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深入考察与分析了农民工“留守子女”问题的由来及“留守子女”的成长现状,指出解决农民工“留守子女”问题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提高“留守子女”素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打工,他们当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家里,于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子女出现了。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子女”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家庭环境发生了变化,他们的生活、教育状况如何?如何更好地加强对“留守子女”的教育管理呢?去年六月至十二月,我县就“留守子女”的数量、生活状况、教育状况进行了专项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实地了解、召开座谈会、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留守中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我国人口流动的学者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中有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家庭称之为“留守家庭”,将该家庭子女称之为“留守子女”。本文将正在上中学的这些“留守子女”称之为“留守中学生”。“留守中学生”思想、学业及品行状况令人堪忧,笔者认为,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留守中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是加强和改进这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4.
符礼科 《辅导员》2010,(18):11-12
网络上“父母最让你不能忍受的行为……”的问卷调查,网友最反感的前三项分别是“不擅鼓励子女,常打击子女(包括贬低、嘲讽等)”“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自己”“永远将子女看成不懂事的孩子,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而这三项,恰与“父母皆祸害”小组中组员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内容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何谓“空巢家庭”?这是以“鸟儿飞去,巢儿空空”作比喻,指那些子女长大后纷纷离去、只剩下老年父母孤守的家庭。按中国的传统习俗,子女长大成家之后,父母依然与子女住在一起,享受晚年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可是,如今这种习俗已很难保持了,出现了许多二老相守或一老独居的“空巢”家庭。这种“空巢家庭”是怎样形成的呢?直接原因主要有:一、改革开放使人们改变了传统观念,“父母在,不远游”已成为过去。上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年轻学子纷纷到国外求学、求职,把老年父母留在国内。同时,许多子女成年后,陆续到外地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6.
请关注“留守子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广大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挣钱,家里只留下了“六·一”、“九·九”部队驻守。“留守子女”的人数之多令人咋舌。报载:一所农村学校有23个教学班,842名学生,其中,“留守子女”455名。占学生总人数的54.4%,数量之庞大,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如何教育好“留守子女”,使他们健康成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留守子女”大多由祖辈代管。祖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代沟和认知代沟,加以传统的文化积淀因素,多数隔代管理只能是动物式的哺育,只供给吃穿,疏于对学生心理健康和正常人格的培养。因此,得不到父母呵…  相似文献   

7.
巴洛察 《家庭教育》2011,(11):46-46
在我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林则徐以禁烟抗英的壮举震惊世界,也因治家严谨、教子有方、重视德育而被人称道。他为官常匹马上任,把妻子儿女留在家乡,平时教育子女只能通过鸿雁传书。封建社会,人们把读书看得很重,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林则徐却是一方面教育子女要“敬师勤读”;另一方面教育子女要学种庄稼,向儿子灌输“农民为世间第一等最高之人”的思想,督促他们“黎明即起,勤学稼穑”,可谓用心良苦。  相似文献   

8.
“SFCE协同教育”是促进“双迁子女”(随迁子女和拆迁子女)融入城市化的路径。我们把“双迁子女”SFCE协同教育共同体的教育目标确定为五个方面:一是让“双迁子女”感受到城市生活、学习的快乐,使“双迁子女”对学校、家庭、社区、父母所在的企业有认同感、亲切感,并产生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亲切感;二是让学校成为“双迁子女”家庭、社区群众、服务企业员工心目中的“和美”学校,让“双迁子女”能够欣赏到校园的美丽,接受到教师的关爱,收获同学的友情,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三是让“双迁子女”家庭,在学校、社区机构和“双迁子女”父母所在企业的帮助下,成为和睦的家庭,让家长掌握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够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化解分歧,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9.
《教育》2007,(9S):6-6
8月21日,湖南省工会2007年“金秋助学”活动启动,32名省内困难职工子女和农民工子女均得到省工会5000元的现金资助。今年,湖南省工会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目前,湖南省各级工会已筹集助学资金2067万元,计划对53065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进行助学援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丁勤 《老年教育》2006,(10):28-28
子女对老人不孝,原因有三(1)子女攀比心理。许多事实证明,越是子女多的老人,出现子女不孝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就是子女之间互相攀比,有的是比谁对老人孝顺,而有的是比谁对老人不孝。(2)子女依赖心理。子女多了,相互之间产生依赖心理,也就是平时说的“踢皮球”。有人针对这一现象感叹:“一个儿子是个儿,两个儿子半个儿,三个儿子没有儿。”(3)嫌弃老人。有些子女看到父母老了,病也多了,不但不能帮助自己,反而还给自己带来许多经济、生活上的负担,进而嫌弃老人。  相似文献   

