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从计算面积到计算体积空间观念的发展。复习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形体特征,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一、分析、对比,揭示联系和区别数学概念是反映空间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学生如果正确、清晰、完整地  相似文献   

2.
一、把握教材 ,定位目标(一)教材《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以及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即将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又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面积与面积单位是一节数学概念课 ,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目标基于以上认识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 知识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实践活动 ,理解…  相似文献   

3.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数学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决定结果的直接因素,因此把握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和发展,是决定数学复习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揭示知识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和知识的整合,同时应挖掘蕴含在知识深处的数学观念、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并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对数学概念、性质的认知和理解,以达到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目的。下面以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为例,谈谈自己的浅见。一、在加强知识联系中发展认知结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在复习中可抓住“在小学阶段,…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操作、推理、归纳能力,空间观念以及置疑、释疑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重点、难点、关键点剖析: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3.教学关键:理解长方形的面积(所含平方厘米数)与长方形的长(所含厘米数)和宽(所含厘米数)有什么关系。教学过程:一、认知冲突,激发探…  相似文献   

5.
颜嘉逸 《甘肃教育》2014,(20):123-123
正教学内容: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采用"分类研究"的策略,经历"转化图形——寻找关系——总结公式"的研究过程,为后续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打好基础。3.发现新的转化图形的方式:拼组法。4.在探索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发展空间观念,并提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沿海版数学教材第九册。教学目的:①使学生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能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准备:幻灯片数张,教学学具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提问:什么叫面积?生答:平面图形的大小叫面积。继续提问:还有别的说法吗?(略)2.教师出示长方形图片模型向学生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指出长方形图片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5~76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2.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8.
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掌握多边形的特征图形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图形间的关系、图形间的转化,体验到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所学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学生在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理解、掌握万能公式,能正确地运用万能公式计算多边形的面积。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0.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了面积的概念,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探索,学生将形成系统的直线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正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侧重于理解和掌握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和实践操作方面还做得不够.怎样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又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呢?教师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一、注重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加强实际操作,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亲自制作、实际观察、测量、剪拼等活动,学生才能清楚地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才能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透彻、记忆犹新.本单元教学中的基本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因为这些图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价值,不只是让学生知道几个公式和会计算,更在于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和信心.如:在平...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面积。教学难点运用转化的方法研究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1.多媒体出示书中69页方格纸上的三角形。思考:方格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什么叫…  相似文献   

12.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80页“梯形面积的计算”第一课时。一、说教材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不仅是为学生总结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研究平面组合图形、平面曲线图形和立体图形做好知识上、能力上、思维方法上的准备。教材的编排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 ,而直接给出一梯形 ,引导学生想 ,怎样依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五册长方形的周长。教材简析“长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边长特征、初步理解了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掌握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2.在认识长方形周长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周长,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实践操作的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感悟数学是有价值的,体验做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能寻找计算三角形面积所需的条件,并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进一步理解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解决相应的问题。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寻找条件,正确计算(一)出示下图: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吗?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2.初步感知不完全归纳法,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4.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5.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媒体1.电子实物投影。2.每个小组三张长…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节的内容,重点是要求学生懂得平面图形的面积就是图形中含有面积单位的个数;理解长方形所含的面积单位就是长与宽的乘积.由于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因此要他们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推导公式有一定的难度.用板画、投影等媒体较难表达清楚,所以我们选用了微机这一教学媒体,设计了显示动态及演变过程的动画图形程序.在数学中运用演示启发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860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2.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几何图形本身较为抽象,小学生在学习和理解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许多老师都把它们归结为不认真、不仔细、马虎.其实学生问题的背后有其深层次的因素,它受到很多心理因素的制约和阻碍.教师有必要了解影响学生形成错误过程的知识与心理特征,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多渠道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能力.现将学生在计算平面图形面积中出现的错误列举与分析如下. 一 视觉认知模糊 有的学生在解决一些基本的图形面积计算题(例如,已知底和高求面积或根据图形及其上的数据求面积等)时没有困难,但是条件叙述稍作变化就出现问题了. 1.把一个长和宽分别是10 cm和8 cm的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高为9 cm的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相似文献   

20.
徐国勋 《辽宁教育》2004,(8):113-114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