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一种新型的学校一农业中学,象一切革命的新生事物一样,经过了一段艰难的道路,胜利地度过了五周年,正迈着坚毅的步伐,开始了第六年的生活。农业中学的创办,体现了毛泽东同志教育思想的光辉胜利。它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产物,是教育事业大发展的产物,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打破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和办学观点束缚的产物。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农村实现了全面合作化以后,我省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农村高小毕业生日益增多,要求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而农村公办全日制中学虽然有很大  相似文献   

2.
从一九五八年三月我省创办农业中学以来,己经七个年头了。七年来的事实,充分证明了农业中学这种半农半读的教育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七年来,全省有几十万农村青少年先后在农业中学学习。他们大多数是贫农下中农的子女,很多人还是家里几代人当中第一个有文化的人。如果没有农业中学,他们在高小毕业以后,大都是不可能进中学的。因为,解放以后农村的全日制中学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还不可能满足所有的并且是日益增多的高小毕业生的  相似文献   

3.
苏州专区今年在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掀起了群众办学运动,农业中学象雨后春笋一样普遍地开办了起来。全区到四月底已办起农业初中1,736所,1,911班,学生78,250人;高中86所,91班,学生4,053人,現在已不仅是乡乡办中学,有的地方几乎是社社办中学了,基本上使历届高小毕业生都入了中学。农业中学普遍办起来以后,摆在我們面前的是如何巩固提高的問題。根据我們过去一段工作情况,为了解决这一問題,我們是这样做的: 第一,抓政治,抓思想,继续做好宣傅教育工作。由于农业中学是一个新的事业,加以发展很快,創办时間短促,这样就带来了对干部,群众宣傳教育做得还不够深透的毛病,因而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农业中学的性貭、意义还不太清楚。如有的干部顾虑办了农业中学要影响劳力安排和农业生产;有的学生家长又想叫子女读书,又怕影响收入,产生挣工分和学文化的矛盾;也有的认为农业中学是合作社办的,不愿缴学費;有的学生还认为农业中学不正規,不如  相似文献   

4.
凡是看过记录影片“江苏处处春”的人,一定会清晰地记得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排旧的房舍。屋内,放着许多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各式各样的书桌和板凳。一群学生,在聚精会神地听讲。伴随画面,响着解说员激动的声音:“这是农业中学的同学在上课,他们一面劳动,一面学习。”在“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指导下,农业中学是教育方面一个新的创造。它不仅使高小毕业生能够继续学习,而且为人民公社培养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它还推动了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银幕里的学校,那便是在1958年3月,采用勤俭办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国教育工作大跃进的形势已开始形成。教育工作大跃进包括的范围和方面很广,也很复杂。現在各级各类学校都有自己的跃进計划,或正在制定計划。但直接关系到絕大多数人的事却是扫盲、普及小学和办农业中学以及各种职业性的中学。扫盲,在过去是认为非十年八年不可能办到的事,现在许多省都认为一年可以扫除。普及小学不知喊了多少年了,而在今天大跃进的形势下,大致今年至多明后年在全国基本上可以完成。高小毕业生除一部分升普通中学外,現在还要办农业中学,逐漸使他們全部有受文化和职业教育的机会,这不仅解决了从1954年以来大量高小毕业生不能  相似文献   

6.
我們江苏开办农业中学快要有五年了,是有成績的。在这将近五年的时間里,我省各地对如何办理农业中学这种新型的学校,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将近五年来,我省的农业中学先后吸收了二十多万的农村高小毕业生入学,教給他們中等程度的文化科学知识,培养他們的劳动观点和农业劳动技能。已经有十多万的学生从农业中学毕业。这些学生毕业后,絕大多数都留在农村,直接参加农业生产。其中还有不少的人,经过了一个时期的劳动鍛炼,被群众推选为生产队长、会計、記工員……。农业中学的开办,对提高农民子弟的文化水平,对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村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貢献。农业中学就地办学,把学校办到群众的家門口,减轻群众的負担,受到群众的欢迎。他們称道农业中学实惠,说农业中学出来的学生“能写会算,能文能武”,他們頌扬:“共产党,好章程,农业中学办上門,半耕半读出新人”,对农业中学有着很好的印象。最近两年来,我們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門进行了調  相似文献   

7.
农业中学的五大优越性我们公社的农业中学,在1958年社会主义大跃进的高潮中诞生,随着人民公社一起成长、壮大。全社现有农业中学4所,学生215人。校校巩固,班班满额。在不到两年的办学过程中,生气勃勃的农业中学已经从五大方面显示了自己的优越性:首先,农业中学吸收了全公社393个(包括已输送到生产和工作岗位上去的178人)未升入公办普通中学的高小毕业生,使他们获得了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机会,为全社普及中学教育以至高等教育准备了条件。其次,农业中学实行半耕半读生产自给,既节省了国家开支,又减轻了学生家庭和公社的负担。我社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兩个月来,我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如风起云涌,瞬息千里。据近日統計,全省发展了民办小学22,003所,学生971,995人,相当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間小学生发展总数的88%,巳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全省增办了民办中学、民办农业中学5231所,学生272,250人,为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中学生发展总数的251%,做到了乡乡有中学,历届高小毕业学生絕大部分进入了初中。这是全省繼工农业生产建設  相似文献   