11.
连日来,我们分明听到我国义务教育朝着公平的方向进步的跫音。先是长春市宣布取消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女“借读费”,副市长公开阐述了理由——基于农民工对城市的贡献,他们的子女应该享受城市的教育资源。然后是陕西省宣布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女免收“借读费”,并不得把农民工子女单独编班。接着,3月25日,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各  相似文献   

12.
丁勤 《老年教育》2006,(8):26-27
子女对老人不孝,原因有三:(1)攀比心理。许多事实证明,越是子女多的老人,出现子女不孝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就是子女之间互相攀比,不是比谁对老人孝顺,反而比谁对老人不孝。(2)依赖心理。子女多了,子女之间有某种依赖心理,也就是平时说的“踢皮球”。有人针对这一现象感叹地说:“一个儿子是个儿,两个儿子半个儿,三个儿子没有儿。”(3)嫌弃老人。有些子女看到父母老了,病也多了,不能帮助自己做事,反而给自己带来许多经济、生活上的负担,进而嫌弃老人。  相似文献   

13.
家长会辨析     
一般中小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这已经形成老规矩,以致一代又一代的成年人,因获得“家长”资格,少不得尝尝“家长会”的滋味。过去说“母以子贵”,那是指儿子学成以后的结果,如今家长就能从“家长会”上尝到子女成长带来的酸甜苦辣。学校召开这种会议的出发点,恐怕主要不是为了听听家长的“宝贵意见”,而是有话要说:学校有什么要求,你们的子女在学校表现如何,使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至于家长,主要关注的还是学校老师的意见。仿佛无形中约定,家长只“带着耳朵”,正像他们的子女主要“带着耳朵”到学校“听讲”、“听…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论述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导致的亲子教育缺失给“留守子女”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学习成绩普遍比正常家庭子女差,人格缺陷令人忧,行为问题多。产生这些不良影响的原因有家庭监督失控,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日常生活环境和学校及社会环境的不良等。最后呼吁并建议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使“留守子女”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博览     
品德培养从细微处抓起 古人关于“大”与“小”的关系,有许多富有哲理性的论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等,说明了“小”的作用不容小觑。事实上,大事里面往往包含着许多小事,许多小事集聚起来也就成了大事。以教育子女为例,在着眼点上,我们当然要立足于大处和长远,但在具体方法上,则要从小处着手,不忽细微,一点一滴地培养子女的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操。   从小处着手教育子女,许多古人和名人流传下来许多佳话。“扬州八怪”郑板桥 52岁得子, 但对爱子要求很严。他经常告诫家人:仆人的子女和自家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以452名富裕家庭子女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学生网络使用问卷》和《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进行调查。与以往研究相比,富裕家庭子女的网络使用基本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高危人群学生表现出较为严重的网络成瘾倾向;对网络成瘾产生显著效应的因素是“网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平均每次上网时间”、“性别”、“平均每月上网次数”、“上网的主要目的”。富裕家庭子女网络成瘾对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我们特别要探讨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予人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监护人对被监护人责任、权利在法律上日益确定,我们有必要清楚地了解和掌握监护人对被监护人即未成年人应承担起哪些权利和义务。我国现行法律就监护人对被监护人权利义务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如“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1款也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  相似文献   

19.
今年高考,成绩优秀者有许多是家庭特困生,夺得本省文、理科“状元”的也都是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工农子女,而一些富贵家庭的子女却名落孙山。有人慨叹道:“真是富贵出公子,穷门出才子啊!”  相似文献   

20.
滕秀平  丁和兵 《江苏教育》2008,(17):F0002-F0002
句容市春城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地处茅山老区,因父母外出打工而形成的“留守子女”特别多。近年来,学校针对“留守子女”心理问题较多这一现状,提出了“不让一个留守学生掉队”的目标。为“留守子女”建立档案,建立班主任、任课老师与“留守子女”的谈心制度,主办心理辅导报《心约》,对“留守子女”进行心理疏导,通过组织收看“新闻30分”、开设亲情电话、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留守子女”的生活,走进“留守子女”的心灵深处,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学校还开展了国家级课题《农村家庭“留守子女”心理状况及对策的研究》,以求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建立和完善对留守子女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