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白与杜甫     
苏打 《初中生》2008,(3):24-26
李白和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他们的名字就像两颗光彩照人的明珠,镶嵌在波澜壮阔的盛唐历史上,给大唐盛世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2.
若说中国历史是一出戏,那么大唐盛世便是最精彩的一折;若说中国历史是浩瀚天河,那么大唐盛世便是星辰中最璀璨的一颗。大唐盛世,耀眼夺目,千百年来,在历史茫茫的长河中,未曾黯淡。我走过这大唐盛世,走进这烟雨风月中。  相似文献   

3.
若说中国的历史是一出戏.那么大唐盛世便是其中最精彩的一幕:若说中国的历史是浩瀚的天河.那么大唐盛世便是璀璨的星空中最亮的那一颗星。大唐盛世,耀眼夺目,千百年来.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来未曾黯淡过。我走进大唐盛世。走进这烟雨风月中。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历史上,唐朝前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在当时的世界范围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史称“大唐盛世”.纵观“大唐盛世”的前因后果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其对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本文认为“大唐盛世”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实行民主政治,法制高于人治,乡向选拔人才,注重官吏康政,誊顾百姓民生,鼓励商业发展等几个方面尤其值得现实社会的借鉴、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历时期是唐代社会一个特殊的阶段,它紧承"安史之乱",不但在政治、经济上与"大唐盛世"形成鲜明对比,而且在诗人心态、审美追求诸方面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对诗歌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本文拟以大历山水诗表现出的新特征说明它对盛唐山水诗的创变。  相似文献   

6.
<正>提起东郭先生、西门豹、司马光、诸葛亮,同学们并不陌生,大家在课文里已经和他们"认识"了。东郭先生是西汉的隐士;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大夫,因治邺有方而闻名于世;司马光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他少年时"破缸救人"的故事家喻户晓;诸葛亮是三国时杰出的军事家,以足智多谋流芳百世。你知道他们姓什么吗?他们不姓"东""西""司""诸",而是姓"东郭""西门""司马"  相似文献   

7.
若说中国历史是一出戏,那么大唐盛世便是最精彩的一折;若说中国历中帚浩瀚天河。那么大唐盛也便是星辰中最璀璨的一颗。大唐盛世,耀眼夺目,千百年来,在历史茫茫的长河中,未曾黯淡。我走过这大唐盛世,走进这烟雨风月中。  相似文献   

8.
很多时候,文字是一种高雅的装饰品。大唐盛世,诗歌王朝,连空气中都飘飞着诗意。可就在这样的极盛之时,韩愈柳宗元却倡导"古文运动",推崇先秦诸子散文的理性笔调,怒斥浮华的文风。这一运动,对后世几百年的文学创  相似文献   

9.
刘刚 《考试周刊》2014,(34):38-39
盛世具有政府开明、经济发展、民生复苏、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特点,西汉前期的盛世从高祖到武帝时期形成大一统的汉帝国.但是盛世也有贫富差距和弊政,学习西汉这段历史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窦太后是西汉继吕后之后出现的又一女性重要人物,对西汉前期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史记》《汉书》中有关窦太后"籍赵""籍代"史实的记载表明,该事件发生的年代应在汉惠帝元年至惠帝六年甚或五年之间。窦太后等人"至代",从吕后对待刘姓诸侯王的诸方面行为与态度看,不排除也是一种用来"微伺"、对付刘姓诸侯王的手段。窦太后"籍赵""籍代"的记载,反映了汉初户籍制度及其与秦户籍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由于连年战争,在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陷入"大饥馑"的困乏局面。鉴于对民心与政权关系的深刻认知,陆贾在向刘邦总结秦亡教训和"古成败之国"经验的同时,适时提出"轻徭薄赋""崇俭黜奢""重农轻商""约法省刑"的民本主张,从而为汉初采取"与民休息"的统治方针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利于西汉经济的恢复和政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康乾盛世",是在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形成的特定历史时期。所谓"盛世",是封建社会史学家对历史上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概括。"康乾盛世",不仅是清代的而且还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昌盛时期。地处塞外避暑山庄,它与"康乾盛世"举步相随入列清史、携手并肩同登高峰,最后同步走向下坡路。  相似文献   

13.
诗人李白和艾布.努瓦斯分别生活于中国大唐盛世和阿拉伯帝国黄金时代的阿巴斯王朝时期,两个人在性格、人生经历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又同样一生钟情于美酒。通过对他们部分咏酒诗的分析,可以看出产生这种盛世酒文化与诗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司马相如创立的汉代大赋被认为是对西汉盛世的颂美之作,但从辞赋的抒情传统、西汉文人普遍的境遇以及司马相如自身的遭际来看,在司马相如的盛世颂歌里还有一种无法掩藏的盛世文人的失志之悲与幽怨情怀。  相似文献   

15.
殷旭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2):35-37,96
河北省景县在谭其骧先生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秦、西汉、东汉时期·冀州刺史部"所绘西汉信都国图中标注为"修县"。而自《汉书》以下,历代史志中有关景县的古名有"修""條""脩""蓨""蓚"和"蓧"等6种写法。造成这种混乱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文字学角度上的互混与混用;二是历代史志中由于撰作者书写错误或引用错误而造成;三是由于同一史料的不同版本在刊刻中使用字的不同所造成的混用。分析史志中的记述及注释,谭图中将今景县之地在西汉时的名称标为"修"虽不算错误,但不如"條"字或其简易字"条"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16.
设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心智,引领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情感,促进互动生成。本文从"点""面"结合",诱""思"集合",量""质"结合",难""易"结合",引""探"结合",预""立"结合",精""密"结合等七个方面入手,探寻有效设问的"七度空间"。  相似文献   

17.
<正>如今打开电视,什么都"进行",到处都"进行",你听。10月12日央视5分钟说了3个"进行":赶到车祸地点"进行处置",赶到村民发现手榴弹地点"进行处置",运到安全地方"进行销毁"。报道云南6.6级地震:"在这里进行午餐。"23日报道:"机器人进行走路。"央视如此热衷"进行",全国各级各地也都争相"进行":"进行收网""进行收缴""进行围剿""进行指挥""进行演练""进行建设""进行计算""进行清扫""进行娱乐""进行观看""进行修养"……  相似文献   

18.
第斯多惠认为:"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推动一切的"ABC时代",农村德育工作面临着新挑战。笔者通过主题班会,抓取"四个点"的"权变"实践,即"社会大热点""孩子兴奋点""家长关注点"和"成长转折点",详细探析了如何帮助初中生达成"习惯养成""行为规范"和"价值理解"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易错用的"磬""罄""馨"我国最早书市出现在西汉。有人在讲到当年西安的"槐市",没有房屋而在槐树下交流买卖书籍时,引了《三辅黄图》说:"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书传记、笙馨器物,与卖买,雍容揖让,或论议槐下。"这段文字描述了买卖场景的礼让而又热闹。遗憾的是引用者写错了字。那些太学生每月初一、十五时买卖三类物品:家乡土产、书籍和乐器。笙为乐器之一,没错;而"馨"却与乐器无关。看上下文,这个"馨"当为"磬",二字实乃形近致讹。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是:要重视学生的动口说理提问、动手书写和动手操作,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要引导他们不单是"学会",并且"会学"。这正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们的教,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知识,而不是教学生"是",还是"不是","要这样"或"不要这样"。学相声讲究的是"学""说""斗""唱",而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在"趣""说""写""作""问"几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