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教师》2019,(11):F0003-F0003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竹第二小学位于秀峰山下、湘水之滨,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共同孕育了这一方福地。学校因竹而名,源于清代文人郑板桥的《新竹》诗。自2011年7月建校以来,学校坚持将“竹文化”与教育完美结合。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始至终,以“竹”坚韧不拔、虚心劲节、蓬勃向上、朴实优雅的特色文化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2.
"新竹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这句诗以新竹之高、恶竹须斩的方式,向我们强调了吐故纳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所以,广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毫不犹豫地挣脱传统教学模式的藩篱,积极主动地革新教学模式,从而使语文阅读教学焕然一新。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革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这一话题进行如下漫谈。  相似文献   

3.
<正>位于天目湖源头的江苏省溧阳市平桥小学是江苏省中小学特色文化建设课程基地。十余年来,学校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致力于"竹文化"特色建设,用心打造独特而亮丽的办学名片。学校以竹子为载体,以"竹文化"为内涵,以强化育人功能为目标,着力建设"竹韵特色"的校园场域文化,营造多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竹资源和悠久的竹历史,竹文化符号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产物,是华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竹文化符号是"符形"与"符意"结合的二元关系,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也蕴含着深刻的审美意味。墨竹符号不仅是君子人格的象征,而且是时代精神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教师》2019,(11):F0002-F0002
不管是曾经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马栏山小学还是到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竹第二小学担任校长,郑湘莎始终都有一种意识,学校文化应该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和灵魂。来到新竹第二小学后,她首先想到的便是带领团队将学校的“主文化”理念系统化、实践化、让它浸入课堂,根植到学生们心中。一、如“竹”般虚怀清雅:课程文化汇聚特色“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相似文献   

6.
竹文化与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文化是以竹为载体的文化复合体。竹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以竹装点的园林山水,以竹为材料的建筑景观、手工艺品,竹食品,竹文化节皆显示出竹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竹文化旅游的潜在市场。发掘利用竹文化资源,发展竹文化旅游,对丰富旅游内容,提高旅游品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都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听说有个专门介绍竹子的特色网站小有名气。打开这个由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师生共同创建的“汇竹文化园”网站,百竹林、汇竹园、听竹堂、新竹社、紫竹馆……顿时就让人有种徜徉竹海的意境。在活动中体验竹文化“全世界约有竹亚科植物1000  相似文献   

8.
正学校地处苏浙皖交界的竹海之乡,得太华山之灵气。学校依托得天独厚的竹文化乡土资源,着意文化育人的理念,以校训"亮节向上"为学校精神的核心,从多方面入手,打造竹文化特色学校。首先,围绕竹文化特色,精心营造育人环境:高大挺拔的校训石、美丽典雅的竹文化长廊、风情万种的汇竹园、匠心独运的竹艺吧、内涵隽永的"竹之七德墙"……一步一景,景景育人。其次,以"善扶  相似文献   

9.
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综合工程,需要有机协调与整合多样资源,从而实现育人目标、办学目标。只有摒弃粗放型管理、扬弃精细化管理并逐步优化、转型到以文化为载体管理的高度,才能够步入管理的坦途。以文化为载体优化育人目标、以文化为载体优化办学理念、以文化为载体优化干部管理、以文化为载体优化教师管理、以文化为载体优化学生管理,实质是回归管理的原点、抓住管理的本质——对"人"的管理,进而走上通往管理成功的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竹"是中国古代文学意象群中常用意象之一。竹意象从早期实践生活中衍生出其文化内涵,并进一步生成其雅文化的文化品质。基于不同的意象使用空间,竹意象的文化内涵也会发生一定的迁移,竹意象与君子道德文化、竹意象与名士自由文化以及竹意象与禅宗文化等等构成了竹意象在中国文学中多元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1.
打造竹文化校园,要依据当地的地域特点,抓住"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特别意蕴,寻找和探索竹的品性与教育之间的关联,从竹的品性中提炼学校的精神文化。溧阳市平桥小学以此为突破口,营造竹文化的育人环境,开展竹文化背景下的"扶持教育",实施竹文化校本课程,在竹文化的主题活动中彰显文化育人的魅力,努力打造主题学习、课程研发、实践体验、专业成长和资源共享五大中心。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大连市甘井子区新华小学举办了"生命如竹"主题艺术节。学校以竹文化熏陶为特色,使学生爱上了与竹有关的系列活动,特别是全校学生人人都能吹奏悠扬的笛曲,使学生的学业、品格进步很快,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这里围绕该校艺术节,选发了朱卫红校长的短文和几位同学的文章,内容生动体现了该校倡导的"以竹比德、以德铸魂"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竹资源非常丰富,是苏南地区重要的竹产业基地。宜兴市太华小学依托地域资源,创设"竹文化"特色学校文化。校园中"竹文化长廊"、"汇竹园"、"竹艺吧"、"竹之七德文化墙"等诸多竹文化景观美观古朴,别具一格;竹娃俱乐部、竹文化校本课程、竹文化艺术节……太小的少先队员们在文化浸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秉承"亮节向上"的校训,快乐成长——"小小竹子节节  相似文献   

