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什么叫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可见,新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要在短短的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完成内涵如此丰富的语  相似文献   

2.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要提高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准确定位,明确语言文字的主体性;要研透教材,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要精心设计,凸显语文文字的独特处。"得意"之后不能"忘言","言意兼得"才是阅读教学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注意到,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运用什么新理念构建语文课堂似乎格外热衷而津津乐道,但是我们要说:无论什么理念,教语文也要讲底蕴的积淀。一、语言素养的积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首先就应具备较好的语文修养,而语言素养的积淀就是语文的灵魂。要学生汲取文化智慧,教师首先当厚积底蕴,提高文化品位。而读书学习就是必由之途,要耐得住寂寞,独守一方教育宁静。无需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只要有心于此,即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语文课究竟该"教什么",该"怎么教"?在流派纷呈、众说纷纭中我们一直找寻着一堂名副其实的语文课的本质和精髓。笔者认为,要抓住语文课精髓,语文教学就应切实地关注学生和文本这两个要素,因其重要性,将它们冠以教学中的"双主体"也不为过。在教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现代语文教学已不能囿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例子",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网络,走进社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掌握语言的本质,不断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运用语言的技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6.
陈爱华 《语文天地》2012,(22):13-14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放在重要位置。"语文素养"是新课标提出的全新理念,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应该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  相似文献   

7.
一、语文新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1、语文新课程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所谓"语文素养",就是指通过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陆义 《广西教育》2013,(26):32-3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指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作为语文综合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而中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9.
<正>素养,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2001年实施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个目标呢?我觉得语文的教学要坚守语文本色,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建军 《考试周刊》2014,(16):61-61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强化作文训练是提高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加强阅读理解教学,拓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充分积累语言材料;加强语文素养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留心观察生活细节的兴趣;实施有效作文教学辅导,注重知识积累、语言能力和写作技巧的综合培养。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的侧重点也有所改变,对于包括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等在内的语文综合素养越来越多地进行了强调。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要想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进一步培养,有很多的途径可以选择。文章要论述的则是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这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谓是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作为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十分重要。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课堂,不仅要守住语言学习这一核心,还要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上海小学语文界提出阅读教学要"充分关注表达,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研究方向,这是针对多年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较多弊病提出来的,这个观点的核心思想是提升小学生的语言素养,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4.
古语曰:"语文乃百科之母"。可见,语文在各学科中的基础地位,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因而,语文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又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与灵感。而如何让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思维、语文能力、语文情感等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关键要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而学习方法的获得又关键在为师者课堂教学的精心点拨与指导,要有效地完成这一目标关键要靠课堂教学的有效设问。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设问。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意义重大。教学中要关注语言资源,丰富学生的语言认知渠道;优化语言积累,拓宽学生的语言思维域度;强化语言实践,升级学生的语言积累认知,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我国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早就讲过:"用了‘语文’这个名称,表明在这门功课里面要向学生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所以,语文教学要适时地调整教学思路,从以感知、理解为主转移到巩固、运用为主,逐步构建"语用型"的语文教学体系。本文主要举例说明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运用。一、在创设语境中运用低年级的孩子由于掌握的字词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要解决学生作文的材料来源必须通过观察积累生活;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通过阅读积累语言;要克服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靠教师的多方"激励"。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应该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综合素养,在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学习兴趣、语言素养、课外阅读等几个方面加以探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所必需的综合能力,为此《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学理念。语言来源于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依托生活中的语文元素,在日常生活中追寻语言的奥秘。因此,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案例来探究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所著《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一书对"本色语文"做了详细的解释。本色语文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教师按照语文的规律去教,学生按照语文的规律去学;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按照这一思想,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显然远离了"本色"。就拿本色语文的根本目的——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来看,高中生的语言素养包括:对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