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科学社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科学社团的大量兴起,推动中国近代"科学共同体"的产生与发展,密切科学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国近代科学研究的开展,在科学文化的形成与传播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旨在对中国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一历史时期的科学教育思想做一次比较全面和细致的考察,通过对近代先哲科学教育思想的综合考察,试图去寻找理解近代中国教育现代化曲折发展的钥匙,为今天的科教兴国战略提供更丰富的思想资源。本论文力图将这一历史时期科学思想的发展与科学教育思想的发展密切结合:根据不同具体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情况,对当时的科学教育思想从目的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等多方位进行考察;并结合当时一些科学家和教育家的思想、学校和社会科学教育实践情况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科学学派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历史现象。从古代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近代的牛顿学派、留卡尔学派,到现代的卢瑟福学派、玻尔学派、巴甫洛夫学派、布尔巴基学派、维纳学派等等,它们的科学贡献是我们所熟知的。科学学派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家群体,由于历史上各种具体科学学派的实际形态多种多样,因此人们至今不能形成对于学派概念的统一认识。一般可以把科学学派看成是围绕某种特定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以及著名的科学领袖而结成的科学家群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近代科学发展的历史为线索,紧密结合该时期科学家理论创造活动的切身体验,比较系统地考察了毕达哥拉斯主义在哲学上的两大主张即“万物皆数”和“宇宙和谐”给近代科学家理论创造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思维方式是科学理论创新的内在根据,规定了科学理论发展的方向,决定着科学家集团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孕育近代科学的根本原因是西方近代思维方式,是那种以人的理性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是那种分析方法、实验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和综合方法等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致使西方近代科学遥遥领先。我们只有借鉴西方近代思维方式,进行一场思维方式革命,来提高中国人的理论思维,才能创造中国科学发展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科学体制化是科学发展的组织条件和制度保证,是一个国家科学良性发展的前提。与西方相比,近代中国在科学家社会角色的形成、专业科研机构的创建、学术交流社团的产生、科学会议的召开、科学刊物的创办、科学奖励机制的形成、科学教育的专门化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科学体制落后是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家曾说,中国留学生是中国近百年历史上最具爱国情怀和创新思维的一个特殊群体。的确是这样。自近代以来,中国每一历史时期留学人员的派出与回归,无一不与中国救亡图强、变革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从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到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中国革命,从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到移植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乃至推进中国的早期现代化,留学人员作出了同时期其他社会群体所无法做出的贡献。留学人员群体的这一特殊作用,在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派出留学人员最多的时期。20…  相似文献   

8.
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抚救民放危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在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教育观、国家观以及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和全面进步,从而主导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明代是中国科技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涌现出一大批集大成式的科学家,而且出现了许多不配的科技名蓍,与此同时,西方的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中外科技交流进入一个重要时期,对中国进行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启了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大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的近代化和西方近代科学的输入紧密相关。在近代的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科学文化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时期形成的科学文化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日臻成熟和完善,科学文化观在形成的同时也在引领近代科学的发展。当前需要一个具备新时代特征的科学文化观。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整体上具有阴柔的女性气质,在文本的叙事方式、情节模式和思维特征等方面都有鲜明表现。这种女性气质一方面来源于现代价值观的女性特征,另一方面来自当时现实语境的软性风潮。这种女性特征彰显了被“国家/民族”男性叙事系统遮蔽的女性叙事.体现了现代市民小说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了编纂高校志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指出了现代高校志架构编法与技巧中的先合后分、先分后合、独立成志的三种方法,主张按先合后分法编纂一所高校志,并给出了编目顺序。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诗词虽继承了中国传统旧体诗词的韵律节奏,但却是以现代审美意识去观照现代人的人生体验。这种处于旧诗与新诗之间相互包容中的渐变,正是毛泽东诗词现代性的表现。也是毛泽东诗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4.
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一次尝试,虽然未取得预期的成效,但它革旧俗、变科举、废八股、兴办新式学堂.发动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思想启蒙运动。认真反思戊戌变法的经验教训,能够得到诸多启示.如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力量、一定的阶级基础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现代化建设要注重物质、人及政治制度的现代化等。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理论知识广博、学术水平高超的科学家型人才,更需要实践经验丰富、技术应用娴熟的工程师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恰恰满足了这种需要,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主要体现在:发展高职有利于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有利于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有利于高等教育通向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17.
宗教思想与日本园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之下.中国现代园林正面临着发展的严峻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外来文化、设计理念的冲击,使中国的现代园林设计失去了传承与特色,没有了园林设计的精神内涵。如何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来优秀的园林设计更好地融糅在一起,在融入全球化中提升中国景观设计同时又体现出中国景观设计的特色,正是中国景观设计师探寻与追求的。本文通过分析宗教对日本传统园林的影响及在精神层面上的阐释,揭示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在精神层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诗学之道家文化底蕴主要表现在三大层面。其一,现代诗学主张打破旧体的束缚与限制,争取以自由的书写形式自由地表达现代人的情感和意绪。这是道家文化怀疑一般意义上的形式和秩序,以“道”超越形式,注重生命个体的精神自由的文化精神的自然延伸。其二,现代诗学关注情感/情绪的真实性和自然性,而思考人的生命存在的真实性和自然性是道家文化的一大特征。现代诗学看重自然天成的天籁境界,也源于道家无心无为的自然而然的审美态度。其三,道家认为混沌的、整全的大“道”涵盖一切,纯粹美就是浑然一体的美,超功利的美。现代诗学则表示出对“纯诗”的钟爱,存在着一种追求非功利性/超功利性的审美倾向。现代诗学视意境为诗歌的最终目标,又与道家所推崇的“道”的本体地位相似。宗白华的意境说始终以宇宙人生为表现的中心,讲究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关注诗人的心灵状态与精神境界,与道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传媒话语权的视角对清末报刊的历史进展进行了梳理,论述了近代国人逐步从洋人手中夺回公共话语权。到了维新运动时期,掀起了近代中国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从根本上打破了长期由外报垄断中国新闻界的局面,从外国人手里夺回了一定的传媒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大学精神面临的困境,既有“官学”色彩浓厚的先天不足,也有大学发展中传统割裂的历史误会,更有在社会转型期面临不适的现实因素。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既要秉持人文精神、自治精神、学术自由精神和批判精神等传统要素,也要彰显包容精神、超越精神与创新精神等现代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