙伴都听说过让梨的故事,普通话不太标准的爷爷奶奶通常这样讲:来,孙子,给你讲一个恐龙让梨的故事。恐龙也爱吃梨?侏罗纪时代可能还没有进化出这种高级的被子植物。识文断字后,才发现让梨的不是恐龙,而是孔融。话说,孩提时代的孔融是一个道德楷模+天才儿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除了流传两千年的让梨故事,他还留下了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想君小时必定了了"的急智故事。然而,"男"大十八变,长大后的孔融越来越离经叛道,越来越不像是孔夫子的第二十代孙子。成年后的孔  相似文献   

18.
不知从何时起,小学作文被人们冠以“假大空”的“美名”,有不少人宣称“人生第一次撒谎从写作文开始”。“假大空”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作文,提升他们的习作素养?一、久治不愈的三大顽疾(一)假—难以忽略的道德判定 前段时间,上海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位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的题目时,答“我不会让梨”。老师给了一个大大的红叉。不少人批判老师思路僵化,应注重学生自由选择和独立人格的培养,“避免语文课成为假话、假文培训课”。也有不少人支持老师的做法,认为语文教育应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巧的是,笔者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如何玩弄蚯蚓导致蚯蚓死亡的过程。遇到此类作文,教师是应该收起道德的大旗,鼓励孩子的这份“天真”,还是给一个教训,提醒孩子作文不得“越轨”?  相似文献   

19.
我成大姨了     
我成大姨了妈妈拿出一件绿色半袖衫给欣欣穿。——穿上我就成大姨了。——为什么?——大姨就是穿这样颜色衣服的。糖全是小的妈妈给超超一些糖块,爸爸逗着要吃,超超不给。妈妈见状,立刻教育孩子:——妈妈不是给你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吗?孔融把大梨分给别人,小梨留给自己。  相似文献   

20.
选择题:曾经有一大一小两个梨儿,摆在孔融兄弟俩面前。弟弟孔融抢先抓起小的梨儿,把大的留给哥哥。问:孔融为什么让梨?请选择:(1)当时孔融正好牙疼。(2)大梨烂了。(3)为了让哥哥替他完成家庭作业。(4)炒作,让自己出名。(5)大梨儿有毒。正确答案:(5)原因如下:如果孔融牙疼大梨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