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新词是词汇中最能反映人们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变化的一部分词语,反映了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新词的大量涌现,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本文将以《2006年汉语新词语》为对象,对新词做定量分析,归纳总结现代汉语的新词的性质、特点及造词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并在各类新闻报刊中得到及时反映。汉语报刊新词英译是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研究,对促进社会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以《中国日报》为个案研究,探讨汉语报刊新词英译的原则与策略,旨在为报刊新词英译提供思路与见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2014)》中的新词进行选择和分类,并对其在"人民网日本语版"官网中对应的日文译文进行分析。试从框架理论出发,探讨汉语新词的目译策略,提出外来新词,框架对应,语言形式对应;中日社会现象相似的一部分本土新词,框架对应,进行语言转换。特别是翻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新词时,出现框架差异或者框架空缺的现象,采取框架成分更换、框架成分增添、框架层次调整、和框架移植等适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唐超群同志主编的《新词新义词典》由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继《新词·新语·新义》、《汉语新词词典》后,这是我看过的第三部新词词典。所谓新词,是指新近产生的词;所谓新义,是指某些陈旧甚至死亡的词又有了新义,这种新义有时不是原义的近引申,而往往是旧瓶装新酒。《新词新义词典》掌握的资料是丰富的,收词是比较齐全  相似文献   

5.
“双赢”是近年来广泛使用、流行的一个新词,《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收入了这个词,对该词的释义是:双方都能得益。《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新华新词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也都收入了这个新词。这说明“双赢”一词已得到社会和语言专家的双向认可,稳稳地进入了汉语词汇的大家庭。但“双  相似文献   

6.
自《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问世以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受到了读者的广泛青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有很多新词,这些新词以及新词翻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片新天地。既要翻译得原汁原味,又要能重现词汇的意境。文章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专有名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根有律》中发现大量的新词新义,这些新词新义在《汉语大词典》中多未收录。本文即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系,考察《根有律》中的新词新义。并指出书证提前例。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日源新词涌入中国,尤其是日本游戏、动漫产业的发展,其中的词语成为汉语中的新词。"必杀"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必杀"一词的来源以及"必杀"一词在《读秀知识库》以及少纳言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说明"必杀"一词在汉、日语中的使用情况,以及语义分布等,从而对日源新词"必杀"进行了解。  相似文献   

9.
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变化最快的部分,它能迅速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反映最敏感.汉语新词新语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是汉语学习者了解当代中国的窗口,融入中国社会的重要途径.文章论述了汉语新词新语的特点,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的重要性及新词新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词是语言对社会变化表现最活跃、最敏感的部分,最能勾勒出这个时代的万千气象,反映当下社会的热点焦点。当代汉语新词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准确的英译有助于国际社会了解真实、全面、立体的当今中国。本文通过分析当代汉语新词的来源种类及存在的种种误译现象,提出了舶来词的回译、合成派生新词的语素层翻译、文化移情——相似文化意象新词的迻译、得"意"而不忘"形"——音译加注文化负载新词、填补意义真空——释译缩略类新词等避免和减少误译现象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代,日制汉字词大量入华。19世纪中期,日本人已经致力于使用中国古典词对译西洋概念。之后,中国为了补充西洋文化的相关词汇而从日本大量借词。本稿以2007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其中的汉字新词分为四类进行分析说明。最后从正反两面阐述汉字新词对汉语的影响以及中国人对日本汉字新词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汉语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文章分析了新词产生的原因,并描述了新词的现有状况,继而提出了规范新词的三大标准和一个原则。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社会中的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汉语中的新词新语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汉语新词的英译也随着成为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具体分析汉语新词产生的几种主要方式,本文重点介绍了汉语新词在英译过程中常见的六种翻译方法,旨在帮助译者完成更准确、地道的译文。  相似文献   

14.
在词汇发展史上,外部原因是催生新词新义的重要力量,透过某个时代的新词新义,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社会变化。《洛阳伽蓝记》新词新义产生的主要外因有四个方面:一是门阀制度的影响;二是清谈风尚的影响;三是佛教的影响;四是生活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汉语新词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出现的新词汇。新词的出现就像一面镜子,体现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反映出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人们思维的更新。本文从维索尔伦(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出发,分析汉语新词的翻译过程,以期能指导汉语新词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6.
新词的不断涌现以及旧词的逐渐消亡,是语言词汇发展的规律。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生活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汉语新词翻译,特别是有关国家时事政经的新词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对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因此研究好汉语中有关时事、政治及经济方面的新词翻译,使之更好地为加强中外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雁翼新词》可贵之处在于它的"新"。雁翼采用的是旧体词的框架,但突破了古体词格律的限制,在词的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他选取了具有时代感的新词语入词,为旧词调赋予崭新的内容。《雁翼新词》的文学史价值在于为旧体词增添了鲜活的生命力,为拓展中国新诗体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促进了当代旧体词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社会最为动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歌曲也因此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随着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许多音乐家投身到儿童歌曲创作。他们的创作不仅注意到适宜儿童情趣,运用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更赋予其强烈的现实性、思想性和革命性等时代特点。涌现了如《卖报歌》(安娥词、聂耳曲)、《马儿真正好》(麦新词曲)、《只怕不抵抗》(麦新词、冼星海曲)、  相似文献   

19.
汉语新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世界介绍变化中的中国,为国外母语为非汉语的读者以及国内需要使用此类汉语新词译文的有关人士提供借鉴。英译时要做到既保留汉语新词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又能被英语读者理解并接受实为不易。基于上述原因,汉语新词英译必须借助语境对语言的制约机制,使译文更为精准、更具可读性。汉语新词英译时,文化语境的制约作用不可忽略,但也不可小觑社会语境对其的影响。许多汉语新词的英译,与其说是文化的不如说是社会的。本文主要从社会语境视阈结合具体翻译实例,探讨其对汉语新词翻译的制约和指导作用。在翻译这些汉语新词时,除了考虑孕育这些新词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外,还必须考虑产生这些新词的社会语境对其的制约和指导作用,通过"释义法"或"直译加解释"等方法使隐含的社会语境明晰化。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中新词的大量形成反映了现代社会中新事物、新现象的产生,并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生活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流行新词构成原因的分析,归纳出新词的特点,并得出这样的结论:新词反映社会的发展,新词的形成与现代社会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