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作文》2007,(11)
成分赘余是语言运用中常见的语病,成语的运用中突出存在这样的问题。以下是考试中常见的易误用的成语。1.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禁不住,抑制不住。原指热衷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  相似文献   

2.
严景东 《学语文》2008,(3):32-32
一、客观题 安徽卷“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这两年共有4道客观题,07年是“错别字、成语、语病和连贯(排序)”,06年是“错别字、成语、语病和得体”。全国卷也是4道题,06年考的是“错别字、成语、语病和连贯(衔接)”,05年考了“错别字、字音、成语、语病、词语辨析(实词)和语意明确(歧义)”(共3套卷子,安徽用的是“错别字、成语、语病和语意明确[歧义]”)。  相似文献   

3.
报刊中词语误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是作者不理解词语意思。下面选例解析,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例1:成语中女性专用的成语,误用于男性,如“年过(?)梅”。(《成语运用中的语境限制》)  相似文献   

4.
成语误用例析江苏摇王云鹏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形式简洁意思精辟的固定短语,辨析成语运用正误是中考相对稳定的试题,它尤其考查那些使用频率较高但易出错的成语。成语误用主要有曲解词义、褒贬误用、用错对象、前后矛盾、搭配不当等几种形式。一、曲解词义望文生义最易曲解成语,有些成语仅从表面理解往往与本义相差甚远。例1摇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2003年北京海淀卷)句中“深居简出”中“简出”被曲解为“简单出门”,而该词的真正意思是“很少出门”。曲解成语的主…  相似文献   

5.
姜有荣 《高中生》2012,(12):14-15
因介词误用或缺失而造成的语病在高考语病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此,本文结合高考试题对这一类语病题进行梳理,以供考生复习时参考。一、介词误用或缺失造成表意不明  相似文献   

6.
成语以其形式精练、内容丰富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自1992年以来,一直是高考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设题是成语考查的常见题型。本文以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中“误用褒贬”的题干作为例子进行分析,以帮助同学们学会判断成语褒贬混淆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严华银 《新高考》2004,(3):10-11
语言知识这部分内容,高考主要放在第Ⅰ卷的第一部分。一般情况,这部分计6题18分。它涉及的主要考查内容有:字音认读、错别字判定、词语选择、成语使用、语病诊断等。其中,语病是考查的重点,以2003年全国卷为例,第4题“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第5题“没有语病的一句”,第6题“语意明确的一句”,都属于这一范畴。这表明了命题者在语言知识部分考查能力的倾向,我们应在复习的最后阶段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说到成语,相信每个同学都非常熟悉,大家张嘴就能说出不少成语来。其实成语就是一种固定短语,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简洁的形式,同学们都很喜欢使用它们。但是成语的来源实在很杂,在使用过程中,意思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不少同学在运用成语时会出现误用现象。为了让大家对成语误用现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来  相似文献   

9.
句中使用并列成分可使句子表意严密完整,但若误用并列也极易造成句子费解甚至导致语病。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语病题中,因并列误用而造成的语病屡见不鲜,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成语辨正     
前言1、辨正(也写作“辩正”)的意思是辨明是非,纠正误用,也就是要求准确地使用成语,防止误用和混用。2、要准确地使用成语,首先要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不单要了解整个成语的意义,也要了解成语中各部分的意义。分析成语中各个字词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成语,而不致念错音、写错字和不合规范。掌握成语  相似文献   

11.
最近,看到学生作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这个观点虽然貌似正确,实则不刊之论,经不起推敲。”文中的“不刊之论”是望文生义的误用。还有一个成语“文不加点”也是经常被误用,如:“朱玉林的作文水平不高,经常是文不加点,词不达意。”“不刊之论”的误用,主要是由于对“不刊”的意思不了解,以为“不刊”是“不能刊登”或“不够刊登水平”的意思。实际上,“不刊”是不可删除的意思,指的是文章用词精当,难以删改。杨雄在《答刘歆书》中有这样一句:“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这里的“不刊”便是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意思。“文不加点”的误用,是由…  相似文献   

12.
余树财 《高中生》2012,(36):14-15
因介词误用或缺失而造成的语病在高考语病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此,本文结合高考试题对这一类语病题进行梳理,以供考生复习时参考。一、介词误用或缺失造成表意不明介词虽然是一个虚词,不构成句子的主体,但介词的误用或缺失,有时候会造成句子的歧义。例1(2005年高考湖北卷)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所形成的固定短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出现用错的情况,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常常有成语辨析方面的题。因此,了解成语误用的类型,对正确使用成语,不无神益一本文将结合有关例句,就成语使用中的错误,作一个简单的归纳分析一一、望文生义由于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仅依据字面,凭想当然来使用,导致误用。l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大不加点:文章写成,不用涂改,点:涂改而上句把它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的意思。2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  相似文献   

14.
论作弊     
最近看到一道语病题,其中有一句是关于考试作弊的,说“当前学生考试作弊并不鲜见”,意思是考试作弊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此言甚是。这两年的高考,已在考场内使用了手机屏蔽仪,效果自然  相似文献   

15.
成语因其大多脱胎于古诗文,其意义、色彩、使用对象等古今有别,若使用不当可造成使用谬误.语文高考试卷历年涉及此类题目.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归纳出以下几种成语误用类型,如果在熟悉掌握成语意思的基础上,把握"词不离句"的原则,把成语与具体语境结合起来考虑,就可以有效防止成语误用.  相似文献   

16.
成语在音、形、义方面都存在误解误用现象,其中语义误用现象最为突出。望文生义、断章取义、不明典故是成语语义误用的三个方面。文章以三个容易误用的成语为例,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对成语的语义误用现象进行了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对成语的误解误用现象进行了简评。  相似文献   

17.
容易混淆的同音词瑕不掩瑜和瑕不掩玉“瑕”是玉上的斑点,“瑜”是玉的光彩。这个成语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成语原意并不是说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了“王”,所以“瑕不掩玉”的用法也是由于同音相混造成的成语误用.势不可当和势不可挡“当”是抵挡、阻挡的意思。这个成语...  相似文献   

18.
成语是一种结构简炼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现实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近几年的高考特别关注成语试题的考查,以此来检测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概括起来,成语运用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不明词义而误用成语。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是以整体来表达意义的,我们不能把成语理解为四个  相似文献   

19.
成语运用题,命题点往往落在对成语的准确理解与运用上,笔者从各地中考试题中归纳出以下成语误用常见的类型: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例1他太高傲,平时总是目无全牛,一个人也不放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成语成千上万,高中生做成语误用题自然有一定难度。成语误用主要包括九种类型: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色彩颠倒、重复赘余、主客混淆、词性判断失误、与前后文相矛盾、夸大夸张、歧义。掌握了成语误用类型,同时注重平时积累和记忆成语的技巧,攻克高考语文成语误用题就能实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