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应当怎样做教师?一、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社会主义国家的教师,应该像徐特立先生所说的那样既当“经师”,又当“人师”,徐老说:“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学科知识的人,他应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世上既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教师义不容辞的道德义务就是塑造学生的心灵。一位教师能否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道德义务,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教书与育人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教书…  相似文献   

2.
“两课”教学中如何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大学教师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和善于育人的“人师”,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两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就要塑造自身健全的人格,以此来影响学生;要坚持“两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超越性、先导性;要努力学习,积极创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经师易得,人师难觅。”魏书生教书育人的艺术是人师的艺术而不是经师的艺术。“经师”和“人师”的区别,简单地说:人师既教书,又育人;经师只教书,不育人。在中国,人师有着深厚的传统,一部教育史主要是由他们写下的;孔子是人师,颜之推是人师,蔡元培是人师,陶行知是人师,叶圣陶也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古以来对教师的称谓就有“经师”与“人师”之别,盖有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之说,“经师”乃知识之师、专业之师,“人师”乃德性之师、教化之师,“经师”乃为师之必要条件,而“人师”乃为师之充要条件,“经师”由艺臻道后才能成为“人师”。立德树人的实施主体为教师,只有从“经师”走向“人师”,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然“人师”的养成面临现代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功利主义追求现实利益、理性主义忽视美善德性等挑战。“人师”之质,在于胜理行义,将教书与育人真正融为一体,在于经明行修,不仅通晓理论而且德行端正,言教与身教真正合一,在于德行道艺,不但自己明道还要有传道善教的艺术,由此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5.
学海一勺     
人师·经师东汉时候,有个叫袁宏明的学者说:“经师易遇,人师难求。”这句话后来常常用来勉励教师要作人师,不要做经师。什么是人师?人师是指德行、才识卓越,可作学生表率的人。《荀子·儒效》:“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韩诗外传》:  相似文献   

6.
漫谈教师要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高玉海,李向阳教书和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天职。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才能成为合格的教育人才。教育家徐特立同志认为教师的职责应是“人师”和“经师”的统一。他说,教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师(因为过去教...  相似文献   

7.
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天职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古以来,为人师表就有两个人格内涵:一是“经师”(教知识),二是“人师”(教做人)。古人有“经师易遇,人师难求”之叹,是在强调教书容易育人难。所以,为人师者当正心...  相似文献   

8.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养者,学生思想灵魂的塑造者,还是职业道德的倡导者、实践者。因此,教师既要当“经师”又要做“人师”,要有为人师表的崇高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9.
“师范”这个词,并非外来,它最早见于汉代杨雄的《法言·学行》篇:“师者,人之模范也”。人们常说,“为人师表”,这个“表”是“表率”,也可谓“模范”之意。可见,自古以来对“为人师者”要求都是很严格的。古人袁宏在《后汉纪》云:“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因此,要真正成为“人之模范”,并非易事。卓越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同志在论述教师时也指出: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只是教学问的;“人师”是教行为的,就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时是经师,育人时是人师。如果经师和人师集于一身,那么一个教师就可以成为名师。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经师好做,人师难当。人师必须懂得并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
一、德与识的统一,人师与经师的合一师德建设必然要求德与识的统一,即人民教育家徐特立所概括的“人师与经师的合一”。人师,即为人之师,教人为人之道。就“人师”而言,师德建设应着重于以下两点:1以诚为首,坦诚为人是做教师的基石。教师惟有诚实,才能心正,心正方能人正...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时是经师,育人时是人师。如果经师和人师集于一身,那么一个教师就可以成为名师。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经师好做,人师难当。人师必须懂得并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3.
徐特立同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朱德同志赞誉他是“当今一圣人。”徐老积几十年办教育的实践经验,对如何做一个好教师的问题有不少精湛的见解。他曾指出:“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把徐老有关师德的论述概括起来,他对教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要求。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首先是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传授为人之道,就是育人,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授业解惑”,就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就是教书。古人称“授业解惑”者为“经师”,称“传道”者为“人师”,我们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应该同时具备“经师”和“人师”两种品格。班主任老师既应当好“经师”,尤应当好“人师”,还要学会在当好“经师”的教学活动中当好“人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学生提出的严格要求,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带头履行,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带头做到、做好,处处给学生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是核心,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正如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徐特立所说:“教师应该既是‘经师’,又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而‘人师’就是教行为,是教学生怎样做人的——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二者的合一。”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也是多变的,而且学生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心灵的窗口向老师敞开,所以要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肖雅思 《江苏教育》2023,(25):55-56+59
<正>家校沟通是一扇展示教师良好师德师风的窗口。如何艺术地与家长有效沟通,并把握好“尺度”,不越红线,以良好师德师风架设家校共育立交桥,是值得每位教师不断探索的职业命题。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人师”应眼中有“光”,赏识学生的长处;应胸中有“情”,打开家长的心扉;应心中有“爱”,书写师生共同成长的故事。在师生互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高等院校要努力培养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个务必”重要论断对于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价值。在思想引领、品格塑造和行动激励等方面,基于“三个务必”培育“时代新人”,以思想为引领,筑牢“时代新人”精神之魂;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推进实践载体建设,助力“时代新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特殊学生的教育需求,对特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德行涵养提出特殊要求。基于“经师”的视角,新时代特教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同步推进教育研究与课程建设,不断增加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成为特殊教育的专业引领者,育人成才;基于“人师”的视角,新时代特教教师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师德师风,做到与生共情,成为学生言行的示范者,正己达人。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成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是指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专业课教学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作为隐性教育与思政课的显性教育互为补充,形成育人合力。成人高校学生大规模在线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师应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运用大数据、智慧教育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培训,开展教师课程思政评选,健全评价体系,激励教师发挥主体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专业课教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大先生”。  相似文献   

20.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就当下中学教育而言,经师与人师是同样难求的,所以你做教师后切记要多读书,将经师与人师之重并于同列……”导师临近毕业时的叮嘱时常提醒着我。而今,我也时常询问自己,是否“有违师命”,是否于教育教学心安、无愧。逝者如斯,细数从教以来之言行,尚积极、勤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