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儿童生活为本”是新世纪教育理念的一个明显特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品德与社会》教学要真正化枯燥乏味为生动精彩,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课程着力于帮助学生感受课程的“个人意义”,力图利用蕴藏于学生生活中的丰富素材,通过与学生有限的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相匹配的,他们想做又能做好的、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渗透其中,把品德教育、科学教育、劳动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让课程成为学生现实的愉快生活体验,并成为其生活的引导。陶行知先生曾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育如此,身为教育的重要分支之一德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应该包括生活中的内容,让数学教  相似文献   

5.
<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还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由此看出,教育源于我们的生活,教育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一、生活教育的特点在幼儿教育中的体现生活教育要将教育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的内容,正如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相似文献   

7.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学科,其教学也需要生活化,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数学作为学生的一门基础课,教学也需要生活化,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教育人的德育课程,也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应与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11,(6):8-8
《教苑荟萃》2011年第12期发表竹彩芹的文章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就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习是死学习,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就是死书本。死教育、死学习、死书本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因此,品德课上,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再现,进行情境创设.  相似文献   

12.
审视过去的思品教学,不难发现我们的思品教学处在一种"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而远离儿童生活的封闭状态.教师所做的是单纯的灌输和简单的总结.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因为这是源于生命本体的内在的深层的东西.而关于道德的知识,他接受得最多,如果不能激活个体的体验,那么知识的种子就不能在个体的心灵中生根、开花、结果,这种道德知识就如假牙、假发,是没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这样给课堂输入"生活"的活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才能生成智慧,促进发展,提升数学的价值,并且使学生切切实实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7,(3)
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同样,作文中没有生活作为素材,这样的作文是僵硬的、呆板的、空洞的。小学生习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  相似文献   

15.
<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课程性质"部分指出,"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课标的这一教育思想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源自内心的道德情感,产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基于此,品德与生活课要求教师走品德教育生活化的  相似文献   

16.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我们看到生活化的教学是教学发展的新方向,是教育走向成熟的新道路,它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正>传统的美术教学,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他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我们的美术活动要面向幼儿、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让美术活动生活化。那如何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生活》新课标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19.
<正>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在生活中备课。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教学要“面向丰富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