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小霞 《甘肃教育》2020,(6):187-187
"生活适应"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中的一般性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它在培智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个别差异性,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矫正和改善智障学生的身心缺陷,教会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进而在可能的情况下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2.
<正>从事一线语文教学的教师都知道,语文知识的自身特性(需要多背多记)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困难之一。对于培智学生而言,由于其身心发展上的缺陷,在语文学习上,就更容易导致感知缓慢,思维不连贯;课堂学习中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差;思维迟缓、理解能力差、遗忘快。培智学生的特点决定他们听语文课常是如同"听天书"。因此语文课上经常是教师表演"独角戏"的冷清景象。培智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我们该如何破解上述现象,从而提高培智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一、激发培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培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九年义务教育后,使他们成为能适应社会,残而不废的人。因此,生活适应课在培智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培智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性,光凭教材还远远不够,必须从生活中着力开展生活适应课的有效教学,制定不同的个别教学计划,在生活化教学中渗透各科知识,融合各领域的康复教育训练,树立他们生活的信心,提高生活适应课的学习效果,把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小组合作学习"在培智数学康复教学中应用广泛,本着"以生为本"原则,寓教于乐,合作学习。采用培智情景数学游戏化、数学生活情境化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培智学生各具特色的言行举止,矫正和补偿个体的生理、心理缺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脚踏实地,细致入微,采用适时、适度、适合的方法,为学生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当今社会的面貌,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有一类特殊的教育对象,即培智学校的学生,他们在身体和智力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方面存在许多困难.生活适应课就是一门为了帮助培智学校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课程.现代信息技术在培智生活适应课堂中的引入是一种全新...  相似文献   

6.
<正>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培智学生由于存在不同身心缺陷,因而身上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相对较多,诸如缺乏应有的是非观念,行为自觉性较差等。纠正培智儿童的不良行为,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培养其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对培智儿童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开展礼仪教育,在语文"生活化"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培智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语文教学与礼仪教育不可偏废,从"相加"到"相融",使二者相得益彰,更具时代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当今社会的面貌,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有一类特殊的教育对象,即培智学校的学生,他们在身体和智力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方面存在许多困难。生活适应课就是一门为了帮助培智学校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课程。  相似文献   

8.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培智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由于培智学生生理的缺陷导致其形象思维相对占优势,教学中努力开掘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情境的联系,建立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才能引导智障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9.
“盲、聋、培智学生群体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身心发展有缺陷或残疾的少年儿童,即智力、听觉、视觉、肢体、语言、情绪等方面发展障碍的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是指对在听力、视力、语言、智力、肢体等方面有缺陷者,通过身体练习,以增强体格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帮助缺陷康复、培养个体意志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所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化工作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的时代,依托网络平台,使用iPad、手机等各种终端设备已经成为智障学生享受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服务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培智生活适应课标要求,探讨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新技术参与培智教学,真正从智障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培智教育主要的教学对象是生活和学习能力低于正常学生的特殊群体。这种教学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自身缺陷和学习能力,着重分析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培智数学20以内的计算教学技巧展开讨论,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培智数学教育,希望对培智数学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正>说话训练是培智生活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达到对语言缺陷的矫正功能,事关智障学生未来生活的质量。教师要利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训练他们的听说技能。"生活化图片"是沟通的一个有效载体,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生活,拍摄学生身边熟悉的人或事,从而制成沟通卡片,训练学生说话。说话训练是培智生活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达到对语言缺陷的的矫正功能。一、利用"生活化图片"丰富学生词汇智障儿童词汇贫乏,不仅表现在量上,而且也表  相似文献   

13.
<正>培智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价值。为促进培智语文课堂的快速发展,可以引入生活情境来开展教学。培智教育的受众对象是智力缺陷儿童,而通过生活化情境教学可以更好地走入孩子的世界中,对孩子多一层了解,通过创建生活情境走入培智语文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孩子加大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帮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融入对他们来说的陌生世界。语文学习是其他学科的基础,通过引入生活情境似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培智儿童对课堂的关注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模式,学生可以亲身实践,更好地与生活接轨。语文成绩的提高可以为学生其他学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提升培智学校特殊学生的生活能力是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购物单、时刻表、商标牌等"非连续文本"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正因为如此,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非连续文本"阅读。大量实践表明,在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聚焦"非连续文本",能够连续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冀湘 《教育》2014,(11):52-52
智障儿童是指身心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或障碍的儿童.在智商或心理发展上都比正常儿童迟缓,从而导致认识能力、自控能力差,分析、批判能力低,需要良好的教育与引导.培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面对智障儿童的自身特点,作为培智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开口读书的习惯,完成作业的习惯.只有不断培养智障儿童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才能促进培智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需要考虑语文学科特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且立足于《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要求,针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平板电脑在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上的运用这一研究课题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培智教育日益被重视,社区融合教学模式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渐走进特殊教育学校,走进培智儿童的生活,成为培智儿童走向社会和融入社会的通道;其中心思想是为了满足培智儿童的需要,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唤起全社会的关注,同时也为培智儿童的教育寻求最适宜他们身心发展的模式,充分体现教育的平等性和人文性,本篇文章通过阐释"社会实践活动,参观体验——课堂讲解知识,理解生活——再次回归实践,学会生活"的三步教学模式,并通过具体的事例分三步印证教学模式,对于特殊教育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于智障儿童身心发育特点及特殊教育的需要,生活化教育理念贯穿于培智教育所有学科中.教育与生活联系的关键环节在于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内涵及特点要求语文生活化教学应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实践等具体表现形式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9.
培智学生由于自身发展的障碍,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独特性,他们在身体机能发育、神经系统发育等方面与同年龄的普通儿童相比存在差异性。文章分析了培智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社交行为的影响,通过参与微电影拍摄等实践,为培智高年级学生的团队合作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真实体验,增强了培智高年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了培智高年级学生社交行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于先天性智力缺陷,智障学生的思维直观、反应迟钝,存在着动作感知、语言、情感等方面的缺陷.因此培智学校的有效教学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需要关注学生生理、心理的缺陷补偿.通过实施《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泰州市姜堰区特殊教育学校使用上海卢湾区辅读学校生活数学教材在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文章根据智障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一些“活”用生活数学教材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