9.
六月二十七日,江苏省指导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学习和从事生产劳动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接见了新华日报记者和江苏、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并回答了记者们所提出的有关高小、初中毕业生升学和从事生产的几个问题。现将谈话记录发表如下: 问:今年暑假就要到来,全省各地有大批学生即将从初中和高小毕业,继续升学或从事工农业劳动生产。现教育厅及有关部门已在省人民委员会领导下,成立了指导高小、初中毕业生学习和从事生产劳动工作委员会,请问委员会准备怎样进行工作? 答:新中国的学校教育事业是要培养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员。现阶段中、小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除了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外,主要还是为国家各项建设事业输送具有一定政治觉悟和文化教养的劳动力。在目前以及今後相当长  相似文献   

10.
太原电视工读中学,是一九六四年九月举办的。太原市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随着生产建设的迅速发展,中小学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高小毕业生升学的要求。这些不能升学的高小毕业生,年龄较小,既不能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在城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人口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全国教育战线两亿多学生中的一亿六千万是在农村的。他们是大多数。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和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我们必须把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问题切实重视起来。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同农民的实际需要相比较,仍然严重不相适应。恢复和发展农业中学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性的步骤。农业中学,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农民群  相似文献   

12.
上月下旬,我们对教育方针,又进行了一次热烈的讨论。首先谈到高小毕业生到农村中去参加生产,究竟起不起作用的问题。大家举出许多具体的事例,说明农村中需要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相当文化水平的、身体健康的高小毕业生,他们参加农业生产是有很大作用的。如我校1953年高小毕业生陈德珠,是燕子矶区迈皋桥乡四班村人,当年未考取中学就参加农业生产。因为他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觉悟,所以积极拥护农业合作化。他  相似文献   

13.
在省委和地委先后召开文教书記会議后,宜春专区各农业中学为了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多种办学形式,現在大部分农业中学走上了巩固和发展的道路,越办越好。据不完全統計,全区有六千余名未滿16周岁的高小毕业生在农业中学学习和劳动。宜春地区根据各地原有基础、生产发展水平、群众学习习慣的不同,采取了多种形式举办农业中学。  相似文献   

14.
自从中共肥东县委第二届第一次党代会议以后,即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群众办学高潮。到3月底止,全县计新办农业中学(半日制、半工半读)七十八所,112班,学员三千六百六十五人。业余中学(以劳动为主,晚上学习两小时)二百五十三所,三百零五班,学员一万零二百零八人。农业中学和业余中学的学生数为历届高小毕业生一万五千人的91.6%。全  相似文献   

15.
高小毕业生升学的只能是一部分,另一部分將参加生产,或者准备参加生产。但是,应屆毕业生及广大群众由于对教育建設与經济建设的关系,以及現阶段小学教育的性質和任务認識不足,片面的升学思想,相当普遍。因此加强对毕业生的指导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提高教师的認識,引起教师的重視,是做好这項工作的一个主要关鍵。我們在毕业班班主任第一次碰头会上,分析了以下几种情况:一、由于去年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較快,高小毕业生升入中学的比例較大,我們对于小学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纠正对于职业中学的一些错误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江苏等省市,农业中学及其他职业中学,雨后春笋般地办起来了。只苏州专区,不到十天时間,就創办起农业中学538所,600班,招收学生二万五千多名。农业中学为什么发展得这样快呢?它为什么这样受欢迎呢?这有两个根本原因: 第一,与农村的生活、生产相結合。农业中学力、在农业社,学生学习与生产相結合,又适合广大农村的生活条件。所以很受群众的欢迎。有人说:“門口办中学,不跑路、不背饃,教育生产两結合。”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回到社里是农民,他們所学的文化是与生产密切結合的,对于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将要起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广汉县于1958年5月至9月共建立了半日制农业中学25所,42个班,学生人数3,621人(都是往届和应届高小毕业生)。教师65人,其中高中毕业和肄业的43人,初中毕业的2人(往届和应届毕业生25人,社会知识分子28人,下放干部7人,小学教师5人)。经公社化、全民炼钢、突击“四秋”运动后,学校减少了3所、3班,学生减少了795人,教师减少了15人。另加派了专职干部7人。就此情况看来,学校是巩固的。全县共16个乡,达到了乡乡有半日制农中,连同县公立中学4所,基本解决了全县高小毕业生的升学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鼓舞下,我县的文化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在短时间内有了极大的发展:扫盲入学率已达96.7%,并举办了大批的业余高小和业余中学;入园幼儿占幼儿总数的85%,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96%。此外,还办了农业中学40班,学生1,975人。由于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大普及,教师、教养员的队伍也空前壮大了。据目前  相似文献   

19.
运东农业中学,创办至今将近五年了。经过近五年的摸索,我们对于办好农业中学有以下几点体会。一、依靠群众办学。农业中学是为农村服务的,是农民群众自己办的学校,应该处处考虑到群众的需要,依靠群众,发扬群众办学的积极性。如果要学生全部住宿,不是以走读为主,学校开支全由公社包下来,不是谁读书谁出钱,在教学上关门教书,不注意联系农村实际,为群众办一些事情,其结果就会是:学校忙于解决经费和学生生活等问题,分散了教师的精力;有些可以走读的学生住宿以后,不能早晚帮助家里做事,还要带被褥、铺板,减少了家里的辅助劳力,增加了家里的经济负担;学校这样办下去,势必会越来越脱离群众。根据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倡谁读书谁出钱,向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 要在本世纪末使我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教育是实现这个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重点之一。而要使教育事业能够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农村教育应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农村的中等教育结构,发展农(职)业中学,是农村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回顾我区农业中学发展的历史,结合当前办学实际,探讨发展农业中学的有关问题,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