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  《章太炎〈说文解字〉讲授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是章太炎先生1908年4月至1909年初在日本东京讲授《说文解字》时学生所作的听课笔记集编。  据《朱希祖日记》(手稿,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记载及许寿裳、黄侃等人回忆:太炎先生连续三遍“始一终亥”讲授《说文》,地点先在大成中学,后在《民报》社先生寓所。前后听讲者“百数十人”,而以《民报》社特别班的朱宗莱、龚宝铨、钱玄同、朱希祖、周树人、周作人、钱家治、许寿裳以及黄侃、汪东、马裕藻、沈兼士等最有成绩。太炎先生后来在《自定年谱》中评价道:“弟子成就者,蕲…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在全国各地电视台反复播了好几遍。因为剧情有味道,观众很多,其中大概也有不少贪赃者。我希望他们不要若无其事看热闹,倒是应该照照和珅这面镜子。 电视剧不消说是文艺作品,里面有些人物和情节可能历史上没有。但是,刘墉和和珅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的。和珅特贪钱财也确是真事。乾隆死了以后,嘉庆皇帝马上抄了和珅的家,赐和珅上吊,保个  相似文献   

3.
黄建宁 《图书馆杂志》2005,24(7):79-79,78
近阅《历代史料笔记小说丛刊》“唐宋史料笔记”的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刘德全、李剑雄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第一版),发现其中一处标点错误.特表明之。该书第十卷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4.
黄集伟的那话儿——“语词笔记”之第四卷《冒犯之美》又上市了。“语词笔记”记录社会流行语汇,每年一本(前三年出了《请读我唇》、《媚俗通行证》和《非常猎艳》三本),越做名气越大,逐渐成了一个品牌——一本色彩鲜明的个人年鉴。 所谓“语词笔记”,乃是以随笔和注  相似文献   

5.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倒了和珅,富了嘉庆”、“和珅富可敌国”,这几句民间广为流传的话,是对清朝大贪官和珅拥有财富的形象描述。然而,和珅究竟有多少钱,却始终是一个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6.
首都即国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不管你信不信,远在湘西南一隅的武冈小城,曾经做过一回“首都”,成为明朝的政治、军事中心。这段历史不仅见诸《小腆纪年》、《南疆绎史》、《武岗播迁始末》、《东明见闻录》、《三湘从事录》、《行在阳秋》等野史、笔记中,《明史稿》也有详细记载。 要说这段历史,先要说说刘承胤。此人原本南京一无赖酒徒,耍得一手好铁棍,自称“刘铁棍”,别人背地里称他“刘市棍”。  相似文献   

7.
断想篇     
卡夫卡是个哲人式的作家,思想上勤于思考,艺术上追求创新使他一生都处于极度紧张的生活当中。以独特的视角“重新审察世界”,以智者的卓见洞悉当今人类生存的“异化”处境,成了他作为作家的根本使命。因此,他除了给我们留下众多的想象性作品即小说以外,还为我们留下不少思考性的记录,其中贯穿着他那悖论性的思维方式,读来格外耐人寻味,富有启迪意义。卡夫卡的那八本所谓《八开本笔记簿》主要是用来记载这方面的思考成果的,但它们只包括1917至1918年,其他时间写的除散失的以外,均见于后来勃罗德为其收集和保存的“笔记和散页中的断简残篇”中。欲窥全豹请见中译本《卡夫卡全集》第五卷《随笔集》。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民日报国际部“海外记事”征文的编辑,对于《啊,鼓岭!》一文(刊登于本报1992年4月8日第7版)获得一等奖并不感到意外,但对它引起的一些反响,却是始料不及的。由于本报所起的桥梁作用,这篇文章记载的动人故事得以延伸,续写出美丽的篇章。《啊,鼓岭!》的作者钟翰是位留美学生。他在与嘎登勒太太的交往中,了解到这位英国老太太同他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保存着一卷类似古旧书式的线装档案册,名曰:《和砷犯罪全案档》。因其与该馆所保存的一般档案,从形式到内容上都不大相同,故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对于一个着手研究和珅的人来说,能找到这本档册,应该是一大幸事。笔者抱着很大的希望和兴趣仔细读了几遍。但读后,却在头脑中凝聚了一团疑云。由于它所记事实与其他档案、《清实录》、《东华录》、《清史稿》等不同,却与市井传说或野史笔记的相似,使笔者对其  相似文献   

10.
打开9月19日石家庄广播电 视报《声屏之友》,我特别注意到了第一版的一则显要图文,是关于22集电视连续剧《大贪官和珅》的。文字很精炼,以“这是一部警世之作”开篇,全文才二百多字,一下子吸引了我;而且发现从9月28日起,每日节目表前的“今日推荐”,头条都是加图片刊出关于这部片子的分集简介。这样就吸引我从第一天起,每晚锁定在石家庄“电视一台”的这个节日…… 《大贪官和珅》的前后主题歌词很有深意,请听:“天知地知还有谁知?你知我知总有人知。”“是非曲直总有一把尺,天地间哪有包火的纸?”“身前死后一场空,…  相似文献   

