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指的是客观事物中可以激发起人的美感的一种属性。审美则是对美的领会和感悟。就文学而言,审美即人们在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过程中,为作品的艺术形象所吸引,对它感受、体验、认识和再创造并获得美的感悟的一种过程。对美的欣赏能够使人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从而激发起人  相似文献   

2.
绘画是静态的再现艺术。它的美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在二度空间范围内以动人的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画家的审美感情和审美理想。中学美术教材中的绘画课蕴含着许多美的因素。就初级中学美术教材选编的绘画作品来看,绝大多数均为古今中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讲授这些课文,就得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中美的对象的欣赏,萌发美感,培养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一、发掘美黑格尔说过:“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要借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也就是说发现美这种能力的获得与审美经验的积累,以艺术素养、文…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中蕴涵音乐美、绘画美等各种美感因素,但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展示这些美感,本文以多媒体技术与文学美的完美结合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展现、扩充文学作品中蕴涵音乐美、绘画美和形象美等各种美感因素,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尽情地感受文学美,激发学生对文学美的想象,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学美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散文教学必须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教学规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挖掘美的因素,并加以渲染。通过朗读感悟美文、情境触发美感、想象创造美境、用心感受美言、关键感悟情美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感受美、欣赏美,使散文课堂教学处处散发美的气息。  相似文献   

5.
艺术美的创造根源于现实的美。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总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美的事物和现象。客观现实只有通过人的美感意识,现实美才能上升为艺术美。美术创作和其它艺术创作一样,原是一种美感意识活动,美术作品是美感意识的物性形态化的集中表现。当学生看到祖国雄伟的万里长城,壮观的秦兵马俑,金碧辉煌的庙宇殿堂,巧夺天工的玉雕、牙雕,古今中外著名美术家的作品,以及那和谐的色彩,奇特的构图,巧妙的组合,会使学生目不暇接,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怡悦之情;当学生被客观事物的美所吸引,并凝神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最美的语言艺术 ,读诗时 ,经常能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光辉照临自己的心灵。诗是最美的文学样式 ,“一首诗的胜利 ,不仅仅是它表现的思想的胜利 ,同时也是它的美学的胜利。”(艾青《诗论》) ,诗歌具有美的灵魂和感情 ,美的构思和意境 ,美的语言和造型 ,还有音乐的旋律 ,绘画的色彩。诗歌集美于一体 ,又把美传播给千千万万的读者。由此可见 ,诗词教学无疑是学校美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诗词中探幽寻美 ,陶冶心灵 ,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培养美的情操。众所周知 ,我们在学习和欣赏诗词作品时 ,无论是中国古体诗词 ,还…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绘画创作的教学,是以学生对生活的直观认识为基础,通过启发引导、欣赏感悟,让学生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把他们对事物的情感,展现在绘画中去,以达到让学生积极探索,诱发学生对命题画、记忆画、想象画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绘画创作教学的方法较多,就我自己的教学体会归纳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陈早 《快乐阅读》2013,(25):126
一篇好的文章必然是寓教于乐,乐中受教的载体。它体现从悦人到怡人到感人到育人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教学过程。它不仅是学生产生追求"真"、"善"、"美"这一崇高美好的欲望,而且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突破口。课堂教学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训练语言文字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领悟文本中人物的心灵美,宇宙空间的神秘美,大自然中的意境美……一、感情朗读,品味美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清新流畅、优美而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课文。通过朗读能把无声的文字变  相似文献   

9.
美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点.也是语文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美感.实施美感教育,让美无处不在。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形成美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美的语言,并且洋溢激情,让学生充分感悟美的情感,使美感目标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田灵芝 《新课程研究》2009,(11):57-57,78
语文课堂是充满美的课堂,它以美的内容、美的形式、美的韵律吸引学生叩开美的大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文本,遵循学生思维认识发展规律,不忽视质疑的自然美、生成的灵动美、情感的共鸣美、朗读的个性美,让更多的美贯穿语文课堂,学生才会在长期的“语”和“文”的熏陶中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展示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语文学科中的美的因素,在教学中营造美的氛围,拨动美的心弦,激发美的想象,延续美的感悟。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真正理解感性与理性融合的美感、接受性与建构性统一的美感,最终认识统合后具有迁移性人格熏陶价值的美感。  相似文献   

12.
卞海燕 《现代语文》2013,(11):82-83
一切艺术家无不依照美的规律来表现美、创造美。如果说绘画大师是用线条和色彩来给美“造型”,那么文学家则是用语言文字给美“造型”。就这点来说,文学与绘画本有天生的姻缘关系。因此,深入探究语文教学与绘画的关系,对指导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手工工节被安排在初中劳技学科中。教学目的是师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实现学生技能的捍高。作为工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通过自然美、形式美、形象美、艺术美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一、用实践来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审美感受力是审美能力之一。手工工艺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美感,其审美作用是培养人们一双懂得美的眼睛,能欣赏各时代艺术的美,各种形式风格的美……艺术品的审美教育,是以物感人的,是以自身的色彩美、结构美、形象美的因素,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使人形成美的感觉,加深对美的认识。“劳…  相似文献   

14.
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通过美术课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1.美术课中形式美感的培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在这里,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生去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15.
言语美感是美的语言和美的精神在学习主体心灵上的同构物。言语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对语言中所含美的因素的领悟程度,影响着人的语言活动的质量。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的言语之美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提炼文本中美的材料唤起学生对言语美的感悟力。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言语美感,必须以美的语言材料为依凭学生的言语美感是由语言材料唤起的。如果语言材料不美,就失去审美的基础。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就课本而言,关键的不是要教师去选,而是要教师去钻,去发现课文中的美。语文教师备课,首要的就…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教学不吸引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抓住"美"的教育、"人"的发展这一根本目的。美的教育强调感受、感悟,让学生从美的生活现象中发现美的人、事、物、情、理、景,去感受、去热爱、去效仿。美的教育就像一座桥,引导学生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学会让语文课拥有"美"和"美感"。一、呈现美,让教学语言有味《说文解字》说:"羊大为美。"中国古代的诗评家以"滋味"  相似文献   

17.
韦肖珍 《广西教育》2010,(20):51-52
美感教育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以教学内容为依托,渗透美感教育,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它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的战斗生活.作品是写战争的,但并没有战争的血腥味、恐怖感,相反的却处处洋溢着一种浓郁的诗情画意,有一种和谐柔媚秀雅之美,给人以温柔、轻松、心旷神怡之美感,正是这些闪光的美点,使得《荷花淀》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独放异彩的佳作。它的审美价值,正是作者将其美好的心灵感情渗透于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之中,才赋予了作品以极大的魅力。因此,在作品教学中,必须依据并发掘这些美,着力培养学生美的欣赏力、美的感受力、美的表达力——寓美育德育于语文教  相似文献   

19.
正欣赏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有了欣赏美的能力才可能有好的美术作品,小学生已经有了对美的初步认识,但是这种美的认识不完整,比较模糊,这时就要靠教师去引导,从哪些方面去认识美,感受美,体会美。如果说小学美术课堂中绘画课和手工课是培养学生对造型,对色彩的基础认识,那么欣赏课则是对它们的一种升华,是对造型和色彩知识的内在提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欣赏课我觉得可以从专题欣赏,随堂欣赏,外出欣  相似文献   

20.
美在数学     
数学是一门美的科学,它具有强烈的美感色彩,而且有其确定的内容。数学的美开启了学生内在的情智的闸门,为学生探求新知识、提高数学素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美的平台,从而激发了学生求索欲望和创造激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