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桑文波 《现代语文》2010,(10):91-92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2.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忍辱负重的爱国思想,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难点】理解"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刘和珍等青年的爱国情怀2.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高标人格【教学重点】1.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时代意义观照2.作者为正义呐喊的大无畏精神探析【教学难点】1.理解和探究文中有丰厚意蕴的语句2.探究鲁迅作品“忧愤深广”的特点【教学方法】点拨启发对话互动合作探究【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著名作家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幸的是,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土"和"子"两个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熟记字形,规范书写。3.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自然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爱自然、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拓展延伸,激发爱自然、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欧阳 《科学启蒙》2010,(1):42-42
【原诗】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释义】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  相似文献   

5.
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私,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陆游《放翁家训》【注释】挠:弯曲。【译文】靠扭曲人格来达到富贵。靠出卖道义来获取私利。这是我们家最厌恶的。子孙后代都要警惕。【评价】陆游不仅是爱国诗人,而且在伦理学、哲学等方面也很有建树。他不仅加强自身修养,而且注重后代的道德教育。他的这段家训,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他的高尚人格。可见,他能成为历代景仰的爱国诗人,正是以这种人格为基础的。民习礼义,易与为善,难与为非。苏辙《李之纯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译文】人民学习了礼义之后,就容易去做好事,而不容易去做坏事了。【…  相似文献   

6.
水色 《科学启蒙》2010,(5):42-42
【原诗】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上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元晴却有晴。  相似文献   

7.
【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2.学习爱国青年渴求真理、直面人生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悦"读书目】《爱的教育》【作者简介】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中文版权目录1908),出生于意大利,是意大利19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20岁时他从军校毕业,加入军队,开始写一些具有爱国风味的短篇故事,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意大利军旅生活》。  相似文献   

9.
分析比较屈原、杜甫、陆游爱国诗的异同。从忠君、忧国议其同;从爱国思想表达的深度、时间长度、题材范围及创作方法论其异。  相似文献   

10.
【拓展视角】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忠君爱国的精神和独立不迁的人格后世传诵千载,尤其在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东山再起     
<正>【释义】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重新得势。【语出】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遣兴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人物】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东山,也不愿做  相似文献   

12.
【背景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怀越发浓厚,但对于“什么才是爱国”“爱国体现在哪些方面”等问题,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领他们找到答案。我班大部分学生居住在朝阳区东坝,但他们对自己的家乡了解甚少,从家乡名字的由来到历史变迁,都值得他们自己去探索、了解。  相似文献   

13.
唐词     
渔歌子 【唐】 张志 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相似文献   

14.
【原诗】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①忽西落,池月②渐东上③。散发乘夕凉,开轩④卧闲敞⑤。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⑥无知音赏。感此⑦怀故人,中宵⑧劳⑨梦想⑩。  相似文献   

15.
杜甫是中国历史上富于悲悯情怀和爱国色彩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历经唐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的丰富阅历,注定了他的写实诗风与忧国情怀。  相似文献   

16.
郭素芬 《中国德育》2014,(13):29-33
正【活动对象】八年级学生【活动缘起】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尤其是在全球化境遇下,对中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国家认同意识与浓厚的爱国之情,从而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为此,学校各班级立足学生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7.
典故三则     
后起之秀 【原典】 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隽望,真后来之秀。” 唐·房玄龄等《晋书·王忱传》  相似文献   

18.
【原诗】滁州①西涧【唐】韦应物独怜②幽草③涧④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⑤无人舟自横。【注释】①滁州:古代州名,辖境相当于现在安徽滁州、来安、全椒三市县地。②怜:喜爱。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④涧:这里指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  相似文献   

19.
【写作导引】火箭是谁发明的?中国人。公元1000年(宋真宗咸平三年),士兵出身的谋士唐福,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枚火药火箭:在竹  相似文献   

20.
南宋四名臣之一的李纲,“一身用舍为社稷生民安危”,忠义之气永留史册。他虽“未尝以词名”,然“爱国忧国心,愤发几悲咤”的浩然之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词人,“代表着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