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正>作文的"根"在哪里?在我们的生活里。如凡.高所言,如果是麦子,一定要种到麦田里去,才能生根发芽,种在人行道上就会枯死。要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还是要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里去,只有扎根于生活的文章,才能写出个性,打动读者。一、事——讲述自己经历有的同学拿到作文题,不是首先想到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取材,而是愿意从报刊、书本中所见的别人的生活中寻找灵感,仿佛自己的生活"不值一提",别人的生活才"有得可写"。殊不知,只有真实的经历,才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很广的领域,这里仅在“通过审美,进行作文教学”的背景下,谈一些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作文教学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去提炼生活,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而且要指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孩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就是说,写作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了能让孩子们在写作中展现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多写生活作文文章是对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的反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切优秀的文章,都是以作者丰富的生  相似文献   

4.
作文的窍门     
如果说写作文也有窍门的话,那么我认为抓住自己写就是最大的窍门。所谓“抓住自己写”,不是说文章只写自己,不写客观的人物事物,而是说,不管写什么,都要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来,都要写出自己的感受、感觉或体验。或者说不论写什么,都要抓住自己问:我对它(他)的看法怎么样?认识怎么样?感觉如何?感受如何?等等;然后抓住这些思考、组织、写文章;而不是去想别人对它(他)是怎么讲的,书上是怎么写的,媒体是怎么宣传的,然后按这些去组织编排文章。抓住自己写,就是“从我出发”,“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说出自己心里的话”。做人,立身处世,要多为别…  相似文献   

5.
黄梅 《四川教育》2002,(10):41-41
学生常抱怨:作文没有东西写,即使勉强写出来,也干巴巴的不耐看。究其原因,是作文中没有打动人心的内容。罗曼·罗兰说:“要照亮别人,自己心中要有阳光。”写作时没有真情实感的投入,怎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呢?没有感触怎能写出内容充实的作文呢?感触不深又怎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呢?所以,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是对生活要敞开心灵去感受,去领悟,即感悟。我认为:感悟即是面对生活,人们在思想上、心灵上深刻的感动、感受和感慨中,悟出某种人生的意义、价值或道理。感悟是一个人的思想,也是人的智慧。人们把自己对生活的领悟写到文章…  相似文献   

6.
习作素材源于生活,生活是一切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作文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如何记事     
1.记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作文时,一定记住要用心去观察和体验生活,一定记住要写生活中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做到了这一点,就比较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下面例子:我家的包粽子能手要数爸爸了。只见他挑  相似文献   

8.
<正>宋朝文学家苏辙曾提出"文者气之所形"的文学主张,认为文章和个人气质、生活阅历密切相关,正所谓"文如其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特有的气质与个性。现代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独特的个性,学生习作应该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笔去书写真情实感,写出属于自  相似文献   

9.
作家蒋丽萍说:“对于中学生来说作文写自己的感受。从这一点出发就是要让学生平时就养成一种习惯,要有丰富的感知力,对周围的一切感兴趣。不能想象一个对周围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人能写出好文章来。”这段话道出了作文成功的真谛,就在于到生活中去发现,  相似文献   

10.
只有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去体会生活,感悟生活,善于抓住自己思想中的闪光点,这样的文章才能写出新意和水平,职业学校作文教学才能开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一、要写出感悟记叙文主要是写人记事,但作为一个高中生来说,却不能满足于这一点,而要通过写人记事,写出美好的人性,写出生活的感悟,使文章有新意,有深度,有“亮色”。例如,写自己的成长,成长过程固然要写,但更要点出成长的原因;写学校、家乡的变化,一定要联系时代的大背景;写人物,不限于事实罗列,而要写出人物的思想灵魂;写场面,绝不能机械照搬,而应透过画面写出它的实质,等等。要使文章写出生活的感悟,平时一定要注意:1.要不断加强生活积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有了生活积累,即使以前写过的内容,也会由于…  相似文献   

12.
《新民晚报》前不久刊文称:每两年一届的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对高考作文有以下启示:1、选歌和选题材。歌手选歌曲与学生选题材一样,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来表达。2、作文也要接“地气”。徐沛东评委反复强调接地气的问题。其实,中学生作文也应该接一接“地气”。一些同学一写作文就想到有哪一篇范文可以套,这就是没有接自己生活的“地气”。实际上,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到自己的生活仓库中去寻找,用心去体验,将自己的情感之泉自然地流出来,细心地去回昧生活,去提炼对生活的思考,南感性升华为理性,定能够写出个性鲜明、情感丰富、思想深刻的作文,能够写出属于“我”的作文。  相似文献   

13.
王爱国 《同学少年》2008,(11):11-11
"为什么拿起笔来总找不到话说?"许多同学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其实,写作就是将生活体验用恰当的文字写出来,以表达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是"真"文章。怎样写"真"文章?简单地说,就是用心去感受生活,写出自己的真生活、真性情、真体验。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体验为基础,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受生活,获取素材,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一篇篇佳作来。  相似文献   

15.
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小镜头,以小见大,从平常中见特别,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要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故事呢?很多人做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事,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看,放开思维去想,把自己真实的感悟写下来。用发现的眼光去留意生活的美,为写作收集素材,写出富有个性化的真实作文。  相似文献   

16.
王秀珍 《教师》2014,(3):31-32
作文源于生活,要写出优秀的文章,就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我们要让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这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7.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遵循命题、指导、写作、批改、修改的常规思路,长此以往,当然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我们是否感觉到,学生对作文还是心有畏惧,写出的文章有形式没内容,有技巧没真晴?而我们是否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是不是可以回过头来思考一下,是否忽略了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作文的源头。我们要求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题材要新颖,但始终不能如愿。叶圣陶先生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用的,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作文的源头就是生活。  相似文献   

18.
何泰 《甘肃教育》2014,(15):55-55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指导要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有感而发、言之有物的好文风。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激发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一个道理,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动力。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写作的欲望,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乐于去写文章,去记录自己的心情。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写出的文章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要做到  相似文献   

19.
写作是现实的生活反映,写作要靠生活积累,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广泛阅读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我手写我心,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文章才能生动感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积累情感。胸有成竹还要有一支好画笔,要写出好文章就要多练笔,积累写作技巧。只有学会了积累,学生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只有勤于积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感谢生活     
生活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我们只有用心去感受并解读它,才有可能在自己的纸上、用自己的人生画笔描绘生活,写出对生活的感悟。虽然它可能永远都是挂一漏万,但是,唯有这一个“真”字却可以使它得到永恒。生活是斑斓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哲理。要学习写作,首先要学会善于思考生活;要成为一个高尚的写作人,就必须在生活中汲取养料、从生活中得到启示,并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文章之美,并不在于文字或形式,关键在于思想。思想从何而来?它不是无病呻吟的慨叹,也不是哗众取宠的高调,它应该是从作者心中流出的真情实感,是一种对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