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开展和探索,从能力结构、知识素质、创新思维、工程意识和工程竞赛等方面探讨了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对工科人才培养的作用,并通过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命题与规则设计、将竞赛训练模式引入工程训练教学、建立工程文化素质培养机制、构建综合能力竞赛的协作模式与人才激励制度等方面的措施,探索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工科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
融入CDIO理念的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能力竞赛是一项全国性的科技创新实践竞赛活动,CDIO 模式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在竞赛过程中融入CDIO 工程教育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整合机械学科竞赛,基于CDIO 模式构建学科竞赛管理体系和竞赛平台,将课程实验与学科竞赛相融合,赛教结合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是对培养机械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途径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指导过程中,根据竞赛内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增强其职业素养和工程伦理意识,培养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切实提高其专业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五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综合创新实践课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综合训练》为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课程的教学实践,通过项目式实践教学,循序渐进地开展不同层次的项目课题研究,课题来源于企业实践、教师科研和学生科技创新等项目。着力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知识去研究和解决行业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机械设计实践实验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为解决机械设计实践实验教学效果差的问题,文章提出可基于Fischertechnik模型搭建机械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结合教师科研、机械工程专业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16+2实践周“职业技能训练”开展机械设计综合创新实验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部分高校对校内工程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情况,提出了在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提高工程训练教学质量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现状,然后论述了基于工程训练竞赛的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流程,最后阐述了基于工程训练竞赛的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8.
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工程实践课程中,强调基于专业背景的工程实践,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工程实践课程变革,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创新创业”的工程实践训练.专创融合视域下,搭建由基础工程训练平台、综合工程训练平台、多学科交叉融合训练平台和特色与实践创新训练平台四部分构成的能力递进式工程实践平台.建构与该专业培养体系贯通融合的“四个层次”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全过程融入双创教育,培养学生真正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以及劳动素养、团队协作、工程创新思维、项目管理、创新创业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更好地推动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和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工科自动化类相关专业学生的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基于工程型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提出以机器人足球竞赛为平台的多学科工程综合与创新实践教学方案。首先介绍了机器人足球竞赛的相关背景,然后从本科阶段工科教育模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角度,构建了符合"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理念的基于机器人足球比赛系统的工程训练方案,最后对系统方案中关键技术与训练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讨论。机器人足球工程训练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本科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计算机硬件课程在内容上有较强的相关性和继承性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卓越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对硬件实践课程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成绩评定几个方面改革和创新。提出多方向选择、软硬件综合的课程设计,以项目为驱动;课程与竞赛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灵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在培养和提升实践能力与工程素养方面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存在系统性不够强,实验方向和实验手段单一等问题,提出了依托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将竞赛题目教学化、实验化,以激发学生对光电技术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通过学科竞赛为导向,建立以课程实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学科竞赛等三个层次的光电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该实践教学平台经过近四年的运行和实施,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全国性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竞赛活动,是基于国内各高校综合性工程训练教学平台,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而开展的一项公益性科技创新实践活动[1]。本文通过介绍小车的设计、制作和调试过程,分享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改进材料力学教学的几点措施:展示材料力学对后续专业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材料力学的课程教学中采用探索式教学;将工程综合实例渗透到教学各环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探讨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进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使学生在工程实际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学生学习评估方法。以"2010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为例,阐述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实现过程。基于CDIO的竞赛训练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基于CDIO理念的《工作研究与分析》创新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如何培养有创新实践的综合工程能力的学生,采用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学理念对《工作研究与分析》进行课程改革,分析了目前课程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CDIO对课程教学创新的启示,并通过"基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学习",让学生以自主探索、主动实践、着重把握技术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来学习工程,培养学生全面的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1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5):174-177
简述了工程训练开放是现代工程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工程训练模块化教学、共性与个性相结合、选修与竞赛等方式,实现了工程训练时间、训练内容和空间的开放。通过引入OBE工程教育模式,探索以学习产出为导向的工程训练,扩大学生工程训练的自由度与受益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在校本科生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我校特举办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该赛事的主题是“无碳小车”,针对竞赛项目,在充分领悟命题要求的基础上,着重方案选择和结构设计两方面阐述了“8”字型无碳小车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小车的设计、制作、安装与调试,强化了学生的工程训练效果,发挥了学生的潜力,综合体现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制造工艺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的训练,"题目引导式"教学方法将"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题目与课程知识点关联起来,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工程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以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科竞赛提供了展现大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舞台。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创新中心承担了多项电子信息类学科竞赛的组织培训与参赛任务。在优化培训课程体系、组建优质师资团队、多方获取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建设了面向全校的电子信息类学科竞赛综合训练平台,在多项高水平学科竞赛的培训实践过程中,获得了一定成效与标志性成果,为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工程综合》课程是工程训练中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的课程内容由自主创新、智能机器人和反求工程三个模块组成,后来经过改革发展为由《工程综合》、《机械结构设计与制作实践》、《科技创新训练》和《工程能力竞赛基础培训》四门课程共同构成新的工程综合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构建了以“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综合性、开放式”为特色的工程综合教学课程体系和模式,学生培养的思路上、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师队伍的协调建设、教学方法的实现上等多方面提出系统的构建,它的改革与发展体现了我们教育理念的转变,对培养我校学生成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素质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