14.
姑苏的竹     
<正>古人有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竹,是姑苏这座水乡古城人文历史的重要载体,滋养出吴文化雅不废俗的特点。园中栽竹,文人咏竹,就连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处处与竹“结缘”。论苏州园林之竹,当从沧浪亭开始。沧浪亭自宋代苏舜钦筑园以来便以修竹为盛,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栽竹最早、竹的品种最多的一座。苏舜钦所写的《沧浪亭记》中,既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之言,亦有“澄川翠干,  相似文献   

15.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分量和重要性是无须多言的。古代文人因爱竹而种竹、赏竹、咏竹、画竹,以致至"身与竹化"。竹子与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密切相关,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6.
要竹书文化指竹作为书文化的载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而广义的竹书文化则超出这一范围。虽然竹简使用早已停止,但竹作为造纸原料在我国一直未变,而且竹书考订整理研究前途广阔,因而可以肯定,中国竹书文化将继续被弘扬光大。此外,本文以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正世纪为两个分界,对中国竹书文化的三个历史时期作了简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竹文化是根植在中国传统诗性文化土壤上的一种价值创造,它承接了孔子的诗教.这种诗教追求诗化的人生和人生的诗化.因此,中国竹文化具有一种特殊的诗性德育的价值.从孔子的"比德"和"三月不知肉味"到苏轼的"无竹令人俗";从郑板桥的"种竹似培佳子弟"到个园的园林艺术;从传统社会的竹文化到市场经济中竹园宾馆的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看到了中国诗性文化的薪火相续,感受到了诗性德育的魅力.竹,常绿不衰,中通外直.中国传统文化中,"竹"有一种善美合一的诗性之美,它是正直、虚心、有活力的人格象征,在竹的背后有一片陶冶人格的诗性的文化海洋.竹对人有着妙不可言的教化力量,它使道德境界涵蕴审美境界,审美境界附丽于道德境界,这种力量是理性所不能概括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将闽西红色文化与绿色"竹文化"结合推广,利用"竹"这个标志形象物塑造出具有特色的红色竹文化旅游形象物,打造出一个具有特色的闽西旅游形象品牌.在具体的实施规划中,运用到关于企业形象设计的一些基础概念,以红色文化加竹文化的一些特征表象模式来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旅游视觉识别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画家与画竹     
我国是竹的王国,植竹历史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不少书画家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大量咏竹、画竹的佳作,为竹文化平添了艺术光彩. 宋代画家文同善画墨竹,开创了"湖州竹派",被后人尊称为墨竹绘画的鼻祖.据传,他曾在居处遍植竹林,经常以竹为伍,细心观察竹的不同形态及在晴晦雨雪等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变化,做到"胸有成竹".  相似文献   

20.
陈陆冰 《师道》2023,(10):51-52
<正>提到竹,我们的脑海会产生哪些联想?是它耸立的身姿还是苍翠的枝叶,或是那片清幽苍翠的竹林?是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还是白居易的“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抑或是郑板桥的“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在我看来,中通外直,生而有节是竹最高境界的风骨,也是为师之道。良师堪比翠竹,竹之道亦是师之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