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对农民闲暇时间总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对农民闲暇时间总量差异性、影响因素、时间分配结构以及时间总量变动趋势的分析,指出农民闲暇生活方式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发生了改变,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支持成为农民闲暇文化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新农村普惠型闲暇文化覆盖体系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正>2011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于2011年11月7~10日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红珠山宾馆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闲暇时间分配与生活方式变迁及城市的休闲气质。涉及的议题有:闲暇时间与休闲生活方式之间的变化;闲暇时间合理利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阈中的农民休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休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课题。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闲暇增多,农民将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特别是闲暇生活,农民休闲成为可能和必要。农民休闲促进新农民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促进新农村人际和谐,推动新农村全面进步。当前相对滞后的农民休闲,有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这一问题亟待解决。要发展农民休闲,除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一基础外,还需做多方面工作:培养农民文明休闲观念,提升农民休闲品位;开发农村休闲资源,建设系统休闲工程;倡导农民休闲方式多元化,拓展农民休闲范围。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区是大学生生活和休闲的主场所,在大学生社区开展闲暇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能够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在高质量的闲暇生活中提高才智素养和体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闲暇教育应成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已进入普遍有闲的社会,闲暇时间正成为生活方式的核心问题。关注和研究生活方式和闲暇时间分配,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的"时空",而且也是推进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必须关注的领域。龚育之同志曾概括说:"休闲,从少数人的消磨光阴,到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进而变为一种研究对象,形成一门休闲科学。"  相似文献   

6.
运用田野作业法、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南安市西美村不同阶层的农民休闲体育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缺乏体育场地和设施,缺少技能技巧,经济条件不允许是影响工业村村民休闲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提出要合理分配农民的闲暇时间,加大政府管理力度,加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建立,增强农民的休闲意识,将休闲产业引入农村,为建立和谐农村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闲暇生活方式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的闲暇生活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民族烙印。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闲暇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中国目前闲暇生活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良现状。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文明和科学的闲暇生活方式,必须坚持"两个基本点",创造更多的闲暇时间,加强闲暇场所建设,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闲暇技能,并加强对闲暇生活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休闲大众化的趋势已经形成.针对高校大学生的休闲状况,有关学者对25所高校3 0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由于缺乏休闲技能,闲暇生活质量不高,闲暇生活层次低.高校休闲教育缺失是大学生休闲生活出现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鉴于此,可选择路径是:高校应将休闲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使大学生充分了解休闲、认识休闲;改善休闲环境,完善休闲空间体系;加强休闲生活体验与实践,积极鼓励社区参与.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新农村建设等法规和文件从政策层面要求构筑农民体育生活方式,现代农民的生产劳动特点、我国发展体育人口的使命、农民体质状况、农村留守人员闲暇生活状况是农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动力,加强地方政府职能,落实体育法规、政策,加强宣传和引导,组织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结合当地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农民的闲暇生活,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农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渐增多,对闲暇生活方式的研究愈来愈引起人们高度重视。那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怎样、应该怎样享有和利用闲暇时间,从而以一定方式在闲暇时间里生活?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主义的闲暇生活方式的研究作出一些回答。 一 闲暇生活方式及其历史考察 人们总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生活。时间对于人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马恩全集》第47卷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非常迅速,涌现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旅游地与乡村旅游区。乡村旅游地区的开发与建设,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旅游休闲地域和空间,而且为农民增收致富及新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乡村旅游的发展对我国农村的影响初露端倪,虽然具备一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但市场条件、管理水平和经济转型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只有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才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鉴于河南农民文化素质总体不高、市场营销观念较为落后、法律意识不强、卫生健康状况较差的现状,培育新型农民,必须采取以下对策:结合农村实际,突出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着力繁荣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强力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工作;美化村居环境,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市场经济的参与和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太原大学学报》2009,10(4):53-56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和致力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开展,农村的发展问题备受重视,其中,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性问题,休闲农业的异军突起在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是教育与社会各种职业沟通的桥梁。乡村职业教育是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是实现乡村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目前,安徽省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劳动者整体素质低下,城乡差距较大。职业教育在转移剩余劳动力、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乡村和谐发展日益重要。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和统筹;转变观念,端正办学方向,明确新型农民的培养目标;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乡村职业教育应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增加农民收入的思想基于工农联盟的巩固、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农村市场的开拓。他的这一科学经济思想在当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从提高农民素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科技兴农、提高农业管理服务功能方面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率取决于人力资本水平。我区作为一个农牧业大省,农村牧区人力资本提升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但从我区现状来看,政府教育投资严重不足,农牧民个人投资增长较快但绝对量不足;政府医疗保健投资严重不足,农牧民医疗保健状况不容乐观;面向农村牧区的职业技术培训严重短缺。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作用,切实增加农村牧区人力资本投资;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个人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7.
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贵州农村经济面临的突出矛盾。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世纪发展,劳动力技能的低下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本文从贵州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劳动力技能提高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而从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加快贵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优秀乡土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精神积淀,增强文化自信、完善文化治理,都需要传承和发展好这一重要文明成果。通过对现代化变迁中优秀乡土文化传承主体、传承环境和传承实践的历史和实证分析,指出传承的主要困境在于:农民主体的缺位与流动及自身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导致其与乡土环境的剥离、代际传承的松弛和传承实践不利。对策上,既要引导农民科学认识和实践优秀乡土文化传承的核心要义,又要在主体培育、价值观契合、地域文化资源、具体领导组织等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传承事业的引领。  相似文献   

19.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三农”问题仍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从生产力这一决定性因素来理解,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物质资本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民素质。由于农民整体上受教育程度较低、技能缺乏等原因,导致其收入增长缓慢。本文总结了贵州农民技能培训的有益经验,揭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农民技能培训机制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民增收服务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作用。农民收入与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很重要的关系。农村职业教育应进一步提高科技文化知识在农民增收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改革办学模式,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和实用技术推广示范,大力开展对农民信息传递和技术培训活动,积极主动地为农民增收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