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解读教材不准确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认识分数"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新知。在上册教材里,学生认识到的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  相似文献   

2.
教材解读: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P5—7(例3、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二)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及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主要针对利息问题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本  相似文献   

3.
百分数的应用比较广泛,通过它的应用可以加深对百分数概念的理解。它与分数有直接的关系,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一个重点内容。在讲“分数概念”和“分数应用题”以后,总觉得有些地方没有完全交待清楚,有些学生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等相互混淆,所以在讲“百分数的概念”、“百分数应用题”时,就应加以重视,认真分析教材,精心备课。 一、在讲第十册教材19页的题“某小学五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四年级有学生200名有三好学生30人。五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本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四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本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所占的比值大?”  相似文献   

4.
一、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目标"认识分数"这一内容在三年级上册是通过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三年级下册是通过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五年级下册主要引导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与除法"这一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有些教师通过"生拉硬拽"让学生理解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还是不能灵活地运用。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构建,自主学习领  相似文献   

6.
分数概念的学习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学情分析和教材解读,多角度剖析五年级下册分数再认识的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困境,从而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通过多元表征、引入计算等教学策略,完整而有层次地突破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7.
经历了分数意义和分数加减法的学习。五年级学生对分数意义和运算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分数乘法,为了了解学生对分数乘法的学前基础,开学第一节课,我就对任教两个班的学生(共计62人)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上册教材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年级下册继续教学分数,让学生认识到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五年级下册将再次认识分数,形成单位"1"的认识。多年的实践经验让我们感觉到分数这一块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分数概念,认识分数本质呢?借江苏省"杏坛杯"教学评比活动的平台我们再次进行了实践和研究,着力体现以下三点。一、丰富学习素材,关注学生概念形成的过程学生如何形成概念?是记忆还是感悟?在我们一贯的演绎概念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常常停留在字面理解上,很难理解其抽象语义。所以,对于概念教学能否改变演绎的方式,用归纳生成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  相似文献   

9.
<正>分数问题一直是小学生学习的难点,造成这一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产生模糊。如何突破分数学习的难点?这需要我们从学生学习的现象中寻找问题,分析学生分数意义理解的现状,进而开展基于问题的“靶向”式教学。一、调查过程及结果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使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城区五、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调查时间分别是六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分数除法”后,以及五年级下学期学生学习“分数的意义”前。  相似文献   

10.
一、设计背景"认识负数"是课程改革以后新引入小学数学课程的一项内容。北师大版教材是把它安排在四年级上册教学(2课时),苏教版教材安排在五年级上册教学(1课时),人教版教材安排在六年级下册教学(1课时)。可见,该内容比较适合小学高段的学生学习。通过对这三套教材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在教学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立意,是指教学中的主旨思想,表现为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教学内容结构构思设想等。如何解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立意?又如何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在大量实践和审慎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恰当的教学立意应该经历五个解读过程,即:解读教师自我,寻得育人立意;解读教材文本,挖掘教材立意;解读课程标准,发现课程立意;解读国家意志,提升课程立意;综合解读分析,形成教学立意。恰当的教学立意是提升教学品质的有效途径,上述教学立意解读路径为发现恰当的教学立意提供了一种思路。试以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为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2.
张欣 《天津教育》2022,(4):46-47
对于分数的教学,"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启蒙.三年级学习内容中有关于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什么叫"初步认识"呢?因为学生要完整地构建分数概念,需要从量和率两个维度完成.而三年级只是从"率"的维度认识分数,从在一个整体中认识几分之一,到在多个整体中认识几分之一,再到认识几分之几.这些都是在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率"的维...  相似文献   

13.
分数的定义     
在欧美各国的数学课程中,分数大多被放在中学(6~7年级),我国的分数课程则要早一些.20世纪60年代,分数内容安排在五年级,现在则在四年级上学期,甚至三年级就开始学习了.这可能是由于中文数学名词"三分之一""几分之几",精确又达意,容易理解.而"三分之一"的英文表达是"one-third(一和第三)",这就比较费解了.东亚的许多使朋汉字的国家和地区,学生学习分数的成绩普遍比欧美各国好,据说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4.
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有三个学习内容:"分数乘法(一)"主要学习分数与乘数相乘可以表示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同时学习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运算方法;"分数乘法(二)"主要学习分数与整数相乘还可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乘法(三)"主要学习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芝忠 《教师》2011,(31):89-89
教材解读: 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P5—7(例3、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二)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及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主要针对利息问题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本思考方法。例3中教材创设了一个小学生在银行储蓄的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后,教材首先通过底注介绍关于储蓄的一些知识.  相似文献   

16.
<正>【活动背景】近期,听了几节同课异构的公开课,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分数除法(一)”,主要内容是分数除以整数。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突出的现象,这些现象促使我不断思考,并进行了教学实践。【现象呈现】现象一:照搬教材,较少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数混合运算”单元(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分数解决问题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研究了三次调研问卷及课堂作业纸中的100余幅图片,并结合课堂观察.试图在学生的想法中寻找他们学习的生长点.在读懂学生的过程中尝试改进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之后,教材安排了一道题,要求学生说出下面几句话中的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微课程"是在新课标提出后出现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它以灵活、教学方便、学习自主等特点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受汉语习惯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困难重重。因此"微课程"就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合理安排英语学习时间提供了可能。以"微课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重点应用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提出几点此教学方法的应用建议,希望能对"微课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推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教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将具体的事物平均分是学生熟悉的,但要抽象概括出单位"1"来表示这些被平均分的对象,是一个质的飞跃,更是学生真正建立分数意义的关键。教学时,我进行了如下两次不同的尝试,效果迥异。第一次教学:师: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