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来,语文课总是被学生评为“最不喜欢的课”,常常听到有的学生抱怨:“上语文课真无聊,我们挨着时间盼下课”;常常听到有的老师下课回到办公室说:“这节课学生死气沉沉”;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学生上课都没精神,对语文课不重视,睡觉的人特别多。”语文课作为一门主课,在学生的心目中,应有不可轻视的分量。作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之路似乎越来越难走.究竟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历来众说纷芸.让人莫衷一是。有的课看起来很漂亮,却成了老师的独角戏;有的课看起来热闹,但华而不实,学生收效甚微。如何让大多数学生.在你的课堂里.陶冶情操、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如何使你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效.这成了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时时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曹宏霞 《新疆教育》2013,(3):147-147
常常听到有的学生抱怨:“上语文课真无聊,我们挨着时间盼下课”;常常听到有的老师下课回到办公室说:“这节课学生死气沉沉”;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学生上课都没精神,对语文课不重视,睡觉的人特别多”。但也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师生共建和谐课堂?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正处在爱做梦、爱文学的年龄段。可是他们却不喜欢上语文课。他们不喜欢听语文老师分析小说,却着迷于看小说:他们不喜欢语文老师训练诗歌鉴赏能力,却喜欢读小诗、偷偷试着写诗,语文,成了中学生最不喜欢上的一门学科。语文课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连本应最能吸引学生的文学课也失掉了魅力?经过长时间深入调查和思考,我发现文学课走进了教育误区,要么把它上成大学的文学评论课,要么把它上成鉴赏能力训练课,一句话,把文学课当成智育而非美育。  相似文献   

5.
上好语文课最难了,学生对语文课意见往往最多。原因之一是我们有些老师的语文课有课无效,甚至"不听倒好,听了更糊涂"。这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悲哀,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悲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能老是怨天尤人,更应敢于反问自己:我们的课有实效吗?  相似文献   

6.
每次听完洪榴老师的课,我都会对语文课、语文老师、语文教学有诸多新的感受和思考。洪老师上语文.她自己就是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艺术和情感投入。总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语言、思维和情感的熏陶。洪老师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让我再一次和学生一起享受了一节唯美的语文课。拙文就以此课为例,刍议洪榴老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7.
李新彦 《成才之路》2013,(11):37-37
语文学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需要老师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激活课堂,使语文课有特色,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喜欢这门课了他们才有学好这门课的动力,如何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呢?这是作为语文老师一直在不断思索的问题。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彩的导入,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一堂好的中学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这一直是一个人们关注的问题。有人甚至认为,听课老师认为好的课就是好课,或者专家认为好的课就是好课。因此为了迎合听课老师的胃口,老师们不惜牺牲学生的利益,全然忘记了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9.
笔者有幸倾听了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王老师以他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对笔者来说,更是受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王老师说:“有了人,才有‘文’;为了人,才有‘文’。因此语文是人的教育。”是的,王老师的课正是一堂让“人”字大写的语文课。一、淡化分析,引导学生逐层的感悟语文本体观认为: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到课文中走一个来回,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要抠词抠句”。王老师的课正是这样,他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设计教法,环节不多,却“针针见血”:1.通…  相似文献   

10.
听完何金钟老师执教的《大江保卫战》,脑海里立刻显现出一个词语:从容不迫。面对“挑剔”的《教师之友》编辑、“教育在线”网友,面对完全陌生的学生,何老师的课依然上得如此从容。这从容来自平时的千锤百炼,这从容来自自身的丰厚底蕴。何老师的课是在上午第三节上的,深谙学生心理的何老师,面对已经上完两节公开课的学生,来了三道智力小游戏。在会心的微笑中,学生的疲劳和紧张立刻烟消云散。何老师的课是在与学生的“商量”中开始的:他与学生商量怎么上这一课;他与学生商量读几遍书;他与学生商量要不要当堂完成书面作业。一旦商最决定,何老师便放手让学生去做。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出示“友情提示”,何老师却坐在一边静静地欣赏学生读书,整个“教室里”弥漫着一片活跃的沉静。何老师这节课是一节简约的语文课。没有众多的  相似文献   

11.
刘玉莲 《教师》2010,(25):70-71
语文课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课,好像是人人能教,其实人人难教好。它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现实中,许多教师常遇到老师声嘶力竭地讲课。学生却我行我素;教师苦口婆心说理,孩子却不以为然。一些教师感叹:  相似文献   

12.
王红 《新疆教育》2012,(12):136-136
常常听到有的学生抱怨:“上语文课真无聊,我们挨着时间盼下课。”常常听到有的老师下课回到办公室说:“这节课学生死气沉沉。”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学生上课都没精神,对语文课不重视,睡觉的人特别多。”但也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呢?  相似文献   

13.
经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语文课难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文难批,批得头昏眼花,腰酸背痛,学生对批语却懒得看一眼;一学期语文课数量可观,学生能力却不见长进。笔者认为老师越“勤快”,学生就可能越懒惰。这正如家庭教育一样,父母越勤快,家务包揽得越多,孩子就做得越少,惰性就越强。因此,做老师做父母的也应该学会“偷懒”,不要包办,要给学生“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欲发言,举左手,还是举右手呢?这似乎不是什么问题,却倒是难为了不少的学生。一次某地举行评优课公开教学,笔者到某校观摩一位老师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课堂上执教者提出问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课一直不受学生的重视,即使老师讲解的再精彩,学生也只是认为它是一堂消遣课,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语文课一直处于尴尬的局面。本文主要是从语文教学典型策略方面进行论述,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目的,从而让语文课摆脱尴尬。  相似文献   

16.
画画是学生在美术课上经常进行的活动,在语文课上让学生画画则十分鲜见。我校赵老师本学期在校本教研中在《画风》(人教版课标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一课上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学生活动程序: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画画一一用手中五彩的笔画出多姿多彩的风。我认为此“创意”颇佳,在语文课上让学生画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我结合这一课例谈一谈在语文课上让学生画画的几点好处。  相似文献   

17.
略读耶? 精读耶?——关于《猴王出世》一课教学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观摩活动上,五年级略读课文《猴王出世》一课的教学很有语文味,反响强烈,却与特等奖擦肩而过,引来许多老师的不解,更引起了众多老师的关注、思考与讨论。本刊现将王春燕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一课的教学实录和一些专家、教师的评析、意见一并刊发。我们希望广大读者能从王老师的课中得到"怎样才能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的启示,又能从中引起"怎样准确地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目标"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8月15日,在克什克腾旗新庙中学,我观察了上海市世博家园实验小学芮莹老师的一节语文课《登泰山观日出》。教室中的气息课前5分钟,来观课的语文教师们纷纷向教室走去,芮老师正在组织学生,学生们面对面围成了6个小组,学习单平铺在书桌上,静静地看着文本,等待老师上课,看上去有点小紧张。人那么多,我想挤近学生的身边,近距离观察学生,芮老师却轻声提醒道:"请把学  相似文献   

19.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仍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老师太辛苦.经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语文课难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文难批,批得头昏眼花,学生对批语懒得看一眼;一学期语文课数量可观,学生能力却长进不大……笔者认为这是老师太“勤快”而使学生太“懒惰”造成的.因此,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偷懒”,要给学生“勤快”的机会,做个“偷懒”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20.
55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可是,这次她却受到了表扬。 星期四下午的第二节语文课是每周一次的听写课。这节课我交给实习的储老师负责。 第二天一早,我向储老师了解听写情况。“整体情况很好,有不少100分的。”我听了很高兴。“只有一个学生没及格,是55分。”“谁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