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微型课题"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一系列问题作为课题,以已知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建构知识体系为指向,以探究真实问题为指针,以期促进学生主动活动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形态。课题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式和内容都是多样的,涉及的知识面较为广泛,需要采用的探究方式也是多样的。学生仅靠自身的能力或基础,往往不能及时满足学习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在"微型课题"式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微型课题"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系列问题作为课题,以已知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建构知识体系为指向,探究真实问题为指针,以期促进学生主动活动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形态。[1]题活动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研究、主动学习、主动创造。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相似文献   

3.
物理"微型课题"学习是教师通过对物理教材内容和学习内容适当处理,把教学内容转化为课题,并以课题为中心,以知识建构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以探究真实问题为特征,选择和确定适合个体知识水平进行探究的问题,以学生获得主动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形式。农村初中物理开展"微型课题"学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了解学生实际,整合有效资源;提高教师素质,确定教师的主导地位;跳出知识本位主义,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念。  相似文献   

4.
大学专业课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是: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创设研究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主动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和学习能力;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协作学习"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5.
设计过程是时间连续和空间延续的一种思维活动,是知识获取和物化的过程,其新的思想和方法将有助于服装设计的多元创新理论的建构与实践。襄樊学院针对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实行课题教学,引导学生从多方位的知识领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为主线,并将课题教学延伸到社会,创建实验实践基地,逐步形成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有机的将学问性的知识与体验性知识、单一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社会课题与学生问题、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突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是以大主题、长周期、重过程、慢节奏为课程的教学原则,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实…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教学中的痛点问题,提出在应用驱动视角下构建VR设计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以能力、素养为导向实施教学创新:基于布鲁姆认知进阶模型,按企业级游戏项目开发流程构建工程化知识体系,作为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与逻辑起点;探索学生作业进阶式教学模式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路径,设计“学习课题化、课题项目化、项目成果化、成果可视化”的教学实践环节,促成学生课设作业实现四级进阶,锻炼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促成素养、能力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新工科的建设和发展,如何培养具有原创性思维的优秀人才,成为我国“卡脖子”困境及新工科背景下的重要课题。以“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分析目前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原创性思维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从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在课程知识体系方面,指出需要从知识体系的纵向发展、局部重构、内部关联和横向演化四个方向进行重塑,以适应当前新材料、新技术发展变革的新范式;在课程教学模式方面,提出基于课题小组的深度学习、基于创意竞赛的拓展学习和基于校企互访的工程学习三类创新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科研项目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具体的科研任务作为课题研究内容,将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知识准备与项目的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结合,把课题的研究纳入到项目的体系下运行。通过基于项目的研究生能力培养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转化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育人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借鉴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参与北京市教委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相关课题的实践经验,构建了基于能力矩阵的高职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岗位能力为基准确定学生学习目标,以岗位环境为依据营造学生学习环境;将知识体系与岗位能力体系相结合,构建行动导向的教学体系;制定能力目标等级矩阵,结合学生个体实施差异化教学。  相似文献   

11.
高中新课程标准体系下,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及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2.
探究性实验题一般以研究性小课题作为试题的内容对象,以实验为研究手段、模拟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课题展开研究.探究性实验题,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3.
一、让学生学会选择,自主确立小课题研究是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以探究的问题为载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小课题的选择是研究的关键,所选的课题是否合适,对研究活动是否能顺利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生活类课题。我积极引导学生把生活类问题转化为课题,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为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如学生确立的“我校学生双休日收看电视状况的调查”,“我校学生压岁钱的调查”、“同学不完成作业原因的调查”、“学校课桌椅的调查与设计”等课题,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之中。2.社会类课题。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对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动力学的启发式教学进行了探索。从动力学最基本的概念出发,根据常规的思维模式,以问题为中心,对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动力学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梳理。以生活常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为基础,通过设问和解疑,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辩证法为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自身的开放性的知识构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问题。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体现每个模块独特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了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这套新教材编写的主要指导思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其中,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中选择有兴趣的问题或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或课题,并获得知识和体验的一种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以接受性学习为基础的,有它的许多优点:能够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校课程与知识体系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从现代知识观探讨了知识体系、知识类型、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等,并以《大学物理》课程内容构成为例说明由知识体系构建课程内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化学探究教学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展开的教学活动。在进行探究教学之前,必需选择有价值的探究课题。何为有价值的探究课题?探究课题又有何特点?怎样发掘、设计有价值的探究课题?本文就此类问题谈谈我们之见。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能力和素质是工程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三大要素。然而,我国本科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及素质培养的问题。本课题在对国外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工程型人才培养现状,并在加拿大“以能力为基础”的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下,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各种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从而形成了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体系和组织实施框架。经实践证明该培养体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永恒的命题.文章以培养我国地理学领域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和出发点,探究以"5G"为核心能力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了"3+4"多元研究型教学体系.该体系包括基于"专题报告、现实问题、课题项目"的三种教学模式,采用"问题情境、专题报告、实验探究、案例分析"四种教学方法,并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形成了一个适合于地理学学科特点的多元研究型教学体系.该体系强调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以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刘明生 《考试周刊》2012,(14):139-140
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描述和表达,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它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究者"的位置上,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设生物教学情境,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大环境,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