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阅读古诗文,和古人对话:走进他们的心灵,培养整体感知能力。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多年的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种整体感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教师以大量的讲解替代学生阅读的弊端,新课标主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文本内容,注重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针对传统的“传话式”教学,新课标开创性地提出了“对话式”教学新理念,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3.
马铁光 《教师》2012,(2):52-54
“整体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法。它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重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吸收文章的精髓。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从而使学生提高理性感知、审美鉴赏、探究评价的阅读能力。本文试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论的改革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从“整体感知-主体研读-语言品味-迁移拓展”四个环节来实施语文整体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要“从整体上把握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阅读古诗,和古人对话,  相似文献   

5.
吕虹 《辽宁教育》2010,(3):34-35
传统语文教学要求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读中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即不离开“篇”的整体意思和主旨来分析课文,要始终把“篇”作为感知课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杜绝繁琐分析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点深刻地阐明了阅读课文首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全文。那么,我们通过哪些途径带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呢?我认为,要以“读”为手段,找准文本的特点,带课题疑惑感知、看课文插图感知、循文章主角感知、抓文本主旨感知。  相似文献   

6.
我们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首先是整体感知,了解其基本内容、感情基调或主要观点,再具体感知、剖析文章的局部,从而完整、透彻地把握文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此项能力是这样阐述的:“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其要点有四:一是把握文意,二是理清思路,三是概括要点,四是分析主旨。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提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整体感知”“整体把握”,但同时反对过分追捧“整体感知”、忽视语文的基本训练,进而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语文训练蜻蜓点水、文本理解囫囵吞枣等现象。整体感知是指抛开事物的细枝末节,从整体、全局去把握事物的方法,是一种从大处着眼、总揽全局的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遵循理解文本的认知规律,才能透彻深刻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8.
整体感知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既是学生初读的感受,也是学生细读探究的基础。教师可以从概括内容、寻找主旨、把握结构等方面引领学生进行整体感知,为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奠基。  相似文献   

9.
阅读文本,就是为了全面把握、准确理解文本,而要全面把握、准确理解文本,就需要交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在实际阅读教学实践中,学生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即不会或不善于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文本,常常造成阅读理解上的不正确、不准确、不全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一些整体感知文本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庞瑛 《考试周刊》2012,(11):27-28
文本细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法,为语文阅读教学拓展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它能够使教师和学生真正进入文本.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文本细读.“读”为先。更重要的是。细读的关键是需要寻找进入文本的“切入点”。这样的“点”,可以从语言人手,抓住文本的根基;可以从语境人手,把握文章整体之美;可以从文本出发,注重细节的解读;可以从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人手.通过细读.品味语言背后的内涵与风格,真正把握文本的真谛,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话”理论的引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进行其他对话的基石,因为教师要介入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场,并对之产生积极的影响,自己必然要先与文本展开深入的对话。在阅读教学对话中,“文本”是与“对话”相伴相存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提升学生对话能力的不可或缺的对话伙伴。离开了“文本”,“对话”只是空中楼阁,徒具形式而缺少实在内容。一、当前对待“文本”的不良倾向事实上,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文本资源的浪费现象十…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既然是一种对话,就存在着诸多对话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主体。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呢?首先,教师组织引导。这是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在阅读教学这一对话过程中,要顺利地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就要起组织引导作用,那么教师就要首先完成与文本、与编者的对话,即要准确地理解教材及理解编者的意图,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引导并促进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如:苏教版语文十一册第二单元…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学生的阅读感受。要让学生倾心地阅读,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在感知中领悟、明理。因此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导引学生的阅读习惯。笔者对此有以下三种看法:  相似文献   

14.
“让学生在大量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如何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这个理念?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教材,关注积累语文知识,丰富语言感受,自主探究学习,学会阅读方法,揣摩写作技巧等实践活动。为此,就阅读教学而言,可以形象地称之为“五个一”工程。所谓“五个一”工程:感知一篇课文,积累一组雅词,欣赏一个美句、品析一个精段、揣摩一种写法。一、感知一篇文章,整体把握文本的思想和内容新课标下的文本阅读,重在欣赏、感受和体验。让师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相似文献   

15.
整体感知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它一般以阅读为载体,让学生自觉地透过语言符号,对文本有个整体的直觉了解与把握,它是有效阅读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石。现实的课堂中,教师都设置了整体感知的环节,似乎新课程理念早已深人人心,但笔者遗憾地发现整体感知的方法太单一,不是复述故事情节,就是概括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整体感知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切入点有很多,其中,从标题切入进行整体感知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从文章的标题切入进行整体感知的教学策略具体有:替换标题;扩展标题;添加副标题;叩问标题。  相似文献   

17.
怎样进行阅读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困扰着教师的一个问题。从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出发,要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对话”,必须在感知阶段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在感悟阶段让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探究阶段让学生之间充分对话,积累阶段回归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概括主要内容、拟写小标题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它能帮助学生理清文本思路,整体把握"文意""文脉",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从儿童成长出发,开掘编列小标题的意义和价值,探索概括小标题的基本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教学预设对构建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意义重大.教师可以通过抓住古代诗文标题之题眼、文章之文眼(或诗歌作品之诗眼)、对作品评价之经典评语,细读文本,精心预设,促进师生展开与文本、作者生活的多重对话,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0.
“整体-部分-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初读课文的整体感知,是承载着贯通“初读”到“精读”的衔接、铺垫、纵深的“支架”功能.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提出要注重培养整体把握能力.文章从三个方面走进文本,有效进行“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