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对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贫困生心理问题、贫困生大学生活自我评价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诱因.从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建立并完善高职院校心理救助中心,二是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救助计划.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中的一个弱势群体.本文试从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入手,通过分析贫困高职院校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特点及成因,并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实践,提出解决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中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障碍、焦虑、文饰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严重地影响着高职贫困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只有深入分析造成高职院校贫困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职学院贫困生的增加,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主要存在的焦虑、自卑、抑郁、孤独、嫉妒、依赖等心理问题,提出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贫困生的经济资助体系;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全面完善自我五个方面是解决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职院校贫困生中个案的心理问题,探索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形成原因,阐明学生工作中应当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职院校贫困生在承受物质贫困的同时,又承担着心理贫困的危机。根据贫困生主要存在着自卑、焦虑、孤独、嫉妒、依赖和恋爱心理问题的现状,必须从完善资助体系、更新贫困观念、创建平等的校园文化、加强心理辅导和适应高职教育要求六个方面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贫困生焦虑心理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芸 《广西教育》2009,(21):42-42,44
本文旨在研究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焦虑心理状况,以此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进行分析,并从高校学生工作的角度,提出贫困生焦虑心理问题疏导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存在诸多就业心理障碍。解决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健康顺利就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调适策略,以促进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健康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自尊与自卑并存;意志坚强与焦虑忧郁并存;自立与依赖心理并存。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模式和运行机制,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经济资助体系越来越健全,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介绍了心理帮扶的实践,提出了自己对于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帮扶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职贫困生不仅承担着经济上的困难,还承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心理压力。因此,剖析高职贫困生存在的自卑、嫉妒、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及其主要成因,探索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可行性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高职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更显得尤为重要,加之高职院校普遍成立时间较短,心理辅导工作不规范、不专业,使得很多高职贫困生不仅经济贫困,因经济压力导致的"心理贫困"现象也日益突出.本文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作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认为解决高职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应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完善高职贫困生资助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90名贫困生和106名非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与调查,发现贫困生群体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并不高于非贫困生,但是贫困生在人际关系敏感维度上的得分与非贫困生差异显著。建议高职院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注重对贫困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贫困不仅是一项社会问题,而且极易导致多种心理问题。有效分析及改进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心理偏差,对促进其更高质量地就业有着积极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心理偏差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值得我们分析研究。本文试从贫困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入手,通过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探求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贫困生由于经济、学业、就业压力,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结合学生具体案例,从辅导员的角色出发,分析贫困生敏感自卑心理的应对措施,探索帮助贫困生摆脱"心理贫困"的有效途径,使贫困生在温暖有爱的校园环境中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自信心状况的调查研究,得出了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自信心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存在年级差异、男女贫困生的自信心无显著差异、文理科贫困生的自信心也不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职贫困生自信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提高贫困生自信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生对贫困生的认知问题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比较高职院校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贫困生在学校面临的压力"、 "经济贫困给贫困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贫困生救助"、 "技能诉求"等方面的认知.得出结论:高职院校贫困生对待经济贫困的态度不是十分乐观、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对贫困生的认知存在差异、贫困生对精神帮助、能力提升上的需求高于经济上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贫困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大、自暴自弃、仇富心理、拜金主义倾向等心理问题.可以采取弥补贫困生的比较性落差、树立贫困生的自信心和端正对贫富差异的认识等对策予以调适.  相似文献   

20.
张金燕 《文教资料》2013,(5):147-148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变化,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应当引起高校的高度关注。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厌学自卑心理、忧虑焦虑心理、猜忌多疑心理、自我封闭心理、嫉妒仇富心理等,其成因有社会因素、教育因素、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