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媒体通过不断创新报道内容、报道手段、互动平台实现了新闻报道有史以来的重大突破,体现了尊重新闻规律、正确引导舆论与满足群众需求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引导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极大地提升了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主题策划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广播电视系统迅速投入抗震救灾报道,及时通报灾情,充分报道抗震救灾的有关情况,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为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及时反映广播电视抗震救灾报道取得的巨大成绩、积累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所谓危机传播,是指针对社会的危机现象和事件,利用大众传媒及其他手段对社会加以控制的传播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危机向积极的方向转化.日前发布的<汶川地震救灾报道满意度调研报告>显示,全国93%的受访者对媒体抗震救灾的报道表示满意.国际日报也发表评论文章说,由于中国政府在灾害发生后的迅速行动和媒体信息的迅速公布,使得西方媒体对汶川地震几乎都采取了正面的角度报道.可见,此次汶川地震的危机传播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化时代到来,网络媒体已登上了新闻传播的舞台.今年,无论是奥运会的宣传,还是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报道,网络新闻凭借其超强的时效性、内容的海量性、传播的互动性,在媒体大比拼中地位不断上升.在这样一个媒体格局正发生改变,网络新闻拥有越来越多受众的转型期,电视新闻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因此,强化电视新闻社会主流价值的引导,对保持电视媒体的主流地位和舆论影响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近日,美国<国际日报>发表题为<也该表扬表扬媒体了>的评论文章.文章赞扬了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冲在抗震救灾一线的新闻记者们,他们不顾辛劳和危险,及时,全面,准确、客观地报道了灾区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背景:从"史上最牛钉子户",到"厦门PX事件",再到"周老虎事件",网友的言论不断闪现在中国的舆论中.这些将自己所见、所闻提供给公众的网民,被称为"公民记者".在今年的抗击南方冰雪灾害、反击西方媒体对拉萨事件的不实报道、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力量,"公民记者"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通过网络汇聚,越来越有力地影响着媒体、社会舆论和政府决策.在一些主流媒体看不到或不愿意涉及的领域,"公民记者"的声音甚至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迅速组织记者赴灾区一线采访,并对汶川大地震灾情和各级政府、社会各界抗震救灾的各项决策、措施和进展,进行了及时、准确、全面、充分的报道。报道中,我们坚持"从全局准确把握导向,以效果正面评价宣传"的原则,舆论引导积极有力,受众反馈明显增加,传播实效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广播电视展开了大规模、长时间的抗震救灾宣传报道,为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及时总结、探讨广播电视抗震救灾报道取得的突出成绩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部于5月30日在京召开广播电视抗震救灾报道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军队媒体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指示,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相关报道中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全面展示军队抗震救灾风貌,大力彰显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央视汶川地震报道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用客观、高效、平衡、透明的报道于第一时间赢得了电视媒体的话语权,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本文认为,央视的此次抗震救灾报道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对其作法、经验作了初步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中央电视台充分发挥国家电视台的作用,发挥电视媒体"第一传媒"的优势,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充分、及时、公开、全面地报道抗震救灾工作,在正确引导舆论、凝聚民心士气、振奋民族精神、救灾信息服务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潘丽华 《新闻窗》2009,(1):100-101
2008年6月20曰,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主流媒体在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特别是在抗击低温雨雪凝冻灾害、拉萨“3·14”事件、5·12汶川抗震救灾、筹办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报道中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除了得到国人的赞许,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好评”。这表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对媒体舆论引导的体制创新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3.
四川汶川5月12日发生特大地震,引起国际社会的震撼。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突出转载了外国媒体对中国抗震救灾的报道。13日以来的标题有:《汶川大地震让世界揪心》、《胡锦涛赶赴灾区鼓舞人心》、《灾情严重温家宝赶往第一线》、《外媒感叹中国快速投入救灾》等。“参考消息》每天都在显著地位报道国际舆论对中国政府抗震救灾的反映,许多外国媒体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4.
汶川大地震:中国媒体的突破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媒体战中,中国媒体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进行信息发布,籍此掌控了全球范围的话语权和舆论主导权.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除了具有信息传播和宣传作用外,还具有替国家、政府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的作用.中国政府对全球媒体就抗震救灾报道实行开放、公开、透明的政策,既为中国媒体的出色表现创造了条件,也为在全球范围展现一个自信、开放、以人为本的国家形象把握了重要历史时机.而中国媒体此次突破的背后,是国家政策、机制的保障和社会与媒体的持续变革.  相似文献   

15.
从汶川大地震报道看舆情信息工作对舆论引导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斌 《中国广播》2008,(7):91-93
舆情是社会关注点的风向标。作为舆情信息的一部分,舆论引导方面的舆情信息,对新闻媒体加强、改进和创新宣传报道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央电台按照中央要求,立即启动突发事件报道机制,全面投入抗震救灾报道。在报道中,通过无线广播和在线广播等多媒体形式,  相似文献   

16.
转眼间,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半年多了,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记忆仍然历历在目。电视媒体以其报道的直观性和现场性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关于汶川大地震的鲜活的记忆。在中国电视50年之际,汶川大地震报道成了我国电视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在众多的电视媒体中,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以其主流媒体的优势地位,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三昧》2008,(8):1-1
今年以来,全国工会新闻宣传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点突出、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今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工会新闻宣传工作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抗震救灾工作,及时报道广大职工和工会组织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斗志,充分体现出工会新闻宣传工作不可或缺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日前,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针对汶川地震对媒体带来什么样的启示撰文说:"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内外只有一个呼声:抗震救灾。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各种报道,传递灾情也汇聚人心,让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相似文献   

19.
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中央电视媒体尊重事实,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及时报道,报道内容平衡、全面,实现了有效的舆论引导,从而使社会效益与新闻效益、政府利益与人民利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20.
从汶川地震看中国新闻媒体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主要新闻媒体立即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第一时间选派大量人员奔赴灾区,完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感动世界的抗震救灾全程报道,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迹.<纽约时报>称:中国媒体第一次达到国际水平,<澳大利亚人>称:迅速、准确的官方消息.在外国媒体一向对中国新闻颇有微词的背景下,中国报道能有如此大的正面影响力、如此高的认可度,在值得骄傲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的突破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