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诗经》中的弃妇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弃妇诗早在汉代前就已提出,但是弃妇诗的产生是有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在(诗经》中,作者塑造了形态各异的弃妇形象。弃妇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诸方面现实,而其艺术特色也较高,尤其是诗的感伤、哀怨基调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妇女被丈夫抛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弃妇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品类。唐代弃妇诗大约存有四十多首,内容涉及妇女被弃的原因、弃妇的心态、弃妇对自身命运的认识等。虽然作对女主人公持同情态度,但由于没有触及造成妇女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夫权制度,因而唐代弃妇诗并没有在根本上超越前代。  相似文献   

3.
弃妇是男权中心文化的历史见证.《诗经》里记录了男权中心文化将思妇沦为弃妇的全过程,甚至可以说,《诗经》是男性无条件征服女性的文学记载.弃妇的形象并不是单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一种模样,而是由众多篇章组合起来演绎出的一个有机整体.弃妇的形象应该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弃妇被弃前后在家庭角色中所表现出的品格;二是被弃后对此一命运的态度;三是社会对弃妇本身态度的评价.这三个层面结合起来,在文学史上构成了完整的弃妇形象.  相似文献   

4.
水意象在《诗经》弃妇诗中有两类,一类是比兴之水及其相关的意象,一类是情景交融的水意象。这些水意象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水的柔弱象征女子的柔弱,水的清浊象征品德的好坏,水的阻隔象征爱情的被弃,这些审美意蕴丰富了弃妇诗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魏晋弃妇诗文既有代言体,又有自喻体,创作主体都为男性文人。从《诗经》、汉乐府民歌中的弃妇诗到魏晋弃妇诗文,“弃妇”这一概念经历了由实而虚的演变。在由实到虚的变化过程中,文人们由最初对弃妇的同情而渐渐转化为借弃妇以抒发内心的苦闷,最终导致逐臣一弃妇意象的生成,曹植继承屈原以香草关人喻君臣的传统,是这一意象的开启者。逐臣一弃妇意象的生成意味着弃妇问题由一个社会问题转变成了文人们的心灵问题。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弃妇诗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弃妇诗是《国风》民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妇女文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它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向人们展示了早期中国妇女的种种屈辱和不幸。研读这些弃妇诗,对于了解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妇女们所处的社会地位,认识弃妇诗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促进对我国妇女文学的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弃妇诗”用现实的笔触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即妇女被欺凌的悲剧命运。本文将从“弃妇诗”产生的原因入手,探究“弃妇诗”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及“弃妇诗”的悲剧力量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朱玲玲 《考试周刊》2013,(36):14-14
在封建社会中"弃妇"即被丈夫抛弃的女子,在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女子不计其数。"弃妇"现象无足为怪,产生了大量弃妇诗。从《诗经》到唐诗都有大量的描写弃妇的诗歌。就连唐代著名的"诗圣"杜甫也写了一首弃妇诗——《佳人》。本文主要从内容和手法分析《佳人》中的弃妇形象,通过这一形象从侧面管窥杜甫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6,(3):33-37
"弃妇诗"是《诗经》中的一类重要题材,它着重反映了当时妇女在感情上所受的压迫和苦难。可以说,《诗经》中的"弃妇诗"是后代此类作品的滥觞。文章从《诗经》中的弃妇诗出发,着重探讨此类诗歌叙事主题模式的形成、弃妇形象的发展演变以及性别角色的转换,试图对弃妇诗的嬗变历程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李白的弃妇诗以其高度的艺术性超过了以往的同类诗歌。它以深刻的思想性见长,普遍反映了唐朝广大弃妇的不幸,折射出大唐盛世下的悲哀与危机,预示了唐政权的摇摇欲坠。它更是诗人心路历程和人格精神的写照,为我们展示了诗人抛开幻想、展开斗争、执着理想、心系民众、蔑视权贵的一面。无论弃妇还是思妇或怨妇,最终都被社会所抛弃,故从广义上说,李白诗中的弃妇也包括思妇和怨妇。  相似文献   

11.
两只鸟     
《辅导员》2011,(1):31-31
老师:这儿有两只鸟,一只是燕子,一只是麻雀。谁能指出哪只是燕子,哪只是麻雀吗?  相似文献   

12.
《傲骨贤妻》是一部美国律政剧于2009年9月22日在CBS电台首次播放。本剧由罗伯特·金和米歇尔·金执导,演员阵容包括皋丽安娜·玛格丽丝克里斯汀·芭伦斯基、雅奇·滔嘉比以及乔希·查尔斯。  相似文献   

13.
吃醋的妻子     
《辅导员》2011,(2):31
从前有个妻子醋劲很大。一天晚上丈夫回家,她没有从他衣服上找到头发,于是大叫:"好啊,现在你开始和秃头的女人骗我了!"第二天晚上,她没有从丈夫衣服上闻到  相似文献   

14.
15.
老子的"无弃"并非提倡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更非主张奴用他人;而是说,对于"不善",世人应该立乎道德(道家意义上的),覆之如天,载之如地。"无弃"突出的是一种宽容精神,目的是给宇宙全体生命腾出一个宽松的存在空间,成就一个丰富华严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继承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制度与人们的社会、经济、文化、家庭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取得财产的重要方式,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在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的继承纠纷源于继承人对遗产的争夺,但是放弃继承在实践中亦不鲜见,当遇有继承人放弃继承时,是否会侵害了他人的共同财产,常有争议;我国关于继承权放弃的司法较为抽象和原则,实务中缺乏可操作性,有必要对继承权放弃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将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小说《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与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女主人公祥林嫂相比较,通过对这两位处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下人物的心理及行为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她们面对相似精神压力下所持的态度及不同的命运结局,体现了两位作者在寻求妇女解放道路中不同的世界观和文学观,目的是更好地理解两位妇女的悲剧命运所表现出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祥林嫂与苔丝悲剧形象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女主人公祥林嫂与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两相比较,探讨她们的共性与差异,能更好地理解两部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相似文献   

19.
论周瑞家的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和心腹奴仆,也是贾府最有实权的女管家之一。在红楼梦艳丽夺目的小说人物画廊里,周瑞家的显然是属于另外一种典型——灰色的人物形象。她既非理想也非大奸大恶之人,完全是一个生动而又真实的人物,是红楼梦中老婆子群像的典型。  相似文献   

20.
《考试》2011,(12):26-26
从前,有一位渔夫,他有一个很丑的妻子。他们家里很穷。一天,渔夫捕到一条金鱼。但这条金鱼会说话:“请放我走吧!我会报答你的。”“啊,我的天啊!,’渔夫吃惊地叫道,“别担心,我不会吃一条会说话的鱼的。”于是他把金鱼放进了水里。渔夫回家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妻子。妻子非常愤怒。“你多愚蠢啊!”她说:“看看这个破草屋,到海边去,向金鱼要一间小木屋。”于是渔夫来到海边。“怎么啦?”金鱼问。“我的妻子想要一件小木屋。”渔夫说。“别担心,她会有的。”渔夫的妻子得到了一间小木屋。但过了几天,她对此感到厌倦了:“告诉金鱼,让它给我一座宫殿。”渔夫又返回海边。他的妻子得到了一座宫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