11.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四辑,公布了四十件关于清朝加派“练饷”的档案文件。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现据已公布的有关档案,并参考其它史书的记载,对清朝加派“练饷”的问题,作一些考察。 加派“练饷”,为了军需 “练饷”乃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所加派。据《明史·杨嗣昌传》和《明史·食贷二》记载:杨嗣昌掌管兵部时,定议“练边兵”,明廷在地方设“练备”、“练总”等官,“专练民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标题是孟老夫子的话。他这里所说的《书》,是指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的《尚书》。由于《尚书》中有的记载夸张失实,孟夫子不肯全信,所以说出这一带有矫枉过正的话。具体所指是《尚书·武成》中记载武王伐纣时战斗的残酷的,说纣王率兵迎战,“前徒倒戈”,“血流漂杵”,殷纣败亡。尽管这里所说的“杵”是木质的,但如非血流成河,是不可能漂起木杵的。所以,孟老夫子不肯相信,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何其血之流杵也?!”看出孟夫子读书之认真,他不肯单据一书的记载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史料》2007,(4):82-85
刘杲著《出版笔记》自序 这是我1997年以来的文字。 1996年,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出版文集》。作为“中国出版论丛”中的一种,书名是统一规定的,不由我定。“中国出版论丛”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新闻出版报联合“选编建国以来国家出版行政管理机关部分负责同志有关出版工作的讲话、报告和文章,一人一卷”,共十一卷。我承蒙错爱,滥竽其间。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我国最早的画报的不同记载关于我国最早的画报的记载,在报学史上一直是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点石斋画报》。较早的是1927年戈公振所著的《中国报学史》中说:“石印既行,始有绘画时事者,如《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书画谱报》等是”。1931年萨空了在所著《五十年来中国画报之三个时期》中说:“中国之画报始祖,说者皆谓上海《点石斋画报》、  相似文献   

15.
姜嫄被当作周族的始祖母而写进了《诗·大雅·生民》里,当我们读彻《生民》,就知道姜嫄生了后稷《就是那个司农大神),同时知道后稷没有父亲。那么后稷的母亲姜嫄是怎么生的他呢?按《生民》的说法是“履帝武敏歆”,按《史记·周本纪》及后来一些典籍的说法是“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这就是姜嫄履迹致孕”的史录。《生民》及一些史册在“履迹致孕”的记载之后,同时记载了姜嫄生子而弃之,而且是“三弃三收”,所  相似文献   

16.
步趋与知变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伯元,是晚清的著名讽刺小说家,也是颇有成就的报人。他在我国最先创办文娱小报,先后在上海办过三种小报。《指南报》(1896年创刊)、《游戏报》(1897年创刊)和《世界繁华报》(1901年创刊)。他的办报方法,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阿英在他所著的《晚清文艺报刊述略》中,提供了这样一段史料:“周桂笙《新庵笔记》卷上有《书(繁荣》狱》一条说:‘昔南亭亭长李伯元征君创《游戏报》,一时靡然从风,效颦者踵相接也。南亭乃喟然曰:何善步趋而不知变哉!遂设《繁华报》,别树一帜。一纸风行,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报纸起始于何时,一直是新闻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比较流行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汉朝说,认为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具备原始形态报纸性质的“邸报”的出现,根据是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所封立的各个郡国在京城都设有“通奏报”的“邸”.但因无足凭证的古籍记载,所以至今不能肯定.普遍认可的是唐朝说,认为中国原始形态的报纸始见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根据是唐人孙樵所著《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这是关于中国古代报纸的最早记载.最近笔者偶尔临池,发现宋朝拓印的《淳化阁帖》的“历代帝王法帖”中,有关于中国古代报纸“状”和“状报”的较早记载.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一般人的想象中,现代诗人朱湘应是一位脾气乖戾、性格孤傲的“奇人”,奇得让人不敢接近、令人无法忍受。可他的朋友告诉我们:“熟识子沆(即朱湘——引者)的人,方始知道子沆的人是这样的清高,这样的直爽,他待友人的心情是这样的忠厚。”(柳无忌:《我所认识的朱湘》,载《二罗一柳忆朱湘》,三联书店1985年版)在同一本书里,我们还发现,朱湘原来颇有几分洒脱呢。有一年冬天,有人在上海的《幻洲》上写文章骂朱湘,把他的诗比作程砚秋的戏。他的朋友罗(日岂)岚气不过,写文章替朱湘鸣不平,并把这事告诉了朱湘。朱湘回信道:“骂也好,赞也好,反正我的诗不会损害毫末的。(日岂)岚,你让他们去吧。”(罗(日岂)岚:《朱湘》)朱湘生前树敌颇多,他的仇敌们恐  相似文献   

19.
首都即国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不管你信不信,远在湘西南一隅的武冈小城,曾经做过一回“首都”,成为明朝的政治、军事中心.这段历史不仅见诸《小腆纪年》、《南疆绎史》、《武岗播迁始末》、《东明见闻录》、《三湘从事录》、《行在阳秋》等野史、笔记中,《明史稿》也有详细记载. 要说这段历史,先要说说刘承胤.此人原本南京一无赖酒徒,耍得一手好铁棍,自称“刘铁棍”,别人背地里称他“刘市棍”.弘光时,被授总兵官,镇守武冈,手下有三万多兵马.  相似文献   

20.
1984年3月4日,我曾给上海辞书出版社办的《辞书研究》杂志写信,全文如下: 编辑同志: 我是一位业余研究世界上古史的青年。我发现1979年版《辞海》的“曼涅托”条目释文有错误,特函告贵刊,并请转告“辞海编辑委员会”,以便再版时纠正。“曼涅托”条目释文说:“(Manetho,公元前四世纪末、三世纪初)古埃及历史学家,祭司。……他划分埃及古史为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三个时期和三十或三十一个王朝,这一划分大体上为后人所采用。”(1979年版缩印本第1398页。) 我认为这样解释至少是不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