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物理教材第二册(人教版2008年第4版第119页)中有这样的文字:"有关电容中实验表明,电容器所带电量与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成正比."由于教学中还没有能够定量演示的器材进行论证,学生对此难以理解.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笔者特制作电容两端电压跟电量关系演示仪.该演示仪可以使学生从感性上认清电容器的这一特点,从而真正掌握这一知识点.  相似文献   

2.
在电容器的电容教学中,教师往往向学生展示几个电容器,并告知以下原理:一是电容器的电容大,容纳电荷就多;电容器的电容小,容纳电荷就少。二是当电容器串联时,电容器的电容变小。三是当电容器并联时,电容器的电容变大。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没有一点感性认识,也难以理解和接受。为此,笔者自制了一个电容器的电容教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中电容器的电容和电容器存储电荷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难以讲解,学生难于理解接受。笔者设计了一项综合实验——测量电容器的电容值,将抽象的电容、电荷量、电流的概念,通过实验现象与测量操作过程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并有益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冬来 《考试周刊》2013,(6):150-151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知识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所有电气设备都要用到电容器,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因此,教材首先讲解了电容器的功用,通过介绍电容器的构造及使用,使学生认识电容器有储存电荷的本领,同时介绍了电容的概念、定义式,再讲解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和电容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二、学情分析学生没有接触过有关电容的问题,比较抽象,所以接受起来容易觉得生硬。因此,要充分利用实验和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多增加一些实验来增强教学效果。三、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邬夏波 《物理教师》2010,31(5):39-39,42
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选修3—1教材的第1章第8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的充放电实验现象和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电势差U的关系,这两个实验用传统的实验教具无法演示,其主要原因在于电容器的容量小,充放电时间太短,现象稍纵即逝,在指针式的演示电表中观察不到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实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沈瑞清 《物理教师》2011,(12):30-31
1教学困难所在 在高中电学中,电容器和电容的教学向来是一个难点.首先,电容器和电容概念的引入,对很多学生来讲,就比较茫然.他们既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电容器这么个东西,又不明白电容这个物理量为什么要这样定义;  相似文献   

7.
一、电容定义式的理解与应用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叫电容器的电容. C=Q/U=△Q/△U,这是电容的定义式,对任何电容器都适用.对一个确定的电容器,其电容已确定,不会随其电量的改变而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介电常数ε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公式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佛山市勒流中学 528322一、设计缘由电容器的电容,是高中物理一个比较重要、抽象的概念.教学过程中没有较好的方法和现成的教学仪器用来完成实验教学,笔者指导学生设计制作的二分法电容定义演示仪是在直流低压(16 V 以下)进行的比较精确的定量实验,采用(库仑)二分法巧妙地解决了测量带电量难的问题.本演示仪具有安全可靠、器材易备、操作简单、现象直观清晰、结果精确、性能稳定的特点.二、原理与目的1.根据 Q=It,通过观测维持石英钟走动时间的长短,来半定量地说明电容器带电量的大小.2.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及库仑实验中的二分法来解决带电量测量难的问题.通过测出电容器的带电量分别为 Q_1=Q,Q_2=(1/2)Q,Q_3=(1/4)Q,Q_4=(1/8)Q,Q_5=(1/16)Q,Q_6=(1/32)Q 时,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 U_1,U_2,U_3,U_4,U_5,U_6,从而来探究电容器的带电量 Q 与两极间的电压 U 的定量关系,最终归纳出电容的定义式.三、材料与器材J1202型高中学生电源(1个);UT2003数字多用电表(1个);电流表(0~10 mA)(1个);石英钟(1  相似文献   

9.
与在水箱里储水的方式完全一样,电荷也可以被储存在一个被称为电容的装置里。在实际应用中,会出于不同的原因而利用电容器产生短而强的电流脉冲。尽管实际中应用的电容器有各种存在形式,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它们都是由2块导电板或被绝缘体隔开的2块板子构成的。如果这2块板子之间有电势差,那么它们会带上等量异号的电荷,携带的电荷量与电压成正比。  相似文献   

10.
"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过程"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使学生明确电容器具有储存电荷的本领,正确理解电容这一物理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电容器的电容、电压和电量之间的关系比较抽象,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只讲解C=Q/U这个电容定义式或Q=CU,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安装一个演示电容、电压、电量关系示教板,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上述关系的理解。示教板电路如图所示。器材:G为演示电流计(指针可以双向偏转,配适当分流电阻,使指针偏转明显)C_1与C_2为1000微法的电解电容器,E_1=1.5V(一节干电池),E_2=3V(两节干电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选修3-1对电容器作了如下描述:"实验表明:一个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的电势差U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常数。"教师教学用书上介绍了"利用电容器放电测电容"和"用传感器做定量实验学习电容器的概念"2种方法,但都是用I-t图象求"面积"的方法求Q。由于电容器的带电量很难准确测量,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为此,笔者介绍一种自制"恒定电流源"方法:指的是在一定的条  相似文献   

13.
问题:试分析图一所示的电容器连接图,求出每只电容上的电压? 在无线电线路图中常会遇到电容器的各种连接。若电容器并联,则它们的电压相等,而电容的电量与它们本身的容量成正比。电容器串联时,每一只电容器上  相似文献   

14.
《电容器的电容》一节是《电场》这一章的重点与难点.其难点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点(电容概念难理解);二是实验(没有现成的教学仪器,并且静电实验难确保成功).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突破以下几个难点:  相似文献   

15.
谈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1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来定义电容C?如果直接用电容器充满电荷时所带的电荷量Q来定义电容C不是更简单吗?”学生常常这样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电容器概念、基本构造及基本作用。 2 理解电容概念 ,掌握其定义式 ,能分析电容有关问题 ,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 电容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电容器的充电、放电和电容概念。     【教具】 学生电源J12 0 2— 1(直流 (12V)、演示电流电压表 (± 10 0mA)、电解电容器 (16V2 0 0 0 μF ,16V10 0 0 μF各一个 )、平行板电容器、纸介电容器及剖开的电容器芯子、单刀双掷电键及导线 (用电容器、电键、导线自制电容示教板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教…  相似文献   

17.
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场”一章的重点,更是教学中的难点.故各级教学大赛中常常选它来考查参赛选手的教学能力,以便在评奖中有更好的区分度,也更好地体现大赛对教学的导向作用.但部分教师的处理往往局限于教材的定性研究,难以让学生信服,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教学大赛中,我们大胆尝试了定量研究并且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突破电容器的电容教学难点,利用日常用品制作成“电容器”,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容器放电过程,定量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因素,通过创新实验器材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电容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对同一电容器Q与u成正比但是要学生完全从理论上获得理解是不可能的,用直筒容器的盛水量与高度差的关系上类比也只能有助于理解,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就决定了实验是电容教学的最重要方法.在高中,有两种实验方法,即瞬时充放电法和缓慢充放电法,本文介绍的两种方法中,重点讨论放电情况,但结论对充电仍适用。  相似文献   

20.
一、电容定义式的理解与应用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叫电容器的电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