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拨开浮云     
说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时下热得灼人的或许莫过于“云”了.“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联手发力, “云”在中国以超乎寻常的规模与速度向各个领域蔓延: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社区云……以至于有人惊呼“云跃进”正在来临.“云”在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中也异常抢眼,刚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云”就至少出现17次之多.其中提到国家教育云基础平台、国家教育云服务平台,还有教育云资源平台、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以及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教育基础云服务、基于云服务的信息化管理等.日前还有报道称,某企业打造的“全球最大教育云”,已落户“中国首个绿色智慧云端城市”……  相似文献   

2.
地方     
<正>北京市建成全国首个大型育种云服务平台1月17日,由北京市科委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攻关研发的金种子育种云平台正式发布上线。该平台集成应用计算机、GIS、人工智能等技术,实践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的融合创新,构建全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互联网+"商业化育种  相似文献   

3.
去年以来,临沭县认真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推行“应用驱动”的核心理念,全面实施云技术支撑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快速打造全国第一家基础教育“云平台”.  相似文献   

4.
我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指数今日发布,该指数首次提出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的概念,为全面转变以“应试教育”为指挥棒、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质量评价观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1年“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与高等教育全面融合,智慧校园建设、教育云平台、大数据采集为智慧教育个性化发展创设条件。通过智慧教育视阈下高校教育智能评价模式建设前景分析,从平台、机制、团队建构等方面入手探索高校教育智能评价模式,设计智慧教育视阈下高校教育智能评价指标,以推动智慧教育理念、智能评价思维在高校教学育人各项工作实践中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6.
6月15日,中国教育电子行业的领导品牌——诺亚舟在北京举办了“百年树人·壮志凌云——诺亚舟云学习技术平台暨优学派全球首发新闻发布会”,正式推出了“云学习”技术平台及其首个应用终端——优学派。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互联网专家倪光南,创新诺亚舟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本国,国家教育部、周家知识产权局相关领导以及行业专家、媒体记者等共26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传统课程质量评价方法,更好地对课程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分析研究生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将“自设教学目标”与“普遍教学要求”,以及“指标量化”与“模糊分类”相结合的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价方法。基于该方法,建立了三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开发了基于云平台的课程质量评价系统。实践表明,该系统的应用能够兼顾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特点,有效提高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价工作的客观性与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成果名称:“创新驱动、追求卓越、融合育人”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获奖等级:国家级二等奖完成人:王战军、李明磊、周文辉、王茹、黄明福、刘欣、陈玲、王超、王贞惠本成果开创了“创新驱动、追求卓越、融合育人”的研究生教育学新学科领域育人新理念,打造了“资源共享、部门协同、环节互通”的研究生教育学“卓越共同体”育人新机制,构建了“胸怀壮志、交叉创新、协作品格、国际视野”的“四融合”育人新模式,持续多次在研究生教育学人才培养上实现突破:创建了全国首个研究生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成立了全国首个校级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编写全国首部研究生教育学教材《研究生教育概论》;创建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发起成立研究生教育研究国际学者联盟;连续11年发布《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师生团队深度参与国家研究生教育宏观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协助建立并完善了全国研究生教育学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4月8日下午,西藏自治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培训暨“停课不停学”演练动员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在拉萨召开。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霁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呈现多点频发态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压实领导责任,各级各类学校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停课不停学”应急预案落到实处,科学有效做好教育系统防控工作,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充分发挥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山东省临沭县全面启动了县域基础教育云平台、云空间建设应用工作,该县蛟龙镇初级中学迅速加入全县“教育云平台”建设的快车道,借“云”之力,该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风生水起,有效提升了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大大促进了镇域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临沭县依托“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在全国率先打造第一家县级基础教育“云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应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2.
云计算是现阶段新兴技术之一,在各领域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为顺应社会发展,在教育领域建立云系统成为教育行业重要发展趋势。云计算在教育行业的应用要结合教育自身特点,做到合理技术支持。教育云系统的成功创建要结合其多方面理论基础,通过系统理论分析后实现其平台搭建,再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和设计以促进教育云系统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13.
6月15日,中国教育电子行业的领导品牌——诺亚舟在北京举办了百年树人.壮志凌云——诺亚舟云学习技术平台暨优学派全球首发新闻发布会,正式推出了云学习技术平台及其首个应用终端——优学派。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互联网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行业,很多人说教育是下一个被互联刚变革的对象,其实,变革已经在悄然发生,国家建设的“三通两平台”工程就是推动变革的基础支撑之一。中央电教馆接受教育部的任务,建设“三通两平台”中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建设要求中央电教馆按照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利用云技术实现全国教育互联互通的工作云,能够为全国所有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支撑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张旭红 《学周刊C版》2019,(19):153-153
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高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者的学习模式。云平台环境对高中语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的运行,平台跟进的培训,“双评价”活动的开展,区域高中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资源+高中语文教师+学生+社区”信息化生态环境的形成,推进了全省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打造以平台为基础的高效课堂,强化平台家校互动,为学生创造更加美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东北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多年来,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转变工作方式,不同时期就业工作人模式创新引领方向。2002年建成全国首个区域性教育人才集散地;2006年和2008年率先推出"移动就业"和“视频就业”服务,建成轻忪就业平台:2009年承建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教育人才专业市场”,率先面向全国教育...  相似文献   

17.
"我们需要定期进行‘教育健康体检',建立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系统进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破解内涵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如是说。7月1日,上海市教委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同发布"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结果。这是全国第一份省级政府推出的学业质量报告。9月新学期伊始,上海市教委表示,上海将改变过去以学业成绩为单一标准衡量学生的做法,以“绿色指标”引导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早在2010年,上海市教委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合作提炼出一系列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构建了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而今年首发的“2011年度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结果”,无疑又让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成为今年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大热词。今年以来,国内各大媒体如新华网、人民网、东方网、《中国教育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教育》,及本z0]2012年第5、7、8期纷纷聚焦“绿色指标”,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大数据技术的模块构成和电子书包所包含的系统和功能,对电子书包中教育大数据的模块内容进行分析。之后,在评价内容上从课程内容学习、参与互动交流、考试与作品和课外资源学习四个方面进行了细分和聚类.构建了基于电子书包的个性化学习评价模型。在评价结果上,依据柯氏四级评估模式和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设计了基于教育大数据的个性化评价层次塔,该层次塔包括学习成效、概念转变、学习迁移和学习力四个层级。最后,结合教育大数据、教育云服务、个性化评价模型和评价层次塔,设计了个性化学习评价系统模型,包括信息采集模块、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块、个性化评价模块和可视化反馈模块,并通过云管理层实现对教育云服务平台、云存储池和云集群计算平台的调控和管理,以期为后面开展个性化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七一小学在数字校园建设方面基于学校实际需求,确立了“桌面校园、掌上校园、联通校园、智慧校园”的总体建设目标和核心需求,确立了“云端同步、灵活简便、丰富多彩、覆盖家校”的应用目标,采用先进成熟的云计算平台和技术架构,融合移动互联网模式,以资源共建共享和活动互动展示为中心,在云校园平台上开发了教师云资源和新媒体互动系统,既满足了管理办公、文化宣传等日常需求,也满足了教育教学的核心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广州大学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应用需求,提出了采用云计算技术支撑数字校园应用的整体方案,介绍了云计算平台的构建思路以及数字校园各应用系统在云平台上的部署策略,最后针对云平台半年多的运行监控结果进行了分